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青基换单位,考核不认!(青基 换单位)

“请问青基变更依托单位,对方学校一般算业绩吗?”

在各大社交平台,不少的博士后、青年教师发出了共同的疑惑。

带着青基换单位,考核不认!(青基 换单位)

图源:网络

2023年9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分人才资助政策调整方案》。根据方案要求,自2023年7月4日起,取消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不允许博士后变更依托单位的限制对于经审核符合相关规定、且变更后单位可以支撑保障其正常开展研究工作的,允许其变更依托单位

好不容易等来了允许变更依托单位的积极信号,人们却发现依然有挑战横亘在前方。

不算考核,算科研业绩分,要慎重,最好等到青基做的差不多了再跳槽。”

“反正一个项目不可能算两个学校的业绩,大概率还是按立项学校来算,所以新单位还是要考核面上”。

带着青基换单位,考核不认!(青基 换单位)

图源:知乎

  • 转出自由之后

根据规定,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仅能获得1次资助

因此,在取消面青地项目不允许博士后变更依托单位的限制之前,有的博士后在站期间担心留不下又带不走并不敢申请青基项目;有的则在中标之后,为了顺利结项不得不延期出站,或是忍痛终止

带着青基换单位,考核不认!(青基 换单位)带着青基换单位,考核不认!(青基 换单位)

中了青基要出站,要不延期,要不终止 图源:知乎

转出自由之后,博士后们的职业道路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当留校无望,可以另谋出路。然而,人们心中也隐隐泛起了新的担忧。

作为自身科研能力的证明,博士后出站“自带青基”可能更受高校的青睐,并因此逐渐成为找工作的标配。

随之而来的是,为了在愈发激烈的竞逐中拿到“敲门砖”,大批博士不得不曲线救国,纷纷选择到更好的平台卷博后、拿青基。

带着青基换单位,考核不认!(青基 换单位)

网友的担忧之一:博士后常态化 图源:网络

而由于求职时自带的青基项目大多不被新单位认定为聘期考核成果,想要成功通过“非升即走”,“青椒”们只能进一步去卷面上项目,留在高校的门槛水涨船高。

青年基金项目相比,出了“新手村”的面上项目,不仅标书的难度跃升一个量级,在今年取消“申二停一”的限制之后,资助率或许也将随申请人数的暴涨逐渐走低

带着青基换单位,考核不认!(青基 换单位)

2024年,面上项目取消“申二停一”限制 图源:网络

此外,由于科研团队、实验设备等条件上的差异,在不同高校申请面上项目的难度迥异。一旦面上项目连申几年都杳无音讯,留校的压力也将与日俱增。

从博士到博士后,从卷青基到卷面上……这条需要“青椒”们艰难攀爬的学术阶梯正变得越发漫长,仿佛永远看不到尽头

  • “学术苦力”,前途未卜

事实上,近年来博士后的“学历化”倾向已经势不可当,逐渐成为教职门槛。

据北方某所985的青椒透露,自己学校已经不要讲师了,想进校,先做三年博后北京某高校发布的2023年招聘公告也曾提到:应届毕业生(除个别学科)应聘教师岗位来校工作,须先进入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也有一些高校博士后和讲师并行,出站优先评副教授,保底讲师。

带着青基换单位,考核不认!(青基 换单位)

博后与讲师并行 图源:网络

不少高校教职招聘要求都逐步提高,明确应聘者要有2年以上的博士后研究经历

带着青基换单位,考核不认!(青基 换单位)

某985教职申请条件 图源:网络

而无论是博士毕业直面“非升即走”,还是做博士后迂回留校,青年科研人员都逃不过在学术界卖着苦力、却前途未卜的命运。

当前,部分高校为了扩大预聘师资储备,将博士后与助理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等近年来新诞生的岗位并轨并实施严格的“非升即走”考核。比如博士后前半程考核标准参照讲师,后半程考核标准则参照副教授……年度考核不合格,则直接终止聘任合同

从入职起,青椒、博后们就必须把自己纳入一张精细而紧凑的时间表。发论文、申项目、做课题……在短暂的聘期内,一步不容出错,否则等待他们的只有退站或解聘。

更为残酷的是,在“坑少萝卜多”的职称评审中,仅仅完成合同里的考核指标,是没法顺利留下的。

一位在北京高校任职的青椒回忆道,自己2020年毕业那年,学校的政策是“博士毕业,有海外经历,再做‘师资博士后’留校工作。”而2022年,学校改了政策,想要留校,必须拿到青年人才计划的帽子

一位曾在7年里竞聘过4次副高的211教授则透露,在他评副高的第一年,“需要一个青年基金,两篇SCI文章”到后来,每个人带来的论文篇数逐步加码,“3篇、5篇、7篇”。他成功竞聘的那一年,平均每人手里有八九篇SCI,有的还带着面上项目

带着青基换单位,考核不认!(青基 换单位)

有青基,也可能被“非升即走” 图源:小红书

为了积攒更多留下的资本,青椒、博后们极尽所能地榨干自己的休息时间,过得就像日复一日推着千钧巨石的西西弗斯疲惫、窒息,却丝毫不敢停下。

一位博士后曾向媒体讲述自己的压抑:课题太新,合作导师把大量琐碎工作交给他,课题和实验都由对方安排,即使是周末和假期,他也被要求留在办公室。成果一直出不来,他在退站和留下之间来回摆动,觉得自己失败极了。

享受盛筵的人,却注定是少数。我国对博士后在站资助时间有规定年限,期限一到,无论是否完成指标,博士后们不得不面临“为出站后的自己寻找出路”这一问题,并且无一例外。

有关青椒的“预聘-长聘制”,华中地区某985高校人事部副部长则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首批聘期到期的69人中,最后仅有6人被直接聘为固定教职副教授,淘汰率达到91%

35岁危机、全年无休、不稳定的短期合同……揭开“大学教师”身份的华美面纱,底下散落着大量青年科研人的不安、焦灼与无望

  • 博士后,还要申请青基吗?

面对新的政策,有人困惑地发帖提问:博士后,是否建议申请青基?对此,底下的评论众说纷纭。

带着青基换单位,考核不认!(青基 换单位)带着青基换单位,考核不认!(青基 换单位)带着青基换单位,考核不认!(青基 换单位)

允许变更依托单位,博后要申请青基吗? 图源:小红书

在此之前,网络上也曾掀起过在博后期间申请青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讨论热潮。

有的网友认为,好单位已经把青基默认为门槛而不是加分项,一年不申请就失去了一次机会,并且博后所在高校普遍比入职高校平台要好一些,更容易中标。

同时,尽管青基变更依托单位有可能会损失部分管理费,但也能为刚刚起步的科研生涯提供一定助力,或在找工作时可以拥有更多的议价能力。

带着青基换单位,考核不认!(青基 换单位)带着青基换单位,考核不认!(青基 换单位)带着青基换单位,考核不认!(青基 换单位)

青基变更依托单位,需要扣除管理费 图源:网络

而随着申请人数的增加,近十年里,青基的资助率已经从2013年的25.2%,降至2023年的17.04%。

带着青基换单位,考核不认!(青基 换单位)

图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因此,博士后期间要面对的问题并不是青基“要不要申”,而是“能不能中”,建议能申就申,申了不中就当练手。

带着青基换单位,考核不认!(青基 换单位)带着青基换单位,考核不认!(青基 换单位)

一些网友建议:能申就申 图源:知乎

有的网友则表示,青基立项只有一次机会,除非出站考核就是青基,拿了能作为教研岗留本校,否则可能会在以后入职其他高校时丧失竞争力

因此,他们主张青基的资格最好保留到新单位考核这关。博后在站将主要精力放在写好文章上,努力申请博后基金、博后面上、博新计划等,性价比更高。

带着青基换单位,考核不认!(青基 换单位)带着青基换单位,考核不认!(青基 换单位)

另一方意见:博后在站,别申青基 图源:知乎

更主流的意见是,是否申请需要结合自身年龄、论文成果等情况,并考虑自己未来就业的目标高校及其招聘条件等再做决定。

带着青基换单位,考核不认!(青基 换单位)

主流意见:综合考量 图源:知乎

在愈发激烈的竞争和不断提高的门槛面前,大多数青年科研人员,或许都会在攀升的过程中停滞不前或滑落,成为奠定金字塔下一阶的一颗小石子

但面对时代的湍流,青年科研er能做的,还有未雨绸缪,早做打算,“跑得再快一些”

• 本文素材来源:青塔

• 文中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敬请告知我们更正或删除

• 更多科研干货、期刊最新动态、期刊匹配、避雷选刊,可移步公众号“Unionpub学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1日 上午8:40
下一篇 2024年4月21日 上午8:5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