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葡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大棚葡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

大棚葡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_张宝廷

卢龙县与法国波尔多同为北纬 39°,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最适合葡萄栽培。食用葡萄玫瑰香、巨峰为主,被大家熟知并认可。2018 年卢龙县木井德惠种植合作社引进了辽峰葡萄并进行大棚促早栽培。2020 年葡萄丰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辽峰是 1999 年从巨峰选育出来的优良中熟品种,果肉较硬,味甜;恒温保鲜,不掉粒,口感不变,品质明显优于巨峰,赢得了顾客青睐。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大棚葡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大棚葡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

1 扣棚升温时间及温湿度调节

1.1 棚室结构。棚室是以原西红柿冷棚改造的简易塑料大棚,通过增加棚膜层数达到提前升温、保温的目的。12 月底 ~ 1 月中旬扣棚,用竹竿、压膜绳固定。然后按大棚走向覆第 2、第 3 层薄膜。1 月底 ~ 2 月上旬,对棚室进行自然升温处理。

1.2 温湿度调控。①棚室温度调控。大棚内挂温度计,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揭、盖棚膜控制棚内温湿度。萌芽到开花前,棚室温度白天 20 ℃ ~ 25 ℃,夜间不低于 7 ℃;开花前后,辽峰葡萄开花授粉对光照要求敏感,白天 25 ℃ ~ 28 ℃,夜间不低于 13 ℃,低于13 ℃影响开花,导致授粉受精不良,子房大量脱落,30 ℃以上的持续高温会产生严重日灼;浆果发育期温度不低于 15℃,白天 25℃~28℃,夜间 16℃~18℃;着色成熟期白天适宜温度 28 ℃ ~ 32 ℃,夜间 15 ℃ ~17 ℃,尽量增加昼夜温差,提高对养分积累。温差大于 10 ℃以上可以显著提高葡萄含糖量,改善果实品质。②湿度调节:萌芽前湿度保持 80%以上;萌芽到开花前控制在 70% ~ 80%;开花坐果期控制在 50% ~70%;浆果发育期及成熟期保持在 70%左右。

2 抹芽定梢与新梢管理

2.1 抹芽定梢。就是去掉多余的芽,确定结果新梢。梢量和产量挂钩,就是标准产量 / 正常果穗重量,平均到每棵树上。抹芽定梢宜早不宜迟:见芽定,双芽和三芽普遍,选择最胖的留下,其余的不要;见穗定,有穗的留下,没穗的原则上不要;看颜值和位置定,留下生长均匀一致的梢和果穗,位置要方便农事操作。

2.2 摘心及副梢管理。摘心可以防止葡萄徒长、提高坐果率、促进养分积累、改善葡萄品质。摘心及副梢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①结果枝新梢摘心在开花前 3~ 7 d 完成,花序以上留 4 ~ 5 片叶摘心。②营养枝摘心要根据架面和新梢密度而定,生长空间大的适当长留,空间小的短留。一般强旺枝留 12 ~ 14 片叶摘心,弱枝留 8 ~ 10 片叶摘心。③结果枝副梢处理:辽峰结果枝副梢可留 1 ~ 2 片叶摘心,二、三级副梢可全部摘除。④果穗以下副梢全部抹掉,及时绑缚枝蔓。

3 花果管理

3.1 疏花序。开花前 20 d 左右进行,壮枝留 2 个花序,中庸枝留 1 个花序,弱枝不留花序。

3.2 疏副穗,掐穗尖。辽峰花序形状不一,果穗过大,掐去 1/8 的穗尖;副穗明显的,去掉副穗。

3.3 疏果粒。落花后 15 ~ 20 d 进行疏果,根据需要,生产精品果每串留果粒 50 ~ 60 个。没有特别需要,疏除小粒、畸形粒、病虫粒和紧密的果粒即可。

3.4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①促早栽培因为光照不好要化学保果,一般结合无核处理捎带保果。晚花将谢未谢时是最佳时期,延后 24 ~ 48 h 不影响无核率。借鉴巨峰无核化处理,辽峰分 2 次进行:第 1 次是盛花末期浸蘸果穗,使用赤霉素 25 mg/kg 与氯吡脲25 mg/kg 混用效果更佳。15 d 后进行第 2 次处理,主要作用是增大果粒和果穗,使用浓度同第 1 次。②在葡萄浆果成熟始期,用乙烯利 100 ~ 500 mg/L 溶液喷施,可促进浆果着色,提前7~10d 成熟。喷施乙烯利要掌握好浓度,分期喷布,分期采收,以防造成损失。

3.5 果实套袋。套袋在花后 20 d 进行,摘袋在采前10 d 左右进行。套袋可以减轻日灼,降低病菌对果实的侵害。

4 肥水管理

肥水及时、合理、充分是葡萄健壮、优质、稳产的保障。最好的施肥方案当然是测土配方施肥,生产中施肥方案总要受到土壤条件、栽培模式、生产习惯、气候变化的影响。按照卢龙县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施肥的原则大致安排如下:

4.1 重视基肥。最佳时间为采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选用腐熟农家肥或复合肥加微生物肥料。施肥量根据葡萄生产斤果斤肥原则准备。沿植株一侧距植株40 cm 开沟,挖 30 cm 宽、30 cm 深的沟进行深施。施肥后及时浇足水。

4.2 巧施追肥。抓好 3 次追肥:第 1 次在萌芽前,以氮肥为主,早春生根需要营养,需要用护根肥来满足葡萄的营养需求;第 2 次在坐果后果实迅速膨大期,以磷肥为主,适当加入钾肥,以促进枝叶生长和幼果膨大;第 3 次在浆果着色前,以钾肥为主,施肥量应根据树势和结果量而定。另外,根外追肥可结合药剂防治病虫害进行,主要是补充微量元素。如花前 2 ~ 3周补锌,预防大小粒;花期喷 0.3%硼砂,促进坐果;坐果后到浆果成熟前喷 2 ~ 4 次 0.2% ~ 0.4%磷酸二氢钾,枝条老熟期喷 0.5%硫酸钾

4.3 浇水管理。浇水要与施肥同时进行,升温时浇 1次透水,增加棚内湿度,促进葡萄休眠芽萌发。葡萄萌芽后至开花期前,如土壤比较干旱,可酌情浇 1 次小水。花前 10 d 浇 1 次透水,以利开花坐果。花期暂停浇水。坐果后要小水勤灌,7 d 左右浇水 1 次。果实膨大期浇透水,浇水次数要适当减少。果实着色开始到采收前停止浇水。果实采收后结合秋施基肥灌 1次大水,以后视土壤墒情适时灌水。

5 病虫害防治

5.1 灰霉病

5.1.1 发病规律。葡萄灰霉病是低温高湿病害,主要危害花序和果实。传播途径很多,空气、水流以及农事作业都可以让灰霉孢子飞起来,成为新的感染源。气温 7 ℃ ~ 20 ℃会大量产生孢子,气温 20 ℃~ 25 ℃,湿度持续 90%以上 48 h 灰霉病会高发。葡萄灰霉病 1 年有 2 次发病期,葡萄花期和成熟期遇阴雨天易诱发灰霉病的流行。

5.1.2 防治方法。病菌的发育需要合适的温湿度,大棚葡萄的好处是温度和湿度可控,通过破坏灰霉病的生长环境,斩断传播渠道。选择晴天的上午打药,打药后放风降低湿度,中午高温的时候可以把棚温升到31 ℃ ~ 32 ℃,只要持续 1 h 灰霉病病菌就可得到控制。化学防治必不可少,提倡在潜伏期用药,把灰霉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可选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70%甲基硫菌灵 800 倍液、10%多抗霉素 600 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 1 000 倍液、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 1 000 倍液、40%双胍辛烷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灰霉病菌对农药极易产生抗药性,在防治灰霉病时注意农药混合轮换使用,以提高药效。

5.2 穗轴褐枯病

5.2.1 发病规律。该病主要危害葡萄幼嫩穗轴组织,也可以侵染幼果果粒,造成大量落花落果。病原菌在植株表皮和土壤中越冬,开花前后遇低温多雨天气,穗轴组织持续幼嫩时间长,易感病,潜育期 3 ~ 5 d,当果粒长到黄豆粒大小时,病害停止侵染发病。发病期集中在花期前后,这一时期应特别注意控水、通风降低棚室内湿度。

5.2.2 防治方法。开花前后是防治关键期,连续喷药2 ~ 3 次可有效控制该病。可选用的药剂有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50%嘧菌酯 5 000 倍液、易保 1 200 倍液。

5.3 炭疽病

5.3.1 发病规律。又称晚腐病,属于高糖病害。主要危害果实,也危害叶片、穗轴和果梗。病菌在枝蔓节部周围越冬,气温回升至 20 ℃以上时,孢子随着风、雨、虫传播,从毛孔、伤口侵入。幼果期开始侵染,但不表现症状,潜伏至果实着色期开始发病,着色至果实成熟期为发病高峰期。高温多雨潮湿环境下病害最易流行。

5.3.2 防治方法。春季有效清园,芽前喷施 40%杜邦福星、辛菌胺、春雷霉素等杀菌剂铲除越冬病原菌。幼果期开始预防,使用效果好的醚菌酯干悬剂 3 000倍液、百泰 1 500 倍液、嘧菌酯 1 500 倍液进行防治。发病后复配一些三唑类杀菌剂,如己唑醇等。着色前全园喷施 25%咪鲜胺乳油 800 ~ 1 500 倍液。

5.4 霜霉病

5.4.1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嫩梢、花序和幼果。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春季借风雨传播到幼嫩叶片等处,通过气孔或皮孔侵入。病菌在相对湿度 95%以上和 4 h 以上的黑暗条件下完成初次侵染,可以多次重复侵染。霜霉病喜欢的温度是白天 25 ℃左右,晚上 15 ℃左右的高湿度环境,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都具备这个条件。

5.4.2 防治方法。发病前喷洒保护性药剂进行预防,如常见的杀菌剂易保 1 200 倍液、百泰 1 500 倍液等。在发病期间,使用一些内吸杀菌剂,如丁子香酚可溶液剂 1 500 倍液、50%烯酰吗啉 1 500 倍液、德劲 1500 倍液。用药时结合波尔多液使用,可以提高霜霉的防治效果,降低其它病害的发生。

5.5 白粉病

5.5.1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幼果等幼嫩组织,老叶及成熟果实受害较轻。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越冬,借风雨传播侵入,通过分生孢子再侵染。分生孢子有超强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因此,病菌喜高温耐干旱。遮雨棚的温度和湿度比露天葡萄更适合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白粉病已成为棚室栽培主要病害之一。

5.5.2 防治方法。①清园、早定梢、加强肥水管理是预防白粉病的综合措施,可以减少菌源,阻断侵染,增强葡萄抗病性。②葡萄萌芽前及时用石硫合剂全园喷洒,消灭或减少越冬病原菌;发芽后绒球期喷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初期侵染。③白粉病的其它防控适期有:花前花后至套袋前、膨大期至转色期、果实采收后。防治白粉病药剂有: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5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5 000 倍液、5%己唑醇微乳剂 800倍液、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 2 000 倍液、50%醚菌酯 5 000 倍液。④注意,波尔多液等碱性农药持效期长,可以杀死叶片表层包括白粉病菌在内的大多数病菌,波尔多液对白粉病菌是致命的;中晚期白粉病防治必须加大打药的水量,喷淋比喷雾效果好,上午打了下午打,或者下午打了第二天还打,这样的非常规防控效果才好。

5.6 日灼和气灼

5.6.1 症状及发病规律。2 种病害都是由夏季温度过高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从原因上讲,日灼是太阳晒的,幼果容易受害,被害部位都是向阳面,受害后干而不烂;气灼是热气顶的,幼果受害一般从靠近地面的开始,自下而上,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被害果粒软而不干。有时叶片也可以受害。

5.6.2 防治方法。坐果后重摘心,果穗上部多留叶片,避免阳光暴晒果穗;及时灌水,满足根系对水分的吸收;高温前及时锄地增加漫反射;及时套袋,可以减轻日灼,对其它病害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5.7 裂果

5.7.1 症状及发病规律。裂果是一种生理病害,一般发生在浆果着色期至成熟期,果粒裂口,在高温、高湿季节很快感染其它病菌而腐烂。发病原因有:品种特性和管理技术不当;土壤水分变化过大;果粒膨压升高,果皮承受不了而发生裂口。

5.7.2 防治方法。疏花、疏果,修整果穗,提前确定穗型,避免果穗长得过于紧密而相互挤压;保持土壤水分稳定均衡,禁止干透地表后浇水,旱时及时灌水,雨季及时排水;始熟期后,减少氮肥的投入,增施磷钾肥,冲施微生物菌剂。菌群的繁衍可以消耗土壤中的氮元素,从而降低裂果风险;雨前或者浇水前锄地切断表皮根系,这样可以减少吸水量;雨季来临前留出新梢不摘心,这时的新梢可以帮助消耗养分减轻裂果。

5.8 虫害

5.8.1 绿盲蝽绿盲蝽以若虫和成虫刺吸为害嫩叶、嫩梢和幼果。从萌芽开始,一直到果实成熟期均可为害。受害后的典型症状是碎叶。葡萄萌芽展叶、花前花后及时用药防治,可选择吡虫啉噻虫嗪、功夫等药剂防治。

5.8.2 蓟马蓟马以刺吸嫩梢、叶片、花蕾和幼果的汁液为食。叶片受害皱缩内翻,果面受害产生黑褐色病斑,稍凹陷。展叶、花前花后及时用药防治,可选择烯啶虫胺、高氯、噻虫嗪、吡虫啉等进行防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6月9日 下午5:01
下一篇 2024年6月10日 上午8: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