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是最大的科研“潜力股”!顶科“她论坛”上,全球多位顶尖科学家呼吁女性建立自信

女性是最大的科研“潜力股”!顶科“她论坛”上,全球多位顶尖科学家呼吁女性建立自信

2021年沃尔夫医学奖得主、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讲席教授琳妮·马奎特调研发现,女性往往认为自己的成功不是理所应当,觉得自己永远做得不够好。“警惕这种‘’冒名顶替综合症’,女性要相信自己的天赋和努力配得上所有称赞。”

女性是最大的科研“潜力股”!顶科“她论坛”上,全球多位顶尖科学家呼吁女性建立自信

11月6日举行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聚焦“树立‘她’榜样,激活‘她’活力”。来自全球各领域的多位顶尖女科学家们不约而同地发出“建立自信”的呼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带来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工程领域的女性约占总体的48%;科研岗位的女性占比约33%;在理工类专业领域,领导岗位的女性只占22%左右。她强调,世界需要更多工程师和科学家,女性是最大的“潜力股”。

女性是最大的科研“潜力股”!顶科“她论坛”上,全球多位顶尖科学家呼吁女性建立自信

2023年诺贝尔奖得主中出现了4位女性获奖者,越来越多杰出女性站上了科学舞台的“C位”。目前,我国拥有女科技工作者近4000万人,占全国科技工作者总人数的45.8%。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乔杰说,当享有更公平的求学和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女性会选择逐梦科学。根据联合国提出的目标,到2026年,从事科学工作的女性数量增加一倍。

89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向台下听众展示了一张2019年的照片:两次罹患癌症的她,坐在病床上与学生合影。“与癌症抗争之后,我又重回一线。”匡廷云从事光合作用研究60多年,以顶尖成果代表中国在国际前沿领域开疆拓土,至今仍坚持着科研。她说:“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很不容易,我们不仅要有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决心,也要始终坚信自己的天赋不输给任何人。”

女生学不好数学?女性不适合工程专业?女性无法胜任领导人?论坛上,多位顶尖科学家指出,这些刻板印象从小阻碍了女童对科学的兴趣,也导致不少女性早早放弃科研梦想。她们呼吁推动教育改革、加大社会支持,提升女性投身科学的意愿。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政策正在为“她”力量松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王红阳举例说,随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女性申请者年龄上限从40岁放宽到45岁,女性科研人员的受资助率从33%提高到了43%。

生活中,女性科研人员还面临许多现实困境:博士毕业大约30岁,既是事业的关键期又刚好处于最佳生育年龄,该如何平衡好事业和育儿?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的建议是,兼顾事业和家庭,首先要找到一个支持你的伴侣。

作为男性代表,1998年沃尔夫物理学奖得主迈克尔·贝里对此深表赞同。他说,自家孩子6至18个月时常常在他办公室玩耍,而不是妻子的实验室。“本以为会影响工作效率,没想到那是我学术生涯最高产的阶段。虽然男性无法替代女性生育,但可以在孩子的抚育和成长中承担更多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3日 上午9:15
下一篇 2024年4月13日 上午9: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