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嘉宾:周进,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
——————————————————
近期,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的2024年度基础教育重点工作部署会上,贵州省积极推进公办强校受到与会者的关注。从2018年起,贵州省在全省试点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强校计划(简称《公办强校计划》),如今已经三批次遴选2200余所项目学校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培育,约占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四分之一。
从先行试点到全面推进,通过近6年的遴选、培育、辐射,办好办强公办学校已融入贵州教育发展的“血液”。可以说,省级层面通过系统谋划已构建了实施《公办强校计划》的“四梁八柱”,为扩大公办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打好基础。
去年7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简称《扩优提质行动》),提出的八大行动就包括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要求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制定区域优质学校成长发展规划,倾斜支持帮扶有一定基础的学校加快成长为优质学校,办好“家门口”的每所学校。
作为教育欠发达省,贵州走在《扩优提质行动》前列。他们结合不同推进阶段出台了《贵州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强校计划实施方案》《贵州省义务教育公办强校项目学校建设培育指南》等文件,以《公办强校计划》持续为区域、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动力,还及时与《扩优提质行动》相衔接,为省域落实《扩优提质行动》提供行动样本。
这些行动离不开贵州省教育厅的超前谋划、大胆探索,但作为一项省级行动,他们为什么推进、怎样推进、形成了怎样的经验?本期邀请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周进谈谈《公办强校计划》的落地举措。
“没有数量累加就没有真正的优质均衡”
中国教师报:早在2018年贵州省就试点推行《公办强校计划》,当时是基于怎样的现实提出了这项计划?
周进:义务教育是国家事权,办好公办学校就是履行政府职责。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贵州省义务教育也由“有学上”转向“上好学”。由于地域条件差异大、教育总量大、教育需求大等因素,人民群众对“家门口”好学校的呼声越发强烈。城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和安置点新建学校发展基础不同,如何同向引领成长成为全省义务教育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
2018年贵州省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21年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5%,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为我们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优质均衡不是“削峰填谷”,没有优质学校数量的累加就没有真正的优质均衡发展,没有城镇学校、乡村学校和安置点学校的齐头并进强起来、好起来,人民群众对优质均衡发展、“家门口”好学校的获得感、幸福感就会降低。实施《公办强校计划》是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的“加油站”和“充电器”。
中国教师报:一项新政自上而下层层传递,如何迅速打开局面、怎样保证效果都需要进行顶层设计。从提出《公办强校计划》后,省教育厅采取哪些举措保障新政顺利推行下去?
周进:提出《公办强校计划》后,我们选取首批9个县区作为试点,先行先试,探索公办强校实施路径,省教育厅及时收集各试点案例,同时充分了解各地各校在试点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为系统推进提供决策参考。同时,我们将实施《公办强校计划》作为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主要抓手,纳入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市(州)、县(市、区)及时成立义务教育《公办强校计划》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面临的人、财、物等问题;教育行政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业务指导、综合保障、评估督导等小组,为项目学校提供3年跟踪服务指导。
自2021年以来,省教育厅先后印发了《贵州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强校计划实施方案》《贵州省义务教育公办强校项目学校建设培育指南》,分别提出优质均衡创建、强师工程专项、校际联盟发展、教育科研支撑等“十大行动”,从宏观层面对如何实施好《公办强校计划》进行了安排部署;整合现有国家和省有关义务教育政策,从办学方向正确清晰、学校管理规范有效、课程教学高效提质、教师发展专业成长、学生发展健康全面、办学条件保障有力、社会效益良好七个方面细化培育评价指标,从微观层面对如何培育项目学校提供了基本遵循。
中国教师报:您提到的《贵州省义务教育公办强校项目学校建设培育指南》具体内容是什么?采取了哪些举措确保学校落实?
周进:我们力争用一套指南囊括所有义务教育办学要求,学校逐条对照即可。《贵州省义务教育公办强校项目学校建设培育指南》对国家和省出台的与义务教育相关的文件进行了梳理,在力求全面落实的基础上,挑选出对项目学校培育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关键指标,是全面推进阶段的一次创新尝试。
在落实中,一是实施“种子学校”培育行动。省教育厅要求各市(州)每年推荐本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不同梯度的县(市、区)作为公办强校项目县;推荐区域内不同办学层次、办学特点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作为项目学校开展培育。二是强化专家指导。成立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组织专家团队对项目学校进行指导,帮助各项目学校制定三年实施规划,并给予全程专业指导。三是实施评价监测。着力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定期对项目县、项目学校开展教育质量评价监测。同时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学校、实施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
“摸着石头过河”
中国教师报:学校是《公办强校计划》的受益者,也是具体执行者,如何让学校动起来,省教育厅提供了哪些支持?
周进:省教育厅主要在三个方面给予支持:一是制度保障支持。支持各地各校在教师资源配置、教育教学方式、学校精细管理、考试评价等方面深化改革,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联动发展等方式,为实施《公办强校计划》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培训提升支持。聚焦提高项目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国培”“省培”等资源为项目学校校长、中层干部和教师开展“订单式”培训。
三是联动发展支持。持续优化完成省、市、县三级教育组团式帮扶体系,发动优质学校帮扶基础相对较弱的项目学校,促进不同发展基础的学校共同进步。如省教育厅牵头组织贵阳市第十八中学帮扶威宁县迤那二中、省府路小学帮扶威宁县石门小学、南明小学帮扶从江县大歹小学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联动发展中所有学校都是实践者、探索者,也是受益者。
中国教师报:2018年开始试点推行《公办强校计划》,既然是试点,过程中一定会有收获、有不足,在刚开始推进时您认为最难的是什么?又是怎样解决的?
周进:首批试点以区县为单位,通过试点大家的认识逐步提高,培育成效逐步凸显。我觉得推进初期最难的是如何找准实施路径。区域间、县域内不同学校发展差异大,工作推进不平衡,整体推进速度慢。基于此,省教育厅鼓励各试点区域大胆探索,通过实地调研充分了解各地各校在试点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同时召开全省公办强校现场会,通过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等为各地提供可参照的经验,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行。
中国教师报:时间到了2021年,贵州开始在全省全面实施《公办强校计划》,这也是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的最好说明,在试点阶段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周进:在试点阶段,试点区县基本均衡得到巩固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增加,部分试点区县朝着优质均衡发展迈进。参与试点的区县、学校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如贵阳市云岩区在试点过程中,以指导学校制定三年发展规划为切入点,通过规划答辩、邀请专家入校指导、邀请第三方开展过程评估等方式,以评促建,培育了一批新优质学校,有效扩充了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同时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改革、合作办学等方式,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
中国教师报:在全面推行《公办强校计划》阶段,采取了哪些举措在巩固既有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扩优提质?
周进:总结、巩固、提升是贯穿整个《公办强校计划》始终的,在2021—2023年全面推进阶段,我们分别遴选502、1011、694所项目学校,每年对前一批项目学校进行跟踪的同时,着力扩大项目学校的影响力。一是跟踪培育评估。省教育厅组织专业力量为项目学校提供全过程专业指导,落实和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机制,强化过程性、发展性评价,结合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学发展现状,定期对项目学校开展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对照《贵州省义务教育公办强校项目学校建设培育指南》,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对项目学校全覆盖的实地评估指导,综合评估分值850分以上的学校要组织复核,通过后将公办强校名单上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随机抽查30%的学校开展实地评估达标后,批复同意认定为公办强校。
二是实施校际联盟发展行动。探索多种集团化办学模式,鼓励将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安置点学校等纳入教育集团管理,提升办学质量。同时,指导各县(市、区)组建教育集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县域内集团化办学与学区化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学区、集团龙头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薄弱学校自身造血机能,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三是实施优质均衡创建行动。全面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明确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一手抓基本均衡的巩固提升,一手抓优质均衡的全面实施。贵州省教育厅计划每年支持两个以上具备条件的县(市、区)积极创建并主动申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认定,目前全省已有12个培育县(市、区),其中7个进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攻坚阶段。
为省域扩优提质贡献力量
中国教师报:贵州作为教育欠发达省,在6年前就提出《公办强校计划》,这种前瞻性和引领性难能可贵。《扩优提质行动》出台后,《公办强校计划》如何与其接轨?
周进:实施《公办强校计划》目的是充分发挥公办学校在优质教育供给中的基础性和广覆盖作用,切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优提质行动》提出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可以说为《公办强校计划》打了一针强心剂,有了三部委的文件支撑,我们备受鼓舞。
在接轨上,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一是在目标任务上衔接。分两批次遴选基础较好的县(市、区)作为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区,通过政策倾斜、经费支持、创建指导,全面扩优提质,促进优质均衡发展。二是在内涵建设上衔接。在充分调研论证省情、区情、校情、教情基础上,对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按照“系统谋划、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集中攻坚,点上突破、示范引领”的发展思路,整体促进内涵发展。三是在工作推进上衔接。目前遴选赤水市、麻江县和荔波县3个发展基础较好、工作积极主动的县(市)作为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支持对象,集中利用2024年和2025年两年时间进行攻坚克难,到2025年通过省级督导评估,做好迎接国家督导评估准备,为全省全面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样板。
中国教师报:《公办强校计划》作为一项省级行动,在整个推进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得到怎样的支持、反馈的意见有没有及时整改……这都需要教育督导部门的及时跟踪、反馈、回访,这样才能保证推进效果。在整个推进过程中如何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
周进:教育督导在实现“两基”、推进基本均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施《公办强校计划》要继续重视并发挥好教育督导的作用,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建立省、市、县三级督导体系,通过督导评估推动解决《公办强校计划》面临的实际问题,将成果真正体现在学校面貌变化上,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发展中,体现在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上。
办好办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实施好《公办强校计划》必须督导政府履行领导、保障职责,督促县(市、区)教育局推进落实。县(市、区)要对所属学校全面开展督导,重点督导落实学校规划、对标评价指南工作落实情况。鉴于城区学校、乡村学校和安置点学校等不同类型学校的办学基础、办学条件差异较大,我们强化县级培养,三年培育期满后由市(州)组织以县为单位的评估,评估达标后报省级。省级进行随机抽评,如果随机抽取的项目学校省级评估未达标,该项目学校所属县的所有项目学校均为不达标。
中国教师报:《扩优提质行动》要求办好“家门口”的每所学校。截至目前,距离办好“家门口”的每所学校,贵州省还存在哪些差距?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周进:通过实施《公办强校计划》涌现了一批新优质学校,但对于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贵州省还存在一些差距。具体表现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有短板,部分校长统筹课程、教师管理、安全管理等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对学生身心健康管理不够、重视不够,重智育只关注升学率;教研指导成效低,县(市、区)教研部门对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设课程指导不力,乡镇中心校在指导乡村小规模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部分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依据课程标准因材施教的能力明显不足。
下一步,贵州省将持续推动地方政府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在发展规划、财政投入、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义务教育;持续推动各地(州、市)向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一校一策”制订提升方案,建立监测长效机制,补齐短板,抬高底部,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达标;要持续指导各地(州、市)优化师资合理配置,创新编制管理,保障教师待遇,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常规教研促进公办强校和强师工程,提升公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省域扩优提质共享贵州方案。
《中国教师报》2024年04月03日第4版
作者:本报记者 孙和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