丰富工作载体 发挥组织作用(丰富工作载体 发挥组织作用的成语)

以“党建 公益”为特色的“红色创投”活动在中山已开展两年多,共筹集资金近230多万元,组织公益服务活动1250余次,覆盖受益群众超25万人次。这是中山市委组织部、市两新组织党工委创新党建工作的载体,打造两新“公益矩阵”的核心内容。

为了使党组织和党员有地位、有作为,中山市委组织部、市两新组织党工委着力打造党建工作载体和品牌,在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下,在党员的带头作用下,中山市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积极融入社会发展,为中山的共建共治共享作出了应有贡献。

党群工作“四同步”获点赞

今年暑假,又有一批莘莘学子获得“智慧同行育新苗”的资助。这是中山市委组织部、市两新组织党工委、市委老干部局和市关工委连续多年开展的助学活动。据统计,该活动已累计资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近300人,发放助学金超30万元。

中山市坚持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以组织同步设置、工作同步谋划、制度同步完善、活动同步结合的“四同步”为着力点,紧紧围绕两新组织生产经营,每年由组织部门会同工、青、妇组织共同谋划和拟定党群工作计划,把群团建设目标、干部培训、考核内容纳入党建工作。同时,在两新组织中提倡交叉任职,党组织书记和工会负责人两个职位尽可能由一人担任,共青团、妇女组织负责人尽可能参加党组织班子;统一规划建设两新组织党群一体化活动室,确保党群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抓、特色共创、典型共树,构建党群共建的良好格局。

这种“四同步”推进两新组织党群工作一体化的做法曾受到中央组织部的肯定和推广,并获得2011年全省首届组织工作创新项目。近年来,中山又把非公有制企业关心下一代工作和科学技术协会纳入“四同步”党群一体化建设框架,促进“四同步”党群一体化建设的“扩容升级”,进一步突显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统筹引领党群组织的作用。

创新积分服务,破解党建难题

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分布广,结构也较为零散,缺少长效机制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于是从2012年起,中山市开展两新组织党员积分服务活动,建立“以服务换取积分,以积分赢得服务”的党员作用发挥机制,较好地破解了“作用难发挥、活动难开展、表现难评价、党员难管理”的两新组织党建难题。

积分服务活动对作用发挥出色、年度积分排名靠前的党员进行表彰奖励,党员获表彰后可在申请积分入户入学及申请廉租房时按规定加分,这一举措有效激发了两新组织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如今,两新组织党员积分服务网已升级为“中山市两新组织党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成为中山市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活动的重要载体。积分服务活动通过对党员参与组织生活、志愿服务、网上学习讨论等情况进行综合量化评分,以积分实现“增值解忧”,不仅促进了“口袋党员”主动亮身份,更鼓励了越来越多的新中山人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两新学院”助基层党员充电

工作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的两新党员,往往是中高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一线技术骨干,学习教育让他们更加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在各自的岗位中带领企业和社会组织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自成立时起,市两新组织党工委就建立大规模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培训机制,连续9年选送500多名优秀业主和党组织书记到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学习进修。

在全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背景下,市两新组织党工委2016年创新建立中山市两新组织党员培训学院,改变了以往的教育形式,依托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你点我送”“送课上门”的形式,因企制宜、因社制宜、因岗制宜,受到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广泛欢迎。这一年,中山“两新学院”开展专题学习研讨6289场次,专题党课4025场次,覆盖党员20011人,实现“党组织与两新组织管理层共同学习,党员教育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培训内容与职业技能对接”。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成为“两新学院”的第三个教学点,为全市两新党员开展学习教育增添了新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 孙嘉琳

通讯员 钟亮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30日 上午11:23
下一篇 2024年5月30日 上午11: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