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如何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已经成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根据县委组织部有关文件精神,我镇组织调研组深入全镇民营企业,特别是重点龙头企业非公党建工作进行调查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镇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非公有制企业 家,其中私营企业 家,外商独资企业 家,规模以上企业11家,独立建有党组织的有12家,非公有制企业共有员工 人,党员 人,其中企业主是党员的 88名。2022年发展党员3名,2023年发展4 名。为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我镇党委积极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创建活动载体,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符合新要求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机制,非公党建工作日趋活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具体做法
(一)拓宽培养发展源头,不断壮大非公企业党组织队伍。根据我镇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特点与实际,我们积极探索在非公企业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的突破口:一是纳入发展党员整体规划,统筹考虑。各有关部门在制定党员发展计划时,就将非公企业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进行统筹考虑,纳入全年的发展党员工作规划。二是依托镇党校,积极解决非公企业中党员发展的难题。如,依托镇党校分期分批对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专题培训,切实解决他们在“思想上”入党的问题,确保非公企业中的一批优秀分子充实到党的队伍当中,及时为基层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三是建立健全“推优”制度,畅通非公企业党员选拔培养的渠道。我们将党员发展与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推优”渠道,把企业中更多高级管理人才、高科技人才及生产、工作一线的岗位技术能手和优秀青年等骨干员工纳入党组织培养教育的视野范围,为非公企业党员入党储备了一支后备队伍。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择优推荐作用,重点对公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骨干分子进行摸排,积极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动企业为党组织推荐优秀人才。目前,已吸收了3名非公企业骨干和优秀分子入党。
(网络图片,与文章无关,侵删)
(二)发挥表率作用,促进企业党建与经济工作协调发展。我镇结合实际,积极培养树立了一批党建示范点,通过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了我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李某是A公司党支部的一名党员,一直以来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员,处处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得到公司员工的一致认可,以实际行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成长为公司一线骨干。B公司副总经理梁某既是党员,也是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他经常主动为本公司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党员授课,讲解企业管理理念,传授技术知识,解答难题,用实际行动为党员做出表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因企制宜,开展有效主题实践活动。根据我镇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现状,以企业文化、《劳动法》为载体,组织开展“创党员先锋模范岗”、“我为企业献一策”、“争做优秀党员”、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等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职工群众爱岗敬业,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和工作业务素质。同时,在党员中,大力倡导“学业务、求精艺、搞创新、善发明”,要求党员要学真本事,在不同岗位上对业务求精,党员之间开展了比学习、比贡献、比效率,比工作质量,比业绩大小活动。要求党员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发扬光大,贯彻于党员的思想、言行、工作之中,使每名党员做到经常地学习,不断地充电,在工作上爱岗敬业,把最简单的事千遍万遍地做好。正确地处理做事与做人的关系,要为企业的利益与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而努力工作。发挥好企业与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既要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出力献策,又要时时关心关注广大员工的思想工作与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为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而积极地工作。党员的行动在职工中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凝聚力。由于党组织在工作中有了发挥作用的抓手,党员在工作岗位上找到了发挥作用的位置,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目前,全镇非公企业主普遍重视企业党建工作,增加投入在企业在建成党组织办公室场所、活动场所和党建宣传专栏、公开专栏,让企业党员切实感受到一种家的感觉。
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壮大,企业认识到,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只有有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保持强劲的竞争能力。多数企业逐步改变过去用亲戚朋友、用家族邻里的招人用人观念,逐渐确立了面向社会、面向自身需求、面向企业发展的选人用人导向,面向全国大中专院校专业技术人员招聘,招来的大中专生均安排到公司一线中去锻炼和培养,通过师傅的帮、带和公司的知识培训与引导,让其逐渐成长和成熟起来。2023年,我镇共招收大学毕业生 人,引进技术人才 人。从引进情况看,我镇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总量非常有限,而且递增的速度都不快。每年都能引进人才的只有 家 。几年来,通过送往大专院校学习或参加学历教育加以培养的也只有 人,而且分布不平衡,基本上集中在我镇重点几家农业龙头企业。目前,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因素制约,我镇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还没有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因为现在是“双项选择”,想要的不一定来,想来的不一定要,而且每年招收人员并不多,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困难重重,只是有技术上合作。
(网络图片,与文章无关,侵删)
**************************************************************************************************
(本文仅为写作提供参考,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