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政研智库|浅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绩效管理体系(地方债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中建政研智库|浅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绩效管理体系(地方债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浅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化绩效管理体系!

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冲击影响,2020年至2022年财政部共安排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1.05万亿元。去年12月财政部即提前下达地方1.46万亿元专项债券额度,今年全国两会后又迅速下达剩余额度。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5月,各地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03万亿元,对稳投资、稳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专项债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随着政府专项债券大规模的发行与使用,为有效防范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尽快建立、健全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化的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绩效管理体系已经势在必行。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效益,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自2021年07月01日财政部印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财预〔2021〕61号)以来,上海市、吉林省、山西省、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各地方相继印发系列《地方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对专项债券资金绩效管理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和规范,形成专项债券项目资金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化绩效管理顶层设计和实际操作基本指引,将绩效理念融入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的“借、用、管、还”全过程,从事前评估、目标管理、运行监控、评价管理、结果运用等方面建立“闭环”的绩效管理机制。

一、专项债券项目绩效管理对象全覆盖

政府努力支持与农民自主发展结合

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体系针对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下简称专项债券)是指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作为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的政府债券,包括新增专项债券和再融资专项债券等。绩效管理对象包括所有的专项债券项目,实现绩效管理对象全覆盖。

二、专项债券项目绩效管理主体全方位

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明确了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的绩效管理职责,形成了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的绩效管理体系。

项目单位的职责包括:一是开展事前绩效评估;二是设定绩效目标;三是进行绩效跟踪监控;四是开展绩效自评;五是及时公开绩效评价结果;六是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项目主管部门的职责主要包括:一是开展事前绩效评估;二是审核绩效目标;三是和项目单位进行绩效跟踪监控;四是与本级财政部门选择部分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五是与项目单位及时公开上年度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六是与项目单位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及时整改问题等。

财政部门的职责主要包括:一是指导开展事前绩效评估;二是审定绩效目标;三是实施绩效跟踪监控和穿透式监管;四是选择部分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五是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六是绩效管理工作定期抽查;七是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

三、全过程、动态化绩效管理

1.申请专项债券资金前,要开展事前绩效评估

事前绩效评估成为项目申请专项债的前置条件,与项目是否能发债直接相关。项目单位或项目主管部门在申请专项债券资金前,要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将事前绩效评估作为项目进入专项债券项目库的必备条件。

事前绩效评估具体对于①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公益性、收益性;②项目建设投资合规性与项目成熟度;③项目资金来源和到位可行性;④项目收入、成本、收益预测合理性;⑤债券资金需求合理性;⑥项目偿债计划可行性以及潜在影响项目收益和融资平衡结果的风险评估;⑦绩效目标合理性;⑧其他需要纳入事前绩效评估的事项等八个方面进行重点论证,判断项目申请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具评估结论,并将评估情况纳入专项债券项目实施方案。

2.申请专项债券资金时同步设置绩效目标,这是安排专项债券资金的前置条件,绩效目标同专项债券项目实行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

绩效目标是绩效管理的基础,是整个绩效管理系统的前提。绩效目标分为项目总体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项目总体绩效目标是指专项债券资金在确定的实施期限内预期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年度绩效目标是指专项债券项目资金在一个预算年度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项目单位在申请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时,要同步设定绩效目标,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定。

财政部门要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安排专项债券资金的前置条件,加强绩效目标审核,将审核后的绩效目标与专项债券资金同步批复下达。绩效目标原则上执行中不作调整。确因项目建设运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原因需要调整的,按照新设项目的工作流程调整绩效目标。

3.专项债券资金使用过程中进行动态监控

绩效跟踪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要建立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跟踪监测机制,对专项债券资金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双监控”。绩效跟踪通过采集绩效运行中的各类信息并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当跟踪中发现绩效运行目标与预期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促进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财政部门应当跟踪专项债券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对严重偏离绩效目标的项目,应督促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及时整改,并根据项目的整改落实情况,采取暂缓或停止拨款、追回专项债券资金并按程序调整用途等措施。

4.专项债券资金使用后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又称事后评价,它是绩效管理的核心,是在专项债券资金预算执行结束后,及时对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重点评价产出和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它主要是通过制定绩效评价方案,拟定评价计划,选择评价工具,确定评价方法,设计评价指标,实施客观、公正地评价并提出进一步提高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效益的意见和建议。

年度预算执行终了,项目单位要开展绩效自评,项目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将选取部分重大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专项债券项目建立全生命周期跟踪问效机制,在项目建设期,重点评价项目决策和管理“好不好”;在项目运营期,重点评价项目产出和效益“好不好”。

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工作,指导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在每年6月底前,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公开上年度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绩效评价结果要在全国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平台上公开。

5.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结果应用就是对上述阶段的工作成果予以实现。主要是专项债券资金预算执行单位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支出成本,增强支出责任,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

按照评价与结果应用主体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奖优惩劣机制,市级财政部门在分配专项债务限额时,将抽查情况及开展的重点绩效评价结果等作为分配调整因素。各级财政部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项目建设期专项债券额度以及运营期财政补助资金分配的调整因素,加强债务风险的防范。

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化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对于健全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管好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盼盼

中建政研政府投融资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11日 上午11:48
下一篇 2022年11月12日 上午9: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