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运维(ITOM)国产化替代选型指南
信创国产化浪潮席卷全国。从国家政策推动、协会机构标准制定,到各行业单位用户及供应链上下游厂商,都在为信创国产化替代不遗余力贡献力量。为推动落实信创国产化替代,各行业用户重新梳理自身信息化体系、统筹规划下一步国产化替代落地格局;为解决卡脖子问题,供应链厂商夜以继日技术攻关,以期早日突破供应链中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被国外攥在手里的困境。
与此同时,我国数字化进程之快,几乎令身处其中的各行业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硬着陆。这也让不少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倍感压力,比如要面对IT运维手段滞后的窘境。IT运维既是各行业在新基建浪潮下的必然选择,也是国产化替代方向的必修课。
在信创国产化大环境下,如何进行IT运维管理平台国产化的选型迭代?本文从多个方面一一剖析。
2022年,
IT运维国产化迭代非但必须并且紧迫
信创国产化产业链包括芯片、系统软件、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等,国内不同领域发展水平不一。运维产业链中基础硬件层的芯片和元器件,以及应用软件和信息安全层,是国内信创的重点区域。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智能算法等技术,国内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但还有部分产品底层技术和协议标准依赖于国外。
运维产业已初步形成体系化、生态化发展态势,各细分运维厂商云集,提供不同方向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应用场景运维需求。
为了实现自主可控的终极目标,我们需要“接受现实、先赶后超”,这里不再赘述。结合信创应用软件范畴的IT运维领域,我们来看国外运维产品在国内的应用现状。
国外传统运维厂商以IBM、HP、BMC等为代表,专注运维整体解决方案,已沉淀庞大的客户群体,长期占据高端金融、电信等运维成熟度高的行业,而这些已有的运维市场也是信创国产化替代的前沿落地领域。国外新兴运维厂商以SolarWinds、Datadog、Splunk等为代表,专注于应用程序性能管理(APM)、智能运维(AIOps)、云基础架构监控和数字体验管理(DEM)、日志处理等新兴的运维细分领域,已为诸多大中型企业提供运维服务,这类市场国内也正以信创生态环境搭建为己任,逐步进行信息系统国产化的升级迭代。
数字经济浪潮下的国产化运维需求
IT运维管理软件(ITOM)涵盖性能分析、规范化管理、自动交付等细分领域。今天,我们探讨ITOM性能分析中的智能运维领域。智能运维的监控对象,相比以前单纯涵盖IT基础软硬件设施、应用和网络、机房动环、视频运维等,已有明显的外围边界拓展迹象,呈现与物联网智能设施的融合趋势。
基于IT、动环、智能物联网、工业物联网的一体化运维监控需求,不断涌现。这与近两年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以及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在极短的窗口期进入各行业有很大关系。运维平台需要满足新增需求并服务于各种应用场景,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已经浮上水面:
如何高效运维这些基础设施?
当前市场上的应对方式,是加大在IT运维服务方面的投入。IT运维服务成为一个千亿规模的市场,自2014年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
根据前几年中国IT运维服务市场的发展形式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我国IT运维服务市场未来几年需求仍然会比较旺盛,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我国IT运维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3668亿元左右。
投入的量变终将扣响质变的大门。
设备资产的大举引入,使得IT成为了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核心。这种变化,导致维护成本对于各行业来说成为了一笔难以忽略的开支。从管理的视角看,对设备资产的疯狂“追涨”背后存在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何通过精细化的运营,最高效地保证IT、机房动环和物联网设施的稳定运行。
另一个现实的需求在于,数字化大幅促进了经济增长,折射到企业体现为经营规模的扩张。仅仅以疫情爆发前数字经济向好的2015-2019年为例,短短十多年间,数字经济规模逐年上升,并且在国内GDP中占比逐年增高。
数字经济如此跨越式增长,基础设施的智能运维功不可没。毕竟在效率、产业规模扩张等客观要求下,粗暴人力的传统模式无力应付如今的IT运维环境。
除了产业升级、扩大产能等客观需求,一些外在因素使得国内的IT运维升级较之西方发达国家,面临更为猛烈、也更为无序的开局。
科技因素。2019年5G通信全面商用,以及2020年信创大热成为信创元年。5G通信挪开了传输这一块大石,让各行业得以全方位布局“云边端一体化”的运维体系;信创产业的大火,则提供了一次基础设施的“换血”机遇。
资本因素。先后受到疫情、俄乌战争等黑天鹅事件的影响,资本或出于避险、或出于布局的考虑,纷纷押注硬科技。数字化企业作为硬科技的种子用户,自然此时也是进行产业升级最佳时刻。
IT运维管理软件国产化替代的几个机遇
饱受西方“卡脖子”之苦,IT运维这种“产业升级命脉”自然是必须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IT运维赛道在整个国内数字化市场中稳中向好,自2014年以来保持了9-10个百分点的年增长。IT运维管理(ITOM)软件市场中,交付自动化类和IT运维的核心——监控分析类,占据了约3/4的市场份额。
迎来最佳窗口期的IT运维产品国产化替代,并非不得不为,而是时不我待。
国内ITOM市场分析
艾瑞咨询研究院认为,针对 IT 基础架构建设完成后的运维管理工作,通常由原厂运维服务商、第三方运维服务商和ITOM厂商这三类供应商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与运维服务商相比,ITOM 厂商侧重以标准化的ITOM工具,帮助企业实现基础架构层的运维管理。
在ITOM领域,2021年市场容量为26.99亿元,2022年市场容量预计为30.07亿元。基础设施监控是IT系统及物联网设施监控的基础,提供了从机房环境、IT设备硬件、网络监控、主机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和智能物联设备在内的所有基础设施相关的可用性与资源性能监控管理手段。
首先是IT运维产品替代来到了最正确的时机。
很显然,目前IT运维普遍已经结束了严重依赖专家个人经验“叩诊”的手工运维时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业务量的增长,与逐年增高的运维成本之间的矛盾。
老旧的模式、运维系统早已完成IT运维从无到有的历史使命,成为鸡肋;新的模式缺少“吃螃蟹”验证。无数的行业需求举棋不定,以至于还在复刻“流程和标准规范化”的模式,争取让业务增量跑赢人力成本。心存疑虑大可不必,此时技术革新对于每个行业来说收益最大,替代成本处于历史低位点,可产出较高的ROI。
第二个机遇是市场环境从未有过如此聚焦的技术储备池子。
此时进行IT运维产品国产化替代,外部环境也正处在一个“广义上不友善,对产业发力友好的时期”。在国际上,贸易战严重破坏了全球化产业信心,之后西方某国的加息、缩表也使得国际金融局势震荡不已。疫情、战争作为旷日持久的黑天鹅事件,是对国家组织能力和经济修复能力的极大考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远比国内深远,这让国内的数字化市场极大减少了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对于国内IT运维市场也正是一个发力期。
第三个机遇是信创产品已经拥有了较高可靠性。
在国内,信创产业也已经走完探索期,《信创名录》的颁布为优质产品背书,终结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环境,让企业用上知识产权可控、供应服务有保障的信创产品。
此时正是IT运维产品进行国产化迭代的良机。
IT运维国产化替代选型指南与推荐
进行IT运维产品国产化替代,关系到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的部分迭代、成本投入、运维管理体系优化等,并不是一个非常轻易的决策。美信时代是业界知名的数据采集与洞察解决方案提供商,默守耕耘IT智能运维及数据可观测性领域十五年。从美信监控易服务过的案例以及综合市场分析来看,现阶段国产IT运维工具选型,应侧重以下三点:
从宏观上来说,企业首先应该选择服务领域更广泛、并已经有大量成功案例的IT运维产品。由于历史原因,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已经形成成熟的产业体系,单是IT运维服务赛道上的上市公司就超过十家。一个产业兴起,形成一个专门的赛道就是最典型的力证。
我国IT运维市场起步晚,实现弯道超车也必须要从市场反哺上做文章。信创产品优先落地政府、事业单位,也有部分“率先吃螃蟹”的考虑。这为各行业进行IT运维产品国产化替代奠定了第一根基石。
更重要的是——泛用性足够强能够最大化吸收市场的反哺。在国际局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国内市场选择往往更为集中,具有丰富案例的IT运维产品具备更多打磨迭代的机会。
其次,IT运维产品应该具备可扩展性和前瞻性。仅仅是帮企业解除人力依赖,对于自动化阶段的IT运维产品来说堪堪是合格。时至今日,IT运维并不是一个线性发展的过程,更可能是一个多线程并发的过程。如AI、机器学习、产业的大爆发也在IT运维掀起骇浪。用户的选择是多样化的,并不会在意IT运维划代,聚焦应用层、业务层是他们的主要任务。IT运维产品平台化、智能化需求,是撬动这种多线程发展的根本原因,行业用户在不同阶段难保不会衍生出“可视化 设备管理 网络管理、业务管理 视频监控运维 ITSM、云运维 机房管理 设备管理”等这样随机组合的需求,故而所选IT运维产品需具有一定的时代前瞻性。
再者,IT运维产品应该兼容尽可能多的设备和设施。如果说第二点考虑是出于“瞻前”,那么第三项选择就是关于“顾后”。国内数字化产业升级来得太快,其中一个较大的影响就是前期升级的基础设施,其生命周期被极大地压缩了。由此诞生的成本问题,将让企业失去迭代积极性。因此,IT运维产品的选择,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能最大限度消除企业的设施平替“阵痛”,兼容适配以往陈旧设施,真正成为一个“平台”而非单纯的“工具”。
IT运维国产化替代选择:监控易
监控易是美信时代自研的一体化数据采集与洞察管理平台,通过一个平台实现IT、动环、智能物联网、工业物联网等领域监控对象的统一数据采集、监测、告警及展现,实现设备管理、网络管理、业务管理、视频管理、CMDB、ITSM、运维管理、机房管理、移动运维、云运维、3D可视化等核心功能,支持各系统间的数据关联共享,从全局视角把控系统运行态势。
监控易可洞察一切设备,采用自研Big River四合一超融合数据库,服务运维行业15年,已助力各行业用户轻松实现监控运维一体化,用户包括国家某办室、中石化、上海电力、江苏交控等数千家企事业单位。在信创国产化领域,成功案例包括某航空局信息中心(ARM 银河麒麟)、某省审计厅(ARM 中标麒麟)、某省公安厅(ARM Centos7.9)等。
美信监控易的底层数据库、监测器、中间件、消息队列、WebServer、拓扑发现、报表管理、北向接口等核心功能组件均为自主研发,可运行在Windows、Linux和国产统信、麒麟、凝思等操作系统之上,已深度适配和兼容主流的国产化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关键部件。
监控易国产化替代技术优势:第一是自研Big River四合一超融合数据库,融合表状数据库、Key Value树状数据库、内存数据库、时序数据库四大技术,支持大规模10万 性能数据采集和监控;第二是领先的云、边、端技术架构,支持跨区域、跨网络、跨安全域的复杂场景数据采集;第三是低代码协议和设备自适应引擎,快速适配各种IT和OT设备,适配效率比传统技术快10倍;第四是IT、动环、智能物联网、工业物联网一体化数据采集和监控,助力用户低成本实现工业4.0的IT和OT的融合目标。
国产化替代选型1:超融合数据库
Big River 四合一超融合数据库,是美信时代自主研发、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一款数据库产品,专门针对云计算、物联网时代下监控指标体系复杂、海量监控数据的场景设计,支持数据持续、高频写入和海量数据查询,是一款非关系型数据库,具有高写入性能、高扩展性、高可用性、高并发处理能力。
监控易诸多一体化集中监控运维项目,都得益于Big River 四合一超融合数据库的有力支撑,体现了行业里无与伦比的高性能技术领先优势。
国产化替代选型2:云、边、端技术架构
监控易通过云–边–端一体化、可视化,将分散的设备运行数据转化为具有高消费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满足跨区域、跨网络、跨安全域的集中式、一体化、海量数据采集和洞察需要。
监控易云、边、端技术架构,在包铝、上海电力、江苏交控、国家某室办等高达10万 超大规模海量设备一体化监控运维项目中高效落地。
国产化替代选型3:低代码协议和设备自适应引擎
通过低代码开发,可以对产品进行深度定制,做到对下辖设备“洞若明火”,并大大降低运维培训成本和维护成本。低代码开发和快速适配,使得美信监控易具有可提供全套满足信创国产化替代的生态潜力。
美信时代已在山西太原成立分公司,并设立监控易设备适配中心,专门为各类型软硬件设施提供适配解决方案。
国产化替代选型4:IT、动环、智能物联网、工业物联网一体化运维
监控易支持IT、动环、智能物联网、工业物联网一体化数据采集和洞察,具备全国产、高性能、一体化、多层级的特点,聚焦IT&OT领域,处于信创产业链中“卡脖子”的战略环节。
监控易对于IT软硬件设施和机房动环的一体化监控运维已经非常成熟,客户群体广泛。对于智能物联网和工业物联网设施的监控运维处于实践阶段,正在逐步落地并将走向成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