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业并举:实体经济企业“资本管理”的基本思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什么)

“现代投资三大阵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我们讨论过,所有的投资活动,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有效资产匹配;第二,金融市场投机;第三,实体经济创业。

有没有第四类?应该没有。因此,按照三类投资来布局,是所有投资的基本思路。

布局很重要,人生是一个局,投资也是一个局。我们只有布好了局,才可能有“格局”;没有布好局,人生也好,投资也好,都是“迷局”。走进迷局,可能就陷进去,出不来了。

撇开国家层面不谈,企业和个人,投资管理的基本思路是一样的,都是遵循同样的原理、同样的准则、同样的逻辑,自然,也是同样的思路。

如何进行企业的投资,比较贴切的名词,应该是“资本管理”;如何进行个人和家庭的投资,比较贴切的名词,应该是“财富管理”

也就是说,企业的资本管理,个人和家庭的财富管理(后续讨论),基本原理是一样,区别在于投资主体的不同。因此,我们要学相同的投资学,不要学不同的投资学。

现在我们讨论本章的主题,三业并举:实体经济企业资本管理的基本思路。聪明的朋友可能已经领悟了。

当然,不会重复第54章的内容,而是在投资三大阵地的基础上,讨论如何通过在三大阵地的布局,形成企业资本管理的基本格局,提高企业资本管理水平。

在下列图片中,可以反映,企业资本管理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资产配置、金融投机、实体创业。

三业并举:实体经济企业“资本管理”的基本思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什么)

第一,企业的“本业”资产配置

首先,我们探讨一个根本问题,企业的根本是什么?答案是,不是主营业务,而是资产配置!

估计几乎所有戴眼镜的朋友都要“大跌眼镜”了,不戴眼镜的朋友没有眼镜可跌,也一定会大吃一惊,什么?企业的根本不是主营业务,而是资产配置!

三业并举:实体经济企业“资本管理”的基本思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什么)

没说错,如果到现在都没有领悟,说明悟性太差。老汉反反复复,唠唠叨叨、苦口婆心讲到现在,动了好多心思,费了不少口舌,你居然还没领悟,那就要“多么痛的领悟”了,敲你的木鱼了。

最近几年,反复琢磨,想出了一个名词“本业”,什么是企业的“本业”?就是投资的根据地、大本营、立足点,就是企业投资的最早的出发点和最后的归属,也就是企业资本管理的“中心”,是在现代金融市场进行资产配置。

根据现代投资理论,所有的投资活动必须遵循“一致性原理”,做到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相匹配,追求夏普比率的最大化,一切投资活动的衡量标准,就是投资的有效性标准。

任何投资者,在没有比现有的市场有效组合更好的投资选择时,应该和大多数一般投资者一样,首先进行被动型的标准化投资,因此,资产配置就是各种投资的逻辑出发点。

在企业实际资本管理实践中,可以理解资产配置为“本业”。建议大家体会一下,为什么本人在资产配置后面加了一个0的符号,就是代表“投资之始”、“投资之元”、“投资之本”的含义。

理解了“本业”的概念,就好比捅破了最后的窗户纸,对企业资本管理的格局,豁然开朗、幡然醒悟、心领神会。

开个玩笑,我们在世界上混,在人世间行走。有的人,路上碰到的都是“南墙”。一直碰,一直不回头,直到撞得头破血流。还跟着崔健大哥唱,南墙就是用来撞的,好像也没毛病,南墙就是用来撞的!

有的人,路上碰到的都是“窗户纸”,一直捅,捅破了,就明白了。明白了,就你懂的,你懂的,就知行合一,于是,什么都有了。窗户纸就是用来捅的,好像也没毛病,窗户纸就是用来捅的。

问老汉,是喜欢撞南墙,还是喜欢捅窗户纸?那么老汉只能老老实实回答,还是喜欢捅窗户纸,不喜欢撞南墙。为什么?别问我呀,问我的头呀!

捅破了窗户纸,原来,企业的钱也是钱,企业的投资也是投资。是钱,就得遵守钱的规则;是投资,就要尊重投资的逻辑。至于这些钱是不是企业的,这些资本是不是企业的,好像没有太大的关系。

什么时候,我们讨论投资问题,不再强调企业投资的特殊性,讲一大串五迷三道的至理名言,你就开悟了,终于从产业思维到了金融思维。

有思想就有思维,有思维就有思路,有思路就有出路,有出路就不用再去撞南墙了。

三业并举:实体经济企业“资本管理”的基本思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什么)

当我们认识到资产配置才是企业资本管理的根本,是企业投资的“本业”以后,终于有了投资的中心意识、大局意识。一切围着资产配置转,坚持资产配置的基本原理,坚持投资的标准就是投资有效性标准,才能保证企业资本管理的长期有效性。

于是就会有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投资策略。有机会才主动投资,绝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的投资原则。要打,必须是准备好了,有打赢的把握了才打的投资战术。

没有机会,就守在大本营,留在根据地,坚决不出山,打死也不出山,因为没有机会,出山就是失败的基本投资思路。

第二,企业的“副业”“金融投机”

解决了“三业”中的“本业”问题,轮到了“副业”。原来,企业资本管理的第二选择是金融投机,而不是主营业务。

投资就是等机会,没有机会,就坚决不投资,这是资产配置原理的核心思想。如果不想再撞南墙了,就得思考,主动性投资的机会,往往会在哪里出现?什么地方的投资机会出现得早一点?哪类投资的投资风险更小一点?

追根寻源,仔细观察,按照投资市场的基本逻辑,主动性投资的机会往往会在金融市场首先出现,金融市场的投资机会一般会出现得早一点,金融市场投资的风险会小一点。

从一般传统的实体经济企业的视角出发,都会认为,金融市场投资是“副业”,不是“主业”。原来,“副业”的投资往往比“主业”的投资更有优势,夏普比率更高,更加接近于有效投资的标准。

当然,许多开悟早一点的企业家,早就已经把“副业”当“主业”了。否则,哪里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哪里来的巴菲特

千万不要产生一个偏见,就是企业把金融市场投资当成主业就是不务正业,也许把实体经济传统业务作为主业,才是真正的不务正业。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要纠正我的错误了。老汉,不是“金融市场投资”,应该是“金融市场投机”!没错,正确的提法是“金融市场投机”

为什么一直出现笔误,写为“金融市场投资”呢?因为,金融市场是开放式的,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投资,其中有资产配置者,主力军是专业投资者;也有资产投机者,可以是专业投资者,也可以是业余投资者。

“金融市场投资”是个大概念,既包含资产配置,也包含资产投机,而投资机会是面对所有金融投资者的。所以,谈到投资机会,一般还是用“金融市场投资”的概念。

第三,企业的“主业”“实体经济投资”

终于轮到了第三性的传统实体经济企业的所谓主营业务了,实体经济投资是基础性投资,是三个投资基本选择中,风险最大的投资形式。

一定注意,任何以金融投资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也离不开最早的实体经济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也好,巴菲特也好。

在它们的“主业”开始之前,也要投入用于经营的短期资本、用于投资的长期资本、用于永久发展和创新的永久资本。

所以,大家一定要准确区分“主业”和开展“主业”的投资,所谓的第三性投资主要还是指的是“主业”

只要有公司,资产结构可能不同。有些是重资产结构,有些是“轻资产”结构,有些是“零资产”结构,也有些是负资产结构。特别声明,没有写错,企业的资产结构可以是零资产和负资产的,后续展开讨论。

有了“三业”的概念,资本管理的基本架构就形成了,本人经常讲一个观点,投资就是做资金的调度员,也就是在“三业”之间拨来拨去。

有了三业并举的资本管理的基本思路,至少不会再犯绝大多数实体经济企业的“低级错误”。第一,一切围绕传统实体经济的“主营”业务转;第二,所投资的主要是风险最大的公司类基础资产第三,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没有根据地、大本营;当投资风险发生时,束手无策,毫无招架之力,只能破产倒闭了之。

要点:

1.本业,资产配置,标准投资;

2.副业,资产投机,把握时机;

3.主业,产业投资,持续创新。

本文作者:广鉴傅院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8月23日 上午9:27
下一篇 2022年8月23日 上午9: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