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科技发展从“0”开始?成果来之不易,但创新确有不足

一些贬今褒古的怀旧者们,经常用六七十年代有数的几个科研成果来证明那个年代的科技创新。提到比较多的是“两弹一星”和“远洋巨轮”:

六七十年代科技发展从“0”开始?成果来之不易,但创新确有不足

还有“光刻机”“大飞机”,话里话外隐含着攻击改革开放“造不如买”的意思。

六七十年代科技发展从“0”开始?成果来之不易,但创新确有不足

并且认为这些成果是没经验、没器材,从“0”开始取得的,认为这就是创新。然而,如果细查资料,发现并非如从“0”开始,取得这样的成果确实不易,但说这是创新则过于勉强。

一、关于核工业

原子弹的研发肇始于国民党时期的“种子计划”。抗战胜利初,国民政府为研制原子弹,从西南联大选择曾昭抡华罗庚等教授挑及朱光亚、李政道等青年赴美学习化学、物理、数学。同时,委托西南联大教授赵忠尧携经费赴美参观原子弹实验并购置核物理研究器材。

六七十年代科技发展从“0”开始?成果来之不易,但创新确有不足

1949年-1950年,赴美学习的人才和器材购置均有收获,但国民党土崩瓦解。赵忠尧购得器材和曾昭抡、华罗庚、朱光亚等人才均回到国内。赵忠尧利用从美国购回的器材主持建成第一台70万电子伏质子静电加速器,为新中国核工业立下头功。赵忠尧、朱光亚与钱三强等海外回归人员合作,最终成功研制原子弹。

至于在“两弹一星”的研发过程中,苏联给予了什么样的援助姑且不论,但绝不是从“0”开始。

二、关于远洋巨轮

1858年,英国建造3万吨巨轮下水,它被誉为“世界工业七大奇迹”之一。1958年,在苏联转让技术和设备的帮助下,我国仿制了“跃进号”万吨级远洋货轮。同年,在清末洋务运动中建立起来的百年老店“江南造船厂”,正式承建中国自主品牌万吨巨轮“东风号”,并于1959年下水。

六七十年代科技发展从“0”开始?成果来之不易,但创新确有不足

当时远洋巨轮的建造,填补了国内空白,但谈不上世界领先。这种建造,既有苏联的帮助,也有清末以来船舶工业的基础,并非从“0”开始。

三、关于光刻机

关于光刻机技术曾经达到或领先世界先进水平的言论非常多,但都是自媒体相互转载,并没有权威资料证实。

例如,他们提到吴县光刻机会议。经查,1977年确实在吴县召开光刻机座谈会。会议说明当时科技工作者研讨这方面的技术,但并没有提及成果。当时光刻机技术肯定落后世界先进水平,因为新闻表述是“尽快赶超”。

六七十年代科技发展从“0”开始?成果来之不易,但创新确有不足

根据当时中科院从事光刻机研发科研工作者的笔记:分布投影光刻技术拥有优越性,显然是未来发展方向,但是当时国内整体科研水平和条件,无法实现。这一事例恰好证明了科技上的创新不足。

#春日生活打卡季##我来唠家常##微头条首发瓜瓜乐##记录我的202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6日 上午9:13
下一篇 2024年4月6日 上午9: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