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中界高峰村:党建引领带动村民村集体“双增收”(沿河中界镇)

高峰村位于沿河县中界镇南部,海拔高度1100米,距镇政府驻地9公里,距县城23公里。村国土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0亩(田220亩,土620亩),森林覆盖率85%。全村共有3个村民组,原属深度脱贫村,2019年出列。2022年户籍人口147户552人,有党员19名。

沿河中界高峰村:党建引领带动村民村集体“双增收”(沿河中界镇)

高峰村七里槽产业园。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高峰村原是一个深度贫困村,2018年,江苏省张家港市善港村结对帮扶该村,分别在七里槽、盖上和子弟坝建立有机农业产业园、生态有机茶园、生态养殖园和优质水稻种植区。开展了葡萄无花果灵芝瓜蒌子等20余个品种的经济作物的种植和黑毛猪鹌鹑等畜禽养殖实验,经过多年的实验,最后选择继续发展葡萄、无花果、鹌鹑等十几个品种。

2022年8月,随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收尾,善港村将产业整体移交给高峰村。

沿河中界高峰村:党建引领带动村民村集体“双增收”(沿河中界镇)

龙门组。

高峰村坚持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发展思路,聚焦“一强两富三创”目标,建立由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模式,发展了油菜、优质葡萄、无花果、优质水稻和鹌鹑等十余种品种的种养殖产业。同步将生态有机茶园返租给张家港市善港村苏黔农业有限公司经营。目前,高峰村集体经济产业已初具规模。

今年,已收获油菜9000余斤,种植水稻45亩,销售优质葡萄9000余斤等。为了扩大销路,村合作社和多家网络大V对接,邀请网红直播带货。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71.13万元,除去土地流转费、工人工资等费用,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可增收35万余元。

同时,合作社流转群众土地支付费用14余万元,聘用5人为园区长期工人,吸收周边群众季节性务工达300人次,支付劳务20余万元,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

党建引领:村民变身技术员

田祝梅是中界镇高峰村村民,一直在鹌鹑养殖场务工。2022年8月,善港村将产业整体移交给高峰村后,高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并聘请她为鹌鹑养殖场管理员,每月工资3000元,同时,她还帮助养殖园做好货物上下车服务,每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

“以前只晓得在石旮旯里刨土讨生活,一年到头手里还没富余的钱。”田祝梅回想起曾经的苦日子,不禁感慨万千,“那时候秋天收完庄稼,就闲着,基本找不到活干。现在来养殖场上班一年多,已熟悉了鹌鹑养殖的全过程。”

近两年来,高峰村一些村民学到了种植、养殖技术,大部分村民不仅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务工,还尝试自己种植葡萄,种植加工野生岩百合等。

沿河中界高峰村:党建引领带动村民村集体“双增收”(沿河中界镇)

美丽的高峰村。

目前的高峰村,山上有茶叶公园、半山腰生态养殖场、山脚生态产业园,高峰村人搭起了大山里的“致富路”,“小洋房”如雨后春笋般一栋接一栋。

党建引领: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高峰村进一步加强了与张家港市善港村的对接力度,建立了人才延续、技术延续、市场延续、管理经营延续、协作机制延续的“五个延续”机制,有效解决了高峰村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确保了群众增收。

沿河中界高峰村:党建引领带动村民村集体“双增收”(沿河中界镇)

美丽宜居的人居环境。

在张家港市善港村“脱贫不脱帮扶”的政策下,适时选派技术人员到高峰村指导产业发展,当地群众积极参与,目前,已培育种植能手7人,既学习了技术,又通过务工增加了收入。同时,自2020年以来,多次选派村干部、村致富带头人及村民代表到善港村学习技术,全面掌握种养技术和管理经验。2022年8月份后,张家港市善港村利用返租生态有机茶园经营的模式,帮助高峰村拓宽农特产品销售市场,目前茶叶等产品销往了张家港、贵阳等地,产品供不应求,千方百计促进了农民增收。

沿河中界高峰村:党建引领带动村民村集体“双增收”(沿河中界镇)

子弟坝组。

党建引领:强村富民谱新篇

高峰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合作社 企业 农户”等模式,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发展集体产业,带动周边部分群众务工就业,助力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奋力描绘“产业强、村庄美、村民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图/文 肖玉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1月7日 上午10:42
下一篇 2023年11月7日 上午10: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