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高精尖中心”讲述“通州视觉记忆”故事

央美“高精尖中心”讲述“通州视觉记忆”故事

结题汇报展海报

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高精尖中心”)“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管理应用平台”课题结题汇报展近日在北京市通州区宋庄槐谷林当代艺术中心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通州区人民政府、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承办。

作为“高精尖中心”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管理应用平台”课题重点聚焦于中国城乡变迁中文化景观与公共记忆的记录和保护,并对由此生成的城乡视觉资产在云端存储、快速分享与多媒体呈现等方面展开探索。

央美“高精尖中心”讲述“通州视觉记忆”故事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致辞

“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对城市历史的铭记。”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认为,“更好地了解通州的各方面的文化遗产,更好地用现代科技的手段保留历史生活的记忆,这的确是一个新的课题。通州视觉记忆这个项目提供了新的范本。”

央美“高精尖中心”讲述“通州视觉记忆”故事

课题负责人、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王川致辞

课题负责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川表示:“课题团队通过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研究以及海量的数据,关注着并一直记录着通州正在经历从北京东郊地区蜕变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历史时刻。‘通州视觉记忆’里的人与生活我们都不陌生,因为我们每天都身处同一个‘再建’与‘重生’的循环之中。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历史就是我们。”

据了解,“通州视觉记忆”课题共采用两条并行的拍摄路线,一是拓展人类视觉经验的“全因素采集”,二是保留了人的体温与互动对话的传统摄影。从技术手段而言,“通州视觉记忆”既有经全景球幕数据采集设备合成的球幕图像,可以支持VR虚拟交互漫游演示;同时又保留了摄影媒介的独特语言。

央美“高精尖中心”讲述“通州视觉记忆”故事

展览现场

当代视觉媒体的发展,使得影像成为组织城镇空间最重要的文化手段。城镇的视觉形象,不仅仅真实地反映了历史上的城镇空间,而且经过想象对一座城镇的纪念碑性质进行了重组。作为产生象征的系统,文化不仅促进城镇发展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城镇的视觉也会“助推”城镇的发展,有助于形成新的集体认同。

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高精尖中心”科研人员通过校企地之间的多方合作,不仅启动针对通州地区城乡景观与人文风貌的全面记录工作,而且采用全因素采集技术和云端集群服务器等一系列图像科技成果,旨在建立一个文化艺术、数字科技与云端运营模式深度融合的视觉资产管理应用平台。依托云端集群服务器强大的计算能力,该平台未来将为政府、企业、教育研究机构等不同用户群体提供浏览、传输、分享和协同办公等多种服务。

央美“高精尖中心”讲述“通州视觉记忆”故事

展览现场

在展场中,观者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全景球幕图像、动态影像、3D模型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采集成果,也能够在静态摄影和生动文字的环绕下全方位感受这些中国城镇化背景中的鲜活样本与个体。展览在新技术的“科技感”与传统摄影的“温度感”之间实现了二者的平衡,因此给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目前,课题组已应通州区政府邀请将迅速启动二期工作,与副中心“美丽乡村”战略深度融合,继续助力首都北京文化建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7日 上午9:55
下一篇 2022年7月27日 上午10: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