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杏林社区高标准农田稻蒜轮作基地。张志强供图
寿安岷江村。张志强供图
鲁家滩鹿尔花园。张志强供图
和晟德花木出口基地。张志强供图
“天府粮仓”温江稻菜现代农业园。张志强供图
田野绿意尽染、院落干净整洁、村民和睦安宁……目之所及处处如画,行之所至步步入景,一切都是成都市温江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印证。
温江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启动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三年行动,以点带面、梯次推进,聚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温江样板”,获评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
近日,成都市温江区召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鲜明提出“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紧扣‘宜居、宜业、和美’三个关键词,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势见效”,吹响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集结号。
看宜居——
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空气更清新了,出行更便捷了,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好了,住在这里非常舒服。”李义村村民谭群细数着家门口的变化,他说:“以前总想去城里住,现在就想留在农村。”
启动“十村先行、百院示范、千户提升”工程,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思路,合理规划布局先行村重点村,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发力,着力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公里,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9.94公里、5G通信基站600个,整治农房功能风貌127栋……村民生活幸福指数随着一项项工作数据持续攀升。
温江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谈到,今年将紧扣“宜居”再下功夫,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大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把乡村建设成为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具体而言,将统筹推进水电气讯路“五网共建”,加快实施天然气“户户通”工程,深化教育联合体和医联体建设,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美丽庭院创建,打造25个示范院落、提升200户人居环境,完成200栋以上农房特色风貌改造,美丽庭院创建率达60%以上。
放眼温江,一幅“人居环境优”的大美画卷正徐徐铺展。
看宜业——
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加快实现人与产业和合相宜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
温江区坚持以创建国家农高区为引领,深入实施现代都市农业建圈强链行动,大力发展现代种业、粮经作物、花卉园艺等重点领域,聚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高质高效示范区和中国西部现代都市农业高地。
保供能力持续提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快建设万春、永宁2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建成高标准农田2.09万亩,2023年完成粮食播面2.18万亩、蔬菜种植(含复种)面积3.12万亩,实现亩产“千斤粮、万元钱”。
创新驱动显著增强。加快建设川农大大学科技园等项目17个,建成投运高品质农业科创载体2.8万平方米,培育推广水稻等农作物新品种23个,营收达1000万元以上的种业企业5家。
特色产业提能升级。加快推进裸心度假村、鲁家滩运动基地等示范引领项目建设,打造鹿尔花园等生态消费新场景10个,举办成都市第十届“鱼凫杯”优质稻米品鉴活动、“开秧门”农耕文化节等农旅活动,2023年实现乡村旅游收入72.1亿元。
一个个项目、一组组数据,背后是温江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恒心与汗水。
“今年我们将围绕构建“3 6”现代化产业体系,聚优培强现代都市农业,提质建设‘天府粮仓’高质高效示范区,确保粮食生产播面2.22万亩、产量1.08万吨以上。”温江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到。
从聚优培强现代都市农业,到持续深化农商文旅体养融合发展,温江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增收致富,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7%。
看和美——
增强乡村治理效能,加快实现人与人美美与共
“参加志愿活动就可以得积分,得到了积分就可以兑换生活用品。”正在清扫道路的岷江村村民杨冬华兴致盎然,“只要有志愿活动,我们都愿意参加。”
温江区秉持“温江一家亲”理念,全面推行党建引领“微网实格”乡村治理机制,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院落管家”等治理新模式,加快构建“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格局。推行“小区八件”,让新老温江人在共建共享中厚植了家园情怀;开办“社区达人超市”,让街坊邻里在互帮互助中增进了情感链接;创设“公益行为积分”,让每一个善行义举都得到彰显与尊崇……极大激发了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深入实施党组织体系筑基行动,在全省率先探索党建引领乡村联合体“六联六共”机制,创新资源资产入股、产供销一体、项目共建共营等合作模式,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提升了乡村善治水平,实现了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谈及乡村治理工作打算时,温江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以健全乡村“微网实格”治理体系为重点,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深入开展“心安之区·亲邻家园”营建行动,持续增强“邻里友爱·温暖如家”的城市向心力,广泛凝聚“温江一家亲”的价值认同,让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宜居宜业,“塑形”当先;和美乡村,“铸魂”为要。迈步2024,温江区将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奋力书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精彩答卷,唱响“在希望的田野上”时代新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