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对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对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需做到)

本文作者 | 经韬纬略智库

全文 10626 字

如何加强对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对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需做到)

企业商业秘密保密制度的制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些不良企业和个人为满足一己私利,通过各种违法途径侵犯企业的商业秘密,主要包括内部人员泄密和外部人员窃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并完善企业商业秘密保密制度,作为企业约束内部人员、保护商业秘密的主要手段之一,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在立法层面亦有类似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下简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技术秘密保护制度,保护本单位的技术秘密。职工应当遵守本单位的技术秘密保护制度。一些地方指导性规定亦对企业建立保密制度有所涉及,如《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可以建立保密制度,主要包括:(1)保密对象;(2)涉密场所;(3)保密标志的内容或者保密文件的内容;(4)保密措施;(5)其他需要规定的内容。保密制度应当在企业内部公开。

如何制定保密制度?我们既要达到保密的目的,又要注意降低企业保密成本。“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任何完善的保密措施和保密制度都不可能确保企业的商业秘密不被泄露、窃取。法律只要求企业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即可。因此,在制定保密制度的时候,不能为了“保密”而增加企业大量成本,也不能为了“保密”而给企业正常的生产带来巨大不便(例如企业主管生产的副总为了取得一项技术资料,需要经过复杂的申请流程,结果一个星期还无法取得技术资料,错过市场良机)。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一个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该商业秘密的价值的完整的、合适的企业保密制度。

我们认为,要建立企业商业秘密保密制度,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第一,建立商业秘密保护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进行规范化管理。一些地方性规定对此有指导性规定。例如《浙江省技术秘密保护办法》第八条规定,权利人根据技术秘密的特点,建立、健全技术秘密保护的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管理人员,对技术秘密保护进行规范化管理。权利人可以自行选择合法的保护措施、手段和方法,自行确定技术秘密的密级和保护期限,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再如《珠海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 第八条规定,企业应当制定有关技术秘密保护的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使本企业的技术秘密管理制度化。企业自行开发或者委托他人开发的科研项目,应当在立项时确定是否需要保密。

第二,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是非常重要的。关于商业秘密范围的划定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该信息是否具有保密的必要性;②该信息是否具有保密的可能性;③与其他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相比,以商业秘密方式进行保护,是否具有更好的效果。

第三,根据保密事项的价值大小划分等级。各企业可以根据泄密会使企业的经济利益遭受损害的程度,把商业秘密划分为三级:绝密、机密和秘密。

第四,在商业秘密载体上面作出明显标识。企业可以分别对书面形式的、非书面形式的、涉及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商业秘密采取易识别易管理的标识方式。对于不易标识的企业技术秘密,应当用保密义务人能够理解的其他有效方法予以确认。

第五,规定与相关人士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协议。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协议是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且有效的措施,在企业的保密制度中予以详细规定是非常有必要的。

保密协议既可以以当事人签订合同的方式,也可以在劳动合同中以条款的方式约定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保密的对象和范围;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密期限;违约责任;其他需要约定的事项。

竞业限制协议主要内容有:生产同一种核心技术产品且有竞争关系的企业范围;竞业限制的期限;竞业限制补偿费的数额及支付方式;违约责任。

第六,确定保密文件的存储和传输方式。例如,规定涉及公司商业秘密的文件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摘抄、保存和销毁,应由总经理办公室或主管副总经理委托专人执行;采用电脑技术存取、处理、传递的公司秘密由电脑部门负责保密,在设备完善的保险装置中保存;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公司秘密事项的,应当事先经总经理批准等。

作为商业秘密的一般保护手段,单位制定保密的有关规章制度是必要有效的,但再完善的保密制度也只能约束单位在职员工,企业的保密制度对人才流出的职工无约束力,企业应与职工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

第七,编制《保密手册》并发放给员工,组织员工学习。从历年案例来看,员工泄密在商业秘密泄露案件的数量中占有很重的比例。因而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不仅需要健全的保密制度,专门的保密组织,合理的保密措施,以及专业的保密技术,更重要的是使保密意识深入人心,把保密工作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

员工《保密手册》作为有效的保密手段之一,可以加强对员工的保密教育,提高员工的保密知识和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当员工碰到是否需要保密、如何进行保密的难题时,员工《保密手册》还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有效的保密手段,编制全面且精练的员工保密手册,把保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只有通过企业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筑造出一面坚不可摧的保密墙。

《保密手册》一般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商业秘密和商业秘密保护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商业秘密及商业秘密保护的含义、范围、密级、重要性等,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员工认识何为商业秘密和商业秘密保护,以及如何辨认企业需要保密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第二部分详细说明员工应如何保护商业秘密,这是员工保密手册的核心部分。第三部分是有关违反保密义务的法律后果,分别介绍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及刑事责任,对员工起到事前教育作用,避免员工侵犯商业秘密,履行保密义务。

如何加强对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对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需做到)

企业组织员工进行商业秘密法律知识培训

商业秘密的保护不仅需要健全的保密制度、先进的保密技术以及完善的保密措施,更需要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和保密自觉性。国内外很多知名企业,它们强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保密措施做得好,而保密观念深入人心是保密措施做得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把保密制度、保密技术、保密措施与员工的保密行动结合起来,才能筑成一面牢不可破的保密墙。如果只注重组织性的措施和物质性的措施,而忽略员工在保密工作中的价值,则会给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留下一个巨大的漏洞。因此,企业应该积极组织员工进行商业秘密法律知识培训,宣传有关商业秘密的法律知识,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以求真正达到保密观念深入每个员工的内心。

企业可以在招聘的员工正式上岗前,组织一次集中的商业秘密法律知识培训,规定必须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在日常生产经营中,企业应该与时俱进,把最新的有关商业秘密的法律知识展示给所有员工,避免员工由于没有及时了解最新动态而失误泄密。同时企业可以定期地开展员工保密培训,重申有关商业秘密的法律知识,传达企业有关商业秘密保护的新变动。对于那些涉密的特殊部门的员工应该有针对性的做专门、更深入的保密培训。做到集中教育与平时教育、重点教育与一般教育相结合。

一般来说,员工商业秘密法律知识培训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商业秘密的基本理论知识,让员工初步了解何为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视程度,使员工深刻体会到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性;如何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避免员工在保密行动中有心有力却不知道力该用在何处;履行保密义务可能得到的好处,培养员工用长远、全局的眼光去看待保密的利益;违反保密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使员工明白违法应付出的代价,消除员工的侥幸心理。

如何加强对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对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需做到)

通过工作区域管理保护商业秘密

把涉及商业秘密的科研、办公、生产等场所设置成一个相对保密的区域,实行持证进出制度,不相关的企业人员或外人一般不得入内,这样就相对控制了知悉商业秘密的人员范围,降低了泄密的风险。

广东省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珠海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等有关商业秘密的地方性法规,都明确规定了对涉及技术秘密的科研、办公、生产等场所,单位应当按涉密的程度,确立不同的保密等级并采取防范措施,防止泄露技术秘密。

第一,把涉及商业秘密的工作区域设定为保密区域,并通过各种显见的方式告知企业员工和闲杂人等不能随便进入。比如在门上贴上“工作重地,闲人免进”。

第二,针对该保密区域,安装防范设备或采取门卫值班制度。例如,使用密码门,只有企业内部有权进出的员工刷卡或者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够顺利进入;或在工作时间安排门卫轮班,保证工作休息时间里也有门卫看守等。

第三,企业应该规范在涉密工作区域内的员工的行为。比如,实行持卡进出制,没有有效的通行证就不能进入;重视员工的平时保密教育,让员工时刻都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告诫员工在非工作场合,不能随意谈论其知悉的企业商业秘密;没有特殊原因,员工的打印、复印、销毁有关商业秘密的文本资料等行为都应该在保密区域内按企业规定实施,如果确实存在特殊原因,必须经过相关领导批准,且对该行为的相关信息进行备案。无权进入该工作区域的企业员工如果想进入,必须经过企业规定的有权机关批准,并持有书面证明方可进入。不论是领导还是员工,想把企业的商业秘密资料带出该保密区域,必须经过有权机关批准,调出来后应当尽到保密职责。

第四,企业应专门为保密区域配置如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碎纸机等设备;这些设备不应该与企业开放场所的设备混用,确保有关商业秘密处于保密状态。

第五,企业还可以在保密区域安装摄像头,必须安排专门的人去检查摄像资料,不能随便公开,以免不相关的人,尤其是对手企业的人获得企业的商业秘密。在安装摄像头的管理方面,也应当注意保护企业员工的个人隐私。

如何加强对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对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需做到)

加强电脑存储的商业秘密的管理和保护

电脑具有容量大、储存方便等优点,可以满足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在各企业,电脑迅速普及开来,成了企业商业秘密的主要载体。电脑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另一方面又给企业保护商业秘密增加了新的难题。企业应加强对电脑的管理,充分发挥电脑的优势,采取措施把电脑可能带来的威胁降到最低,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

(1)给员工配备专门的电脑,尤其是涉密员工。如果企业的经济条件允许,给涉密的员工每人配置一台电脑,专人使用、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可以降低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

(2)给电脑设置复杂的登录口令,一般只有本人知道该口令。为避免电脑被他人擅自登录使用造成泄密,企业应要求掌握企业商业秘密的员工对自己使用的电脑设置复杂的登录口令,提醒员工经常更换密码,这样就给盗取秘密者增加了难度,有利于防止商业秘密外泄。

(3)给有关商业秘密的文件设置禁止复制的属性。这种技术能够避免窃密者在很短的时间内,轻而易举地复制企业的商业秘密。

(4)给商业秘密文件加密。如果商业秘密文件加密了,即使被他人复制窃取,或者在传输过程中被他人截取,由于密钥只有有权阅览的人知道,因此其他人几乎不可能解读出来。

(5)电脑维修时,必须先拆卸涉密磁盘或派人随机监督,以防止心术不正的修理人趁机窃取商业秘密。

(6)在涉密电脑中安装操作历史记录程序。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商业秘密泄露的事实,尽快采取补救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也有利于查明商业秘密侵权事实,发现应承担赔偿责任的对象。

(7)拆除保存涉密文件的电脑的软盘、USB接口及光盘刻录等储存和传送数据的设备,降低泄密的可能性。

(8)企业报废的电脑,必须经过专门的处理。避免竞争对手获取后还原硬盘数据,获取原保存的商业秘密。

如何加强对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对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需做到)

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商业秘密保护

互联网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它强调互通和信息共享,给互联网用户带来了效率和便利,但往往也是“侵略者”活跃的舞台。近年来,企业商业秘密泄露或窃取的惨剧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有一部分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完成的。因此,作为一家在互联网时代经营的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本企业的网络管理:

(1)在企业内部建立局域网,并且采取访问控制,不同级别的员工给予不同的访问权限;还可采取访问历史记录技术,系统自动记录员工使用电脑的每一次访问活动,尤其是访问涉密文件的内容、时间。

(2)保存涉密文件的计算机不联互联网。企业应为其存储核心和重要的商业秘密文件配置专门的电脑,并且禁止这些电脑与互联网建立联系,防止黑客入侵,窃取企业的商业秘密。

(3)在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的涉密文件的前部设置阅前商业秘密保密提醒,当用户打开某商业秘密文件时,弹出提示窗口告知该文件系涉密文件,告诫无权用户不要随意阅览企业的商业秘密,同时对用户起到威慑和教育作用。

(4)采取计算机加密技术传输商业秘密文件,既可以限制具有非法意图的人在文件和信息传送过程中通过高科技手段窃密,也可以防止员工因过失选错发送对象导致的过失泄密。

(5)公司的互联网管理中心对员工在工作时间内使用网络的行为和内容进行监视。监视前企业应当事先通过企业规章制度、计算机屏幕画面及弹出窗口的方式明示员工,避免员工以隐私被侵犯为由起诉公司。

(6)规范员工使用电子邮件,避免员工因电子邮件错发等造成商业秘密泄露事件。

(7)聘请计算机专业人才采取技术措施避免黑客攻入本公司局域网,例如安装防火墙等。

(8)高级涉密企业,还需要在企业内部配备对周边一定范围干扰信号的设备,防止他人通过截获辐射信号等高科技手段窃取商业秘密。

如何加强对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对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需做到)

员工兼职与企业商业秘密保护

在完成本职工作、保证不侵犯其所在单位的商业秘密和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我国原则上不禁止企业员工利用工作业余时间从事兼职工作。员工从事兼职,尤其是科技人员,有利于促进人才和知识的流动,推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法律无强制性禁止业余兼职的情况下,在企业如何管理员工在同行中兼职,如何保障员工的合法权利,以及尽可能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等方面也提出了新问题,需要企业的规范管理以及员工自觉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

首先,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法律法规,对员工的兼职行为予以规范和指导,以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虽然我国原则上不禁止企业员工利用工作业余时间从事兼职,但为了经济秩序的稳定,以及企业的正常发展,我国法律对企业中一些特殊职位的员工的自由兼职权利作了一定的限制,这些属于法定的竞业禁止。例如,《公司法》规定企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规定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未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同意,不得在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兼职。《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不得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总经理或者副总经理不得兼任其他经济组织的总经理或者副总经理,不得参与其他经济组织对本企业的商业竞争。

《国家科委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犯本单位技术权益、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业余兼职从事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等活动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科委关于科技人员业余兼职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正确处理本职和兼职关系,不得在业余兼职活动中将本单位的技术秘密擅自提供给兼职单位,也不得利用兼职关系从兼职单位套取技术秘密,侵害兼职单位的技术权益。企事业单位可以参照本意见对有关兼职人员进行管理。

企事业单位可以参照《国家科委关于科技人员业余兼职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企业员工在其本职工作涉及企业商业秘密、技术秘密,从事兼职活动可能泄露技术秘密时,不得兼职。

《国家科委关于科技人员业余兼职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科技人员进行业余兼职活动确需占用部分本职工作时间,或者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和未公开的技术资料的,应当经过本单位同意。科技人员所在单位可以从科技人员个人的业余兼职收入中合理收取使用费。

其次,就兼职问题,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或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条款的方式来保护商业秘密,或者与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或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禁止的方式来保护商业秘密。

最后,企业可以从思想上着手,做好重点员工的思想工作,解决掌握商业秘密的核心员工的“后顾之忧”,为其提供优厚的工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自愿把企业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潜心经营,把企业的得失与自己的得失联系在一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员工在兼职过程中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

总之,既然法律并不强制禁止员工进行业余兼职,企业就应该着眼于加强对兼职员工的管理,降低兼职员工泄露企业商业秘密的风险。

如何加强对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对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需做到)

与员工签署《保密协议》的有关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各种商业秘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也逐渐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真谛,加倍重视保密工作。

保密一般包括内部保密和外部保密两个方面。其中内部保密是企业保密工作的关键,免不了需要规范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包括保密关系。为了明确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保密权利义务关系,预防劳动者侵犯企业的商业秘密,企业一般都会要求与员工单独订立《保密协议》。

我国《劳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一些地方性法规也对该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例如:《广东省技术秘密保护条例》中第十一条规定,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技术秘密保护条款,也可以与有关当事人依法签订技术秘密保护协议。《浙江省技术秘密保护办法》第九条规定,权利人要求本单位或者与本单位合作的涉及技术秘密的相关人员(以下简称相关人员)保守技术秘密的,应当签订保密协议或者在劳动(聘用)合同(以下统称合同)中作出明确具体的约定。相关人员应当严格按照保密协议或者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没有签订保密协议或者没有在合同中作出约定的,相关人员不承担保密责任。保密协议或者合同约定的部分内容不明确的,相关人员只对约定明确的内容承担保密义务。《宁波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可以根据保密岗位和密级与员工签订企业技术秘密保密协议,或在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规定有关企业的技术秘密保密条款。

如何加强对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对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需做到)

有无必要要求离职员工签署《保密承诺书》

人才流动是企业商业秘密泄露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几年离职员工泄密的案件数量呈迅速上升态势。为了规范企业人才流动,杜绝离职员工“带着”原单位的商业秘密流动到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单位,或者自立门户,要求离职员工签署《保密承诺书》的规范方式应运而生,并得到了众多企业的认可与喜爱。是否有必要要求离职员工签署《保密承诺书》?

《保密承诺书》是承诺人意思表示的载体,主要为员工提出离职时企业要求其签署的,旨在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的文书。一般包括如下承诺内容:(1)承诺离开单位,不会携带文件、工作日记、磁介质、实务或其他与商业秘密有关的物品;(2)承诺离开单位后,不泄露规定的商业秘密;(3)承诺离开单位后,不自己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单位的商业秘密;(4)承诺离开单位后,不以不正当手段转移原单位的客户;(5)承诺离开单位后,不会以不正当手段劝说原单位的员工跳槽;(6)承诺如果违反以上约定,愿意承担一切损失。

通常,《保密承诺书》明确了离职员工的保密义务,具有约束作用。在发生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时,该承诺书还具有证据效力,商业秘密权利人可以把其当作有力的法律武器去抨击员工的商业秘密侵权行为,证明离职员工应履行的保密义务,一般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因此,企业在员工办理离职手续时,要求其签署《保密承诺书》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员工在职期间,企业的保密措施不完善或者企业从未与员工明确约定保密义务的,更应该注意在员工离职时要求其签署《保密承诺书》,明确保密范围,约定保密义务,以此来弥补企业保密措施的不足。

离职员工在离职前签署《保密承诺书》并非法律强制规定的义务,签署与否全凭当事人自愿。一般说来,如果企业已建立了完备的企业管理制度、商业秘密保护制度,且与相关员工已签有保密协议、竞业禁止条款等,则《保密承诺书》并不具有很大的作用,但该承诺书签订的意义在于可作为企业“已采取保密措施”的证据,并在发生承诺书中所约定的员工违约、侵权的情形时,更好地举证证明自己的权利。

如何加强对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对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需做到)

签署《竞业禁止协议》的重要意义

竞业禁止是指对特定营业具有特定关系的特定人的行为予以禁止的制度。其特点是被禁止的主体限于特定人;该特定人必须与该特定营业具有特定的法律关系,如雇佣关系等。以竞业禁止法律效力的来源作为划分标准,竞业禁止可以分为法定竞业禁止和约定竞业禁止。

(1)法定竞业禁止。如《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

(2)约定竞业禁止。如《国家科委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中规定,单位可以在劳动聘用合同、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协议或者技术保密协议中,与对本单位技术权益和经济利益有重要影响的有关行政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协商,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约定有关人员在离开单位后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其他单位内任职,或者自己生产、经营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业务。在此我们主要讨论约定竞业禁止(后简称为竞业禁止)。

首先,签署竞业禁止协议最直接的意义就是有利于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这也是签署该类协议最原始的目的。竞业禁止协议是随着企业保密意识的提高而出现的一种保密手段,它主要是通过约定有关人员在离开单位后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其他单位内任职,或者自己生产、经营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业务,来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从历年实践来看,签署竞业禁止协议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领域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其次,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这是由保护商业秘密衍生出来的价值,而签署竞业禁止协议有助于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不被非法公开。最后,发生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时,签署的竞业禁止协议还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有力地抨击违法行为,保障受害方的合法权益。在庭审中,受害方可以向法庭提交其签署的竞业禁止协议文本,保障受害方的合法权益。

但是,竞业禁止协议就好像一个天平,天平的左边放着劳动者的劳动权和择业自由权,右边放着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当天平往左边倾斜时,将不利于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反之,当天平往右边倾斜时,企业利用其强势地位迫使劳动者签订不合理的竞业禁止协议又会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为了尽量避免竞业禁止协议产生消极影响,法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规范:(1)竞业禁止的企业范围不应太广,必须是确实与原单位属同类企业且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否则将影响劳动者的择业自由。(2)竞业禁止的期限不应太长,《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家科委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都有规定竞业禁止的期限不宜超过三年;(3)竞业禁止限制的对象是企业中掌握了商业秘密的重要人员,如《国家科委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规定单位可以与对本单位技术权益和经济利益有重要影响的有关行政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签订竞业禁止协议,而不能将限制范围任意拉宽至企业全体员工;(4)企业必须支付合理的竞业禁止补偿费。《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可以与员工约定竞业禁止,但用人单位应当给予该职工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

如何加强对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对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需做到)

不支付经济补偿的竞业禁止协议无效

竞业禁止是规定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超过三年),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主要限制的是劳动者的择业自由权。劳动者无法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谋取生活,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劳动者的正常收入。因此,为了平衡协议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我国法律明文规定,企业为保护商业秘密要求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应当给予员工适当的经济补偿。否则,该竞业禁止协议无效,员工离职后可以到任何单位任职。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规定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超过三年),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但用人单位应当给予该职工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

一些地方法律类文件也明文规定要求员工签署竞业禁止协议的企业应当支付适当的经济补偿。例如:《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保守商业秘密协议、支付违约金和就业补助金等有关劳动合同问题的通知》和《广东省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等。

我国法律仅仅强制规定要求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企业应当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对于经济补偿的标准和数额没有具体的规定。《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保守商业秘密协议、支付违约金和就业补助金等有关劳动合同问题的通知》(津劳办〔2005〕257号)中有相关规定,劳动者被竞业禁止期间,用人单位应支付的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为:用人单位必须按不低于劳动者在职期间工资标准的二分之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月补偿标准不得低于天津市最低工资水平,支付方式由双方协商确定。但该文件法律效力太低,仅仅对该地方产生效力。相信随着《商业秘密保护法》的出台,这些细节将会更加完善。


以上内容摘自 商业秘密保护精解与评析

商业秘密保护精解与评析针对广大企业家、高层管理、核心技术人员、法律工作者关心的有关商业秘密的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回答。同时,对国内审理并公开判决的100个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例从各种角度进行分析点评,从个案中寻找规律,从而从“前人”的教训中吸取经验。

戳这里打包带走☞ 商业秘密保护精解与评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7日 上午11:05
下一篇 2022年7月17日 上午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