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南开科研最新成果速览(南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

关注!南开科研最新成果速览(南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

近期,南开科技工作者

坚守科研一线,刻苦攻关

继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持续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让我们走近这些凝聚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

共同感受南开的科研力

两个首次

科学研究开辟崭新路径

物理科学学院赵明刚教授团队发表超子-反超子振荡的首个搜寻结果

南开大学赵明刚教授与河南师范大学郝喜庆博士合作,利用北京谱仪(BESIII)国际合作组采集的13亿个粒子的世界最大实验数据,通过研究过程,在世界上首次搜寻了重子数破坏过程——反超子向超子振荡的现象,并测量了振荡的实验上限及其振荡参数。这一突破性成果对于解开宇宙中的反物质消失之谜具有重要意义。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

关注!南开科研最新成果速览(南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

图:错误符号(a)和正确符号(b)的分布图,实验数据表示为黑色数据点,蒙特卡洛模拟的振荡信号用粉色实心直方图表示,本底则用红色的虚线表示

新闻链接:

https://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3/09/21/030057987.shtml

生命科学学院王磊教授团队首次揭示致病细菌穿越人体血脑屏障机制

南开大学王磊教授团队首次揭示了引起脑膜炎的三种主要细菌利用同一机制穿越血脑屏障,并详细阐述了其分子机理。细菌性脑膜炎具有高致死率和严重的后遗症,目前治疗手段缺乏,该项研究对脑膜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其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NAS

关注!南开科研最新成果速览(南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

图:致病细菌穿越人体血脑屏障的机制

新闻链接:

https://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3/09/28/030058102.shtml

多项新进展

推动领域再结硕果

医学院李宗金教授和生命科学学院赵强教授开发基于细胞的一氧化氮气体分子递送系统

南开大学医学院李宗金教授和生命科学学院赵强教授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eLife发表了题为“Genetically engineer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s a nitric oxide reservoir for acute kidney injury therapy”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开发了基于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一氧化氮(NO)气体分子递送系统,实现了NO的可控释放和定点递送并联合应用于治疗急性肾损伤,促进肾脏再生。该研究经过期刊传统同行评审过程发表,被杂志作为重点推介。

关注!南开科研最新成果速览(南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

图:基于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eMSC)的一氧化氮(NO)气体分子递送系统

新闻链接:

https://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3/10/19/030058369.shtml

电光学院张毅教授团队在硒硫化锑太阳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张毅教授课题组在硒硫化锑(Sb2(S,Se)3)薄膜太阳电池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以“Lowest Open-Circuit Voltage Deficit Achievement to Attain High Efficient Antimony Selenosulfide Solar Cells”为题发表在材料领域知名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团队利用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表面后处理策略,实现了目前为止Sb2(S,Se)3太阳电池报道的最低开路电压损失值。该研究成果为最小化非辐射复合减少太阳电池和相关光电子器件的开路电压损失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关注!南开科研最新成果速览(南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

图A 基于对照和AS处理的Sb2(S,Se)3太阳电池J-V曲线(插图为Sb2(S,Se)3太阳能电池PCE和FF×VOC/FFSQ× VOC,SQ的对比图);B 相应器件在不同偏压下载流子传输效率和载流子萃取效率图;C 器件的DLTS谱图;D Sb2(S,Se)3晶格中的反位缺陷示意图

新闻链接:

https://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3/10/21/030058418.shtml

物理科学学院胡振芃教授团队在低维纳米电子功能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

电子结构中的奇点在固体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出现在费米能级附近时,导致电子态密度发散,对解释超导性、铁磁、电荷密度波以及自旋密度波等相关电子现象至关重要。在材料设计和开发领域发挥中引入奇点,可以帮助科学家实现特定电子性质和功能的材料,从而对实际应用产生广泛影响。在最新的一项科学研究中,南开大学胡振芃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新材料——双层Kagome硼烯(命名为“BK-硼烯”),其在费米能级附近同时具有传统和高阶van Hove奇点,费米速度甚至超越了石墨烯。该结构的提出将为量子材料系统和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全新的平台,相关内容发表在国际专业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

关注!南开科研最新成果速览(南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

图1: 双层Kagome晶格及层间耦合对电子结构的调控

关注!南开科研最新成果速览(南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

图2:双层Kagome硼烯的电子结构及van Hove奇点(黑色箭头代表传统van Hove奇点,红色箭头代表高阶van Hove奇点)

新闻链接:

http://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3/10/23/030058447.shtml

物理科学学院王玉明教授团队在重味介子衰变“反常”现象的动力学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王玉明教授带领研究团队的一名博士后崔博言以及两名博士研究生黄勇康、赵雪辰,基于软共线有效理论以及色散关系技术率先在次领头阶对数上取得了在末态粲强子大反冲区域时B→D (*)lν衰变形状因子的理论预言,并发现粲(轻)夸克质量诱导的修正效应可以产生在重夸克展开框架下的领头幂次贡献,从而实现了自从2008年取得相关形状因子的Born近似结果以来长达15年的理论跨越。近日,相关研究工作在线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D (Letter)

关注!南开科研最新成果速览(南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关注!南开科研最新成果速览(南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

上图:粲夸克质量贡献的费曼图

下图:R(D (*))的理论预言结果

新闻链接:

https://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3/10/22/030058420.shtml

一项荣誉

展现南开高质量研究成果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冯银厂教授团队荣获环境领域知名期刊ES&T Letters最佳论文奖

美国化学学会(ACS)旗下环境领域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简称ES&T Letters)公布了2022年度最佳论文奖获奖名单。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冯银厂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Revealing Drivers of Haze Pollution by Explainable Machine Learning”荣获2022年度ES&T Letters最佳论文奖。冯银厂教授团队的获奖论文是空气污染相关主题的2篇入选论文之一,也是本年度亚洲地区唯一入选的研究快报类论文。

关注!南开科研最新成果速览(南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

图:ES&T Letters2022年最佳论文奖公布于2023年10月10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杂志封面及编辑发布的社论文章

新闻链接:

https://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3/10/18/030058359.shtml

科研无止境,攀登永不息

南开人始终保持着自立自强的姿态

奔跑在追梦的路上

与时俱进,向“新”而行

努力实现更多突破

谱写科研新篇

NANKAIUNIVERSITY

关注!南开科研最新成果速览(南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

来源:南开大学融媒体中心

整理:丛敏 张艺曼

编辑:张艺曼 刘喆萱

尾图:屈婧蕾

审核:吴军辉 李享 刘畅

关注!南开科研最新成果速览(南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0日 上午9:32
下一篇 2024年4月20日 上午9:4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