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 大治理 — 入党积极分子“双推”制度

(转发:吕德文 中国社区报 2023-11-09 18:00 发表于北京

小切口 大治理 -- 入党积极分子“双推”制度

2023年初,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港镇试行了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双推”制度。提交入党申请书六个月以上的候选人,需先经过全体村民会议民主推荐和党员大会推荐。被推荐人只有获得“双过半”方可提交村党支部委员会研究讨论。村党支部委员会结合推荐结果,集体研究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按照镇党委安排部署,北港镇三个村在今年4月开展了试点工作,效果很好,不仅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入党积极分子满意,而且村干部觉得组织工作非常顺利。小旺庄村仅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村民会议推荐工作。该村满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共计1212人,共808位村民参加投票,发出和收回选票808张,其中有效票765张,弃权票43张,三名候选人分别获得651、495和318票。通过“双推”工作,一些有群众基础的优秀分子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为党员队伍注入了源头活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层党组织的正规化程度不断加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也得以明确。一方面,农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号召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另一方面,入党的名额受到严格限制,进入门槛极大提高。

因此,农村地区入党有极强的竞争性。在少数村庄,基层党组织出现了宗族化和圈子化的趋势,党内民主很难实质性开展,容易滋生“一言堂”现象,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公信力。尤其是北港镇所在的农村地区,稍微大一点的村庄往往都存在多个血缘地缘集团,村庄政治具有极强的竞争性和分裂性。而那些较小的村庄,小家族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村庄政治生活中,都处于边缘地位,在家族和小圈子的影响下,来自小家族的优秀分子很难有机会被吸纳到党组织中。

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村党组织书记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应当交叉任职。在村“两委”换届过程中,当地出现过村民不信任选举委员会提名的村委会主任(党员)正式候选人,通过另选他人的方式将非党员选举为村委会主任的情况。这一方面说明,党组织负责人的公信力和战斗力还不够,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些群众基础好、能力比较强的优秀分子,并没有被吸收到党组织中。在此情况下,北港镇党委政府认识到,只有严把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口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双推”制度,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党组织建设。“双推”制度将党章中“党的支部委员会对申请入党的人,要注意征求党内外有关群众的意见”的要求在实践中操作化。党员要被确定为先进分子,需要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具体来说,农村党员的群众基础既来自于先赋身份,也来自于自致角色。

党员先赋性的群众基础主要来自于血缘和地缘关系,如家族势力比较大、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或是父辈处于村庄政治的中心,因而自然继承了父辈的在村权威。先赋角色有助于党员和积极分子发挥作用,却也可能受制于小集团利益,这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政治意识等,都会产生干扰,而且对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行为,也容易产生负面影响。比如,一些党员和党组织带头人为了保住“基本盘”,在执行上级政策、村庄福利分配等公共行为中,容易化公为私,优亲厚友。一些基层党组织也容易在家族和圈子内部发展入党积极分子,使党组织具有鲜明的代际继承特征。

党员自致性的群众基础主要来自于党员的身份认识和日常生活中的群众口碑。在农村的生活共同体中,面对公益事业、邻里互助和纠纷等,总需要有“抻头”的积极分子,他们一般敢于“唱黑脸”、放弃私利、维护公义、乐于助人,久而久之积累了良好的口碑。社会生活中大公无私的道德品质,与党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也与群众心目中的党员身份相匹配。小旺庄村在“双推”工作中,三个得票最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都是疫情防控期间的志愿者,他们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为村民服务,被群众认可。其中,排名第一的积极分子,来自于村庄中的小家族,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但他是村里的木匠,平时乐于助人,跟群众有一定的接触面,积累了极好的口碑。而他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为,不仅让其认识到了党的先进性,有入党的积极性,也使群众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他在为人处事中表现出的优秀品质。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部分地区的基层民主治理受到村庄派系的严重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党员干部和群众都严重受制于先赋角色,人们不是依据党员和村干部的职责要求行为,而是按照其日常生活中的亲疏远近行事,导致民主化治理的质量并不高。“双推”制度则为农村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概言之,入党积极分子通过村民会议推荐,扩大了基层民主的广度和深度。北港镇党委负责人介绍,过去普通群众并不关心党组织建设,谁入党、怎么入党,并不在大家的关注范围。造成这种政治冷漠的原因,并不是群众真正不关心,而是关心了也没用,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和普通群众并没有关系,有入党积极性的先进分子,如果不能和党组织的负责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很难进入党组织的视野。而开展“双推”制度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进一步向群众开放,一些有入党积极性的优秀分子也可以通过村民会议推荐进入党组织的视野。北港镇“双推”制度规定,得票很高、有群众基础的入党申请人,如无特别理由,不能不纳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否则镇党委将对村党支部启动问责程序。并且,如果被村民会议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初步人选在两年内还未被其所在党支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可以由镇党建办考察,吸收到镇青年人才服务中心给予培养发展。这就保证了那些个人政治素养高、能力强、且有上进心的普通群众,哪怕其先赋身份比较弱势,也有极大机会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双推”是基层党内民主和村民自治的深度联动。一方面,“双推”工作中村民会议的推荐程序完全按照村民选举的程序开展,比如,要经过选民登记、入党积极分子自荐和推荐名单公示、公开选举、推荐结果公示等程序。由于有村民选举的基础,村“两委”关于入党积极分子村民会议推荐的组织工作并不繁琐,且工作量也不大,可以说是驾轻就熟。另一方面,入党积极分子的村民会议推荐结果,也给地方党委政府培养村级组织带头人和后备干部提供了重要参考。近些年,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是基层加强党组织领导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在分裂型村庄,村庄派系政治比较明显的农村地区,“一肩挑”是防止村“两委”矛盾的主要方法。但这也给基层党委政府造成了一些挑战,一些村庄由于党组织建设比较薄弱,找不到一个在党内和群众中都具有威望的带头人。“双推”制度则从源头上保证了新进党员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这也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夯实了组织和人才基础。

入党积极分子“双推”制度是典型的小切口、大治理实践,通过简约便捷的机制设计,撬动基层治理变革,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在试点之前,北港镇的一些村对“双推”制度有一定的疑虑,觉得“双推”削弱了村党支部的权力,也可能在村民会议推荐过程中制造矛盾。但试点后却发现,“双推”制度极大加强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保证了党员来自于群众中的先进分子,也改变了部分群众对基层党组织运作“神秘化”特征的刻板印象。“双推”制度还减少了村党支部书记陷入家族化和小圈子化的风险,村级组织带头人可以以“双推”制度为理由,公开拒绝少数群众的请托行为。可以说,只要村级组织带头人没有私心,必定会欢迎“双推”制度,通过“双推”制度激发群众参与村级治理,最终实现党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治理的目标。

(作者系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来源:《乡镇论坛》11月上旬刊

新媒体部主任:马怀刚编辑/设计:安青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6月26日 上午11:23
下一篇 2024年6月26日 上午11: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