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规范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出台设计导则和成果审查要求(四川省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

6月17日,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四川省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导则(2022年版)》《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成果审查要求》,《导则》和《要求》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布局、工程设计规划设计报告编制、预算编制、图件编制规划设计成果审查等内容进行修订。

新增了运用无人机、三维激光雷达等航测遥感技术手段,确保新增耕地来源真实准确,新增耕地与工程措施对应匹配,强化了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刚性和可操作性,为保障建设项目用地补充耕地需求、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双提升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持续助力建设新时代天府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川规范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出台设计导则和成果审查要求(四川省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

《导则》规定 项目规划与设计应深入分析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基础设施条件、水土资源平衡等要素,通过基础数据分析,结合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要求,确定建设规模、工程措施、新增耕地等规划目标,合理布局项目区内的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以及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修复等工程,合理准确选取设计工况、设计公式及设计参数,对各项目工程进行施工设计。

《导则》进一步丰富了

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新增耕地来源

除传统田坎整理等途径外,明确平原地区种植果树、植树造林的地块,且“二调”和“三调”为非耕地,通过工程措施恢复耕地属性,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

依法依规对已建项目区进行改造提升,增加有效水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新增水田面积及粮食产能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

同时明确新立项项目耕地来源应以国土“三调”及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

《导则》要求 项目布局要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促进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结合项目所在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和土地适宜性评价,对各单项工程进行全面规划;坚持生态环保,顺应自然,维护农田环境生态系统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并结合相关规划,保留足够的生物栖息地和生态通道、生态缓冲带,同时,根据不同工程类型区的整治目标,因地制宜进行工程规划,突出区域特色,发挥综合效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1日 上午10:08
下一篇 2022年7月21日 上午10: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