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人难、留人更难,谁来撬动“五环外”制造企业的数字化?

招人难、留人更难,谁来撬动“五环外”制造企业的数字化?

“中小企业想招人才太难了,别说硕士博士生了,连一所名牌大学的本科生都不敢奢望能留住”,安徽曦强乳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昌岭在南方都市报举办的“走进智能工厂”线上沙龙中分享道,“一方面我们在安徽淮北,离长三角相对比较近,大量的人员向长三角流动了,留在淮北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另一方面这些年留下来的年轻人也不太愿意到工厂里头来。”

王昌岭一语道破了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普遍困境,制造企业的转型亟须吸纳各类新型人才,但这些身处“五环外”的中小企业却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来推动转型。

2022年3月以来,南方都市报商业数据新闻部启动“走进智能工厂”系列调研,此前围绕制造业人才风向变化,制造业吸引年轻人,互联网大牛、海归博士回流制造业等趋势推出系列观察报道,本期聚焦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难题: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之下,谁来撬动五环外的数字化?又该如何帮助这些三、四线城市里的制造企业不掉队?

“五环外”的数字化困局

曦强乳业是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其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淮北市牛奶厂,2003年由北京曦强控股集团投资改制组建而成,产业链涵盖饲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生物发酵工程研发、乳制品销售等环节。

“我们很早就意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但作为一家中小企业,即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资金实力,实在无力组建IT团队”,王昌岭称,2017年之前,曦强乳业也曾尝试了定制ERP等信息化的系统,但这些系统因为员工难上手反而增加了沟通成本。此外由于多套系统各自独为一体,本地系统的数据和纸质单据数据也相互割裂。

“我们员工的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同时有很多老员工,培训他们操作这些复杂的系统太难了”,王昌岭称。

经过了一系列失败的尝试后,王昌岭意识到,企业的数字化不仅仅是管理层的数字化,更是全体员工的数字化,“任何软件、系统只有全部员工都用起来才是有意义的,否则花再多钱也是白搭。”

招人难、留人更难,谁来撬动“五环外”制造企业的数字化?

转折出现在2017年。“2017年我们进行了第一次信息化重塑,把原来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十几套系统全部停用,只保留了财务系统,其他都纳入到钉钉平台”,王昌岭称,他把这一次调整总结为曦强乳业第一次有效的“数字化革命”,因为员工们终于用起来了。

“我们工厂9个原料库只有一个初中文化水平的大姐在管,有一次我看到这个大姐在给她儿子讲我们用的系统,所有的东西都在手机上操作,她那种自豪的语气,让我觉得我们这么多年走的路终于对了”,王昌岭说,员工产生了自豪感和对工作的信心是这家传统乳企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收获之一。

王昌岭则收获了在办公室喝茶聊天的空闲,“以前所有的事情都要找我签字、报批,我从早忙到晚连喝口茶的时间都没有,现在所有的审批都转到线上,各部门的事只需要在系统上抄送给我,我也变得清闲了很多,每天喝个茶开开会。”

从全员数字化到供应链溯源

2021年,曦强乳业启动了第二次“数字化革命”,王昌岭要在管理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各业务流程,实现从牧场、生产、采购、质量、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全链条可追溯。

“食品安全是一家乳品企业的生命线,一杯牛奶的安全,绝不只在出厂检验环节,从种养、生产、加工、销售、物流各个环节都保证安全,我们才敢称真正的食品安全。”王昌岭强调,我们要实现对原材料的跟踪——这批物料都投放到了哪些产品中、损耗情况如何,对生产的追踪,以及对成品流向追踪。

事实上这一想法在王昌岭的心里“雪藏”了很多年,但对于一家中小企业而言,依靠自建IT团队研发这样一个供应链溯源系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2021年,钉钉提出低代码革命,同时推出低代码聚合平台“钉钉搭”。曦强乳业基于钉钉,用低代码工具氚云,实现了一杯牛奶的全链路溯源管理。

“我们最看重氚云的是使用门槛低”,王昌岭表示,“曦强乳业的员工大多不熟悉编程技术,也没有资金聘请专业的IT团队,氚云拖拉拽图形的操作方式,即使不懂技术运维的人员也可以上手。其次是氚云开发方式很轻便,作为中小企业的经营变化快,传统的重开发方式往往跟不上业务发展,可能代码写完了,业务也发生了变化。只有低代码能够跟上这种变化。”

王昌岭梦寐以求的数字化溯源也实现了,据介绍,在使用氚云之前他们的溯源流程是用纸质记录生产投料情况,用Excel进行生产汇总统计。在氚云流程重构之后,生产的高位罐会继承上一投料环节中配料罐的追溯码,以“投料号 配料罐号 高位罐号”的规则记录,而下一个生产节点罐装产线,则会继承上一追溯码,以“投料号 配料罐号 高位罐号 罐装产线号 罐装日期”的形式展现。

招人难、留人更难,谁来撬动“五环外”制造企业的数字化?

截至目前,曦强乳业在钉钉低代码平台上累计产生数据约300万条,工作日平均有200多个人在使用钉钉氚云。同时让王昌岭倍感自豪的是,曦强乳业的两轮数字化变革都没有从外部引入“一兵一卒”,而是从企业内部发掘、培养出人才。“我们信息化负责人并不是并非名校出身也不是计算机专业,而是结合我们的需求一步步地培养打磨出来的”,王昌岭表示,“我们终于蹚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数字化道路。”

“低代码”下沉至三四线

曦强乳业一样身处“五环之外”,在数字化的路上反复试错的还有新疆风能有限责任公司和黑龙江大庆市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位于新疆乌鲁木齐的新疆风能,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型企业,培养了大批新能源专业技术人才,在管理上却还是传统方式。在原有公司管理中,员工通过工作日记、开会、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工作汇报。面对100多个部门任务流程,公司急需一套简单有效的任务管理系统

这一需求在钉钉上得以实现,新疆风能遍布各地的风力发电站,每个工人每天都需要向集团总部上报当天的电力生产数据,如今新疆风能在钉钉上建立了扁平企业管理架构,不仅便利了人员管理和沟通、资源共享,每天的电力生产数据也可以在钉钉上实时同步。

与此同时,新疆风能采用钉钉低代码开发平台来开发公司任务管理系统,可支持信息发布、知识管理、门户整合、数据管理、流程审批、移动办公等应用场景,直接生成可供分析的数据集,可视化的在线分析,帮助公司了解运行效率,提升效能。

位于黑龙江大庆的大庆市热力集团有限公司,通过钉钉顺利渡过数字化变革的深水区,一方面,各部门间实现有效互联,人员管理以及整个办公流程均得到优化,另一方面各业务间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互通互联,让集团决策更为高效敏捷。

定制软件、开发应用、协同办公、数据共享……这些与数字化转型相匹配的能力,对于身处三四线城市的中小企业来说,原本是“堪比登天”的难事,年复一年地被搁置在管理者的计划之外。

如今,随着钉钉生态的壮大,低代码应用逐步向三四线城市渗透,越来越多“五环外”的制造企业开始享受到数字技术的红利,数字化、智能化被加速提上议程。

目前,钉钉生态伙伴总数超过4000家,覆盖了20个国民经济行业,遍布135个城市,能够兼顾为大中型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以及为中小企业提供开箱即用的功能。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制造企业在钉钉上自建应用数量同比增长近300%。而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有超过50%正在使用钉钉。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马宁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7日 上午11:17
下一篇 2022年7月7日 上午11: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