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赋能推演解决合同纠纷 广东建设工程纠纷系统已接案件354宗

2021年年底,广东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站组织了“广东省建设工程造价纠纷处理系统”(以下简称纠纷系统)总结会。据了解,纠纷系统以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创新服务为重点,以信息化为支撑,自试运行到正式运行已历时两年多,成为了行业内最具专业性、权威性、公正性解决造价争议的高地,也是广东省深化工程造价改革的重要一笔。

新技术赋能推演解决合同纠纷 广东建设工程纠纷系统已接案件354宗

记者了解到,纠纷系统结合了互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原有传统模式上进行创新,将造价纠纷处理业务移至线上,突破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实现了全省业务资源共享,省、地市站平台共建互通,使群众办事更方便,纠纷处理结果更专业。

针对原有传统模式在申请调解阶段来电、来函、来访方式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以及上报案件可能存在人员专业水平掌握不够等增加造价管理部门不必要的工作量等情形,纠纷系统通过“线上申请、线下认证”双线管控的方式,统一申请表、规范认证要求、核实身份及资料,提质增效;同时“互联网 ”、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也解决了专家人数不足、地区分布不均、处理方式受限、权威性不强等问题,不仅在经办人接收时调用后台类似案件实现“同案同判”,还通过三重审核、全方位确认确保专业性。一案一码,随时随地在线可查,打破了原有传统模式看不到、追不着的僵局,实现数据替人跑,全程留痕留迹、存档建库。

新技术赋能推演解决合同纠纷 广东建设工程纠纷系统已接案件354宗

如果说裁判文书在互联网公布是司法公开里程碑式的事件,成为中国司法一张亮丽的名片,那么纠纷系统所出具的正式复函公开,可以说是工程造价行业纠纷调解实现信息化运用的创新一步,成为广东省工程造价纠纷处理更加高效、规范、透明运行的最美代言。

据悉,每一个纠纷案件由专家组进行“福尔摩斯”式推演分析,不仅对合同条款、定额子目进行分析,还延伸到设计、施工规范的对照。每一份复函承载着专家组的智慧,是最重要的造价纠纷调解产品。复函通过广东省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和广东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站订阅号进行公开发布,全国造价行业人士都可以了解到广东省造价纠纷处理情况,通过研究复函内容,总结调解规则,运用到类似案例中,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同类案件纠纷。纠纷系统实现了坚持目标导向,秉持为民不懈奋斗事业观,推动造价改革,实现纠纷调解公正,敢于直面监督,实现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新技术赋能推演解决合同纠纷 广东建设工程纠纷系统已接案件354宗

纠纷系统从试运行到正式运行,接收纠纷案件申请数量354件,认证通过纠纷案件数量195件,认证通过率55%;认证通过并已出具复函的纠纷案件数量117件,处理完成率60%。纠纷案件平均处理时长79天,较原有传统模式的3-6个月时间,实现大幅度的提效。

“汇聚行业精英力量,充分发挥更加有利于专家发展的平台效应,打造共商、共建、共创的行业治理格局,取之于民、造福于民,为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技术力量。”广东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站副站长卢立明表示,严谨治学,严谨办文,求真务实,以“纠纷系统”作为守护造价行业底线的最后一道防线,为行业技术发声。他表示,人民利益无小事,广东省建设工程造价纠纷处理系统将继续落实一网通办解纠纷,不断总结“广东之治”经验,扩大改革受益面,发挥好改革先导性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7日 上午11:24
下一篇 2022年7月7日 上午11: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