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孙雅琴 通讯员 李鹏
在青岛大学浮山校区博雅楼里,有一个不大的实验室,这里是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本科生创新实验室,由于门牌号是216室,大家习惯地称为216实验室。在这个大约只有25平米的实验室,由博士生导师董静教授于2009年暑假前夕,在学院和系里的大力支持下牵头建立,每年从临床医学五年制二年级学生中,招收数名学生进入实验室,董静负责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科研训练和指导。
十年来,实验室共招收了56人,目前毕业8届(含2019届)46人。所有从实验室走出的毕业生,100%都考入国内外顶尖大学继续深造,其中美国哈佛大学1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1人、协和医科大学8人、北京大学10人、复旦大学10人、首都医科大学1人、解放军301总医院1人、上海交通大学4人、同济大学1人、中国科学院1人、第二军医大学1人、大连医科大学2人、青岛大学5人。
2019年,216实验室毕业生有4人,分别是考入哈佛大学的翟婷、考入北京大学的田昭、考入复旦大学的范昕彤和李仕祯。让我们走近这4人的成长轨迹,一起来看看这个传奇的216实验室。
“一勤天下无难事”
2015年暑假前夕,董静按惯例,从众多报名者中,经过3轮测试,挑选出4人进入实验室。“我在选人时,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只挑选成绩中等的学生。”董静解释说,考试成绩冒尖的学生,毕业时可以直接保研,她不能占用宝贵的保研名额。
“初进实验室,真是又苦又累又茫然。”翟婷说,当时他们4人,看到实验用的老鼠就心里打颤,做实验时都笨手笨脚,看文献时3天还看不懂一篇。怎么坚持下去?他们不免心里都打鼓。
“一勤天下无难事”,这是董静引领216实验室的最重要的“法宝”。为了敦促学生尽快提高英语水平,董静让他们大量阅读英文文献,鼓励他们在实验室用英语对话。翟婷一直有出国深造的想法,董静尤其重视她的英语学习。“翟婷学习十分刻苦,有一次,夜里1点半了,我看到翟婷还在打卡学习,她列出了20多个生僻的专业单词,我看了竟然只认识1个。”董静介绍说,目前翟婷的英语非常棒,在2017年她就获得过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现在实验室发表论文,英文把关的都是翟婷,她不仅专业词汇量极大,而且总能精准地进行表达。
传奇的背后是付出。“以前我们看文献,3天看一篇还很吃力,现在大家3小时看一篇,也能很好地把握内容了。”范昕彤说,以前她一周还拿不出一个英文PPT,现在她一天就能做出个漂亮的英文presentation(汇报展示)。
连续熬夜测实验数据
实验室里的最重要事就是做实验。他们的实验对象主要是白鼠,因为老鼠是夜行性动物,作息规律与人类相反,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他们必须连续熬夜测量老鼠的各项生命指标。“测摄食是我们最难忘且痛苦的经历。”范昕彤说,她们要在不足5平米的鼠房中,从晚上六七点一直测到凌晨两三点,然后又要在早晨7点钟起来继续测第12小时的摄食,这样的周期测试,一次就要持续坚持两周。
测量间隔,她们只能在实验室的简易行军床、瑜伽垫甚至桌子上,躺着或趴着眯一会儿,半小时后,在朦胧中,她们又会被闹钟叫醒,继续去充满“吱吱吱吱”声的鼠房中,继续测摄食。她们晚上大部分的睡眠时间,都被分割成这样几小段,半小时清醒,半小时沉睡。李仕祯笑着说,“这是我们本科时期最为难忘且最深刻的记忆。”
天道酬勤,学道酬精。这样日复一日的实验,通常要连续熬上两年,才能得到一组或多组有效实验数据,才能撰写并发表1篇论文。最近发表的论文,他们从2016年10月份开始设计整个实验,经过漫长的实验和论文撰写,2018年2月6号定稿,开始第一次投递,一个月后收到返修意见及拒稿信,进行补实验及大修,尽管期间距离考研也越来越近,周围大部分同学都已投入到了紧张的考研备战当中,但他们依然没有放弃,不断地修改与投递,到接受前一共被拒绝了3次,才终于在2018年10月份发表见刊。
幸运的是,从大二到大五的4年间,她们4人合作发表了2篇SCI论文,其中1篇二区文章(IF=3.519),1篇三区文章(IF=2.885);另外,有1项科研成果荣获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二等奖,另有1个项目在山东省生理学会议中作口头汇报。
具备合作、严谨、创新的科研习惯
在216实验室,无论同届还是上下届的学子,既有亲密合作,也有欢声笑语,既有挑战夜读,也有歌声相伴。在日日夜夜的共同奋战中,他们相互结成了纯洁深厚的友谊,形成了心灵相通的紧密合作的团队,让学子们“养成合作、严谨、创新的科研习惯”,这也正是216实验室育人的方向和目标。
田昭他们4人,虽然都不会做饭菜,但给老鼠“做起饭来”却毫不含糊。由于实验需要,她们要专门给老鼠制做一种高脂食物,原料主要有鸡蛋黄、白糖、猪油、花生油、鼠粮等,经过一定比例混制而成。买来原料后,他们便开始分工制食:田昭负责把肥肉炼成纯猪油;李仕祯负责将块状鼠粮磨成粉末状便于混合;翟婷负责煮鸡蛋及剥鸡蛋黄;范昕彤负责将所有的原料按比例混合,就像和面一样,然后再压实切割,最后放入烤箱烘烤。她们亲切地把制成品称为“高脂鼠鼠小饼干”。每当制食的时候,整层楼都弥漫着黄油曲奇般的味道,老师们都笑称,“你们的老鼠吃得比人都好。”
“我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小家庭。”范昕彤以“五官”来形容他们4人小分队,“队长田昭就是大脑,负责整体调度与协调;翟婷和李仕祯就是眼耳鼻,负责‘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闻知十面’,她俩不管是查阅文献还是运用统计工具,亦或是修电脑都很强。”她哈哈笑着说,“而我是嘴巴,善于表达和实验汇报。”
从2014级本科生掌握了meta分析法之后,216实验室就诞生了第一篇meta分析论文,尽管他们的开山过程无疑是艰难的,当他们凿开第一束光的时候,他们把自己在此过程中用过的工具以及看过的风景、走过的弯路都告诉了后来人,然后,就有了第二篇、第三篇、更多篇meta分析论文的诞生……每一级都在为后进的师弟师妹们开路,他们在默契中形成了开拓与传承的良好传统。
走向更高更远的平台
登高方知天地阔,凌空始觉海浪平。翟婷从小就有出国学习的心愿,董静也一直鼓励她做好各种准备。在大家都准备考研的时候,翟婷也积极筹备去美国深造。截至5月底,她收到了9所美国顶尖大学的offer(入学通知书),其中包括哈佛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公卫排名世界第一)、纽约大学、埃默里大学等,她最终选择了她心念的哈佛大学。
田昭在北京大学复试时,由于他报考的妇产科,之前没有先例,老师们一直在围绕着他的科研经历提问,“很好奇他一个本科生做实验竟然做到了博士水平”。最后,他如愿被心仪的科室顺利录取。尽管田昭获得过4次国家励志奖学金、1次省政府励志奖学金,还有校级一等奖学金3次等,并且还是青岛大学优秀学生、山东省优秀毕业生,但他却十分低调,在毕业季校园道路两旁挂满了考研之星的照片及介绍时,考入北京大学的他,却很低调地回避了。
对于范昕彤来说,在考研中,她以414分的青岛大学考研年度最高分和复旦大学本专业的年度最高分被录取,她还是有些意外,因为考研前的20多天,她还在全力以赴地对即将发表的论文做最后一次补实验和修改。面试中,一位老师看了她的简历后,问她,“你们青岛大学是不是很多人都加入了董静老师的实验室?”她如实回答:“通常一届在5人左右,我们这一级是4人。”后来她才听说,从216实验室考入复旦的师哥师姐们,都让导师们印象深刻,导师们对董静老师实验室培养的学生都十分放心,非常满意。
2009级的许欢,毕业时考入复旦大学后,现在是复旦眼底病学的博士生。这个瘦瘦小小的女生,当年在216实验室时,经常为小白鼠做完埋管手术后,用手轻轻捧着还在麻醉中的老鼠,给老鼠保温,然后满怀期待地望着小白鼠苏醒过来。如今,“回望216实验室,在这个与恩师和益友留下无数美好回忆的地方”,她依然心潮澎湃不已,使她总有自信和勇气,“在新的人生之路上,开启着一个又一个新的人生征程。”
永远都把学生放在心里
216实验室的十年,是开拓与奋进的十年,也是光荣和传奇的十年。十年间,一届又一届的优秀学子从这里走出去,也一年又一年演绎着传奇故事。然而,再好的筵席也有散的时候,再长的相送,也有分手的时候,一届一届学子毕业了,但是永远都是大家庭中的一员。
每到毕业季,董静都会给每位毕业生送一套经典的人文社科书籍,因为她一直觉得,在学习、生活、科研和工作中,人文素养很重要。不过,今年董静送给三位毕业女生的是电子运动手环,送给田昭的是剃须刀。她说,“送运动手环是希望女生能加强锻炼并有个健康好身体,送剃须刀是希望男生要有男子汉应有的进取精神和担当精神。”
邀请毕业生们到家里做客,亲自下厨做给大家吃,这已经成了董静毕业生送行的惯例。每次董静都要提前一天准备食材,忙到凌晨一两点,而大家会在董静做饭时,把她家里从头到尾打扫一遍,并在院子里种几棵小树。第一级毕业生们种的紫藤花已爬满了石架,每到花开的季节,芬芳满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