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关注!遂宁:构建流域一体化水旱灾害防御管理新模式

央媒关注!遂宁:构建流域一体化水旱灾害防御管理新模式

近日

人民日报客户端和新华网

纷纷对我市构建流域一体化

水旱灾害防御管理新模式进行了报道

↓↓

央媒关注!遂宁:构建流域一体化水旱灾害防御管理新模式央媒关注!遂宁:构建流域一体化水旱灾害防御管理新模式

原文如下

↓↓

遂宁构建流域一体化

水旱灾害防御管理新模式

“由于疫情原因,合作协议不能面签,只能通过快递的方式寄送过去。”7月27日,遂宁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科负责人胥家荣将5份毗邻区域防汛联防联控合作协议统一寄出,一天后,这5份合作协议将被相继送到南充、绵阳、德阳、资阳和潼南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手中。

“协议寄回来后,就算完成签约了。”对于合作后的下一步动作,胥家荣已有计划,“分别建立交流群,实现区域防汛减灾信息互联、互通、共享。”

遂宁市位于涪江中游,地貌特征为丘陵低山区,境内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或以上的河流有涪江、梓江、琼江、郪江、沈水河、芝溪河等48条,部分江河与南充、绵阳、德阳、资阳、重庆潼南交界。

“遂宁依水而生,既享受着水资源带来的便利和优势,也有着丰富的和水作斗争的经验。”遂宁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切实保障区域内上下游、左右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按照“流域一盘棋,共筑安全线”的思路,遂宁与毗邻地区签订了防汛联防联控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合作双方将毗邻区域气象、水文、山洪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共享、重大汛情联合会商研判、跨区域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响应协调联动纳入当地防汛减灾工作重要内容,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协调有序、务实高效、积极推进为原则,加强防汛预警信息共享传递、应急资源互助。

以遂宁和潼南防汛联防联控合作为例。遂宁与潼南一衣带水,同属涪江流域,双方将从日常信息共享、重要信息传递、共同消除隐患、会商研判交流、联合应急演练和协同互助救援6个方面进行合作。

坚持流域联防联控,实际上,早在2019年,遂宁与上游绵阳、下游潼南就已经互加了联防联控工作“朋友圈”,通过上下游共享汛息,每年汛前举行涪江流域防汛减灾联防联控工作部署会,分析汛期形势和薄弱环节等方式,“一盘棋”推动防汛工作。

“此次合作协议深化了合作内容,拓宽了共享信息,建立了应急资源互助机制,同时将所有跨界河流全部纳入防汛联防联控工作中来,实现了由大河流到小支流的扩展,由信息共享到资源共享深化,由单一信息向综合信息的延伸,毗邻区域防汛联防联控范围更广、合作更深、内容更全,可以说是2019年以来的升级版。”上述负责人说,近年来,随着合作的不断加深,流域联防联控的机制正变得越来越完善。

共同织密防汛减灾网络,除了有联防联控机制外,前瞻性预警、精准性预报是关键。遂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下称遂宁水文中心)作为防汛前哨和技术担当,显得尤为重要。

近两年来,为提供更为精准的水文数据,遂宁水文中心开发了遂宁市智慧水文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内含涪江流域水利工程监测系统、遂宁洪水风险管理平台、遂宁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系统等11个子平台,接入水库135座、山洪站点104个、水电站12个,遂宁境内雨情、水情信息等各种防汛抗旱基础资料一览无余。

遂宁水文中心水情预报室主任颜虎介绍,“通过综合服务平台,可快速精准开展水文监测和分析预报工作,为防汛抗旱调度决策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刚建成运行的涪江流域水利工程监测系统由遂宁水文中心独立研发。通过该系统,实现了对涪江干流主要梯级电站下泄流量的实时监控,提高防洪调度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上游泄洪,关乎下游流域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该系统的应用,可实时远程监测水库防洪调度信息,支撑科学、合理地调度泄洪,有效减少无序泄洪带来的危害。”颜虎说。

不仅如此,眼下,针对遂宁防汛工作特点,遂宁水文中心正全力绘制“动态洪水淹没范围图”。通过整合河道管理范围3D数据,实现涪江、郪江两条河流的淹没范围数字化和洪水现场动态模拟,将防汛预见期进一步延长。

“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前,存在防汛信息不对称、上下游沟通不畅等情况。现在,上游及时分享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等信息,下游根据上游提供的资讯,做好数据研判和分析,抢在灾害形成前做好准备,同时形成应急联通、联动排危等机制。”遂宁市水利局主要负责人说,今年汛期以来,遂宁已共享各类防汛信息100余条。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何 静

责编:李 柳

编审:詹良华

终审:周一帆

央媒关注!遂宁:构建流域一体化水旱灾害防御管理新模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9月6日 上午9:41
下一篇 2022年9月6日 上午9: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