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一线见闻-宜章县建强基层党组织,成立各类协会组织—— 党建 协会,村务事事达

来源:【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贺威 通讯员 姚纪亮 王贵雄

清明过后,宜章县杨梅山镇平和洞片区村庄的春耕生产进入“旺季”。城郊梅田镇龙村瑶族村和偏远的浆水乡锁石村村民忙着给脐橙园保果、施肥,为水稻催芽、整田。村民安居乐业,村庄平安祥和。

多年前,这些村要么选不出像样的村级组织,要么人心涣散矛盾重重。如今,村里的变化可感可及:龙村入选第五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锁石村蜕变成省级文明村,平和村跻身省级充分就业社区。

记者探访得知,这一系列变化,是该县创新基层治理机制,推行“三带共建、五会治村”法的结果。

支部筑堡垒,“硬扎”

“邝书记有魄力、有亲和力,带领大家做事有方法,村里没她可不行。”龙村金喜脐橙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吴金喜赞不绝口。

龙村以前挖煤,煤矿资源枯竭后,没人愿意回来。吴金喜第一个回村种脐橙,原先担心土地流转问题,村党总支书记邝素珍不到一周就说服村民,签了流转合同。

为了建强支部,宜章县“邀请”像邝素珍一样年富力强的党员回村。在县城有自己产业的黄远兵当了锁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县城为村集体经济谋了稳赚不赔的“一亩三分地”。荒地上建起的玉溪镇马耳冲社区在全镇挑选优秀基层干部,黄慧琨当选社区居委会第一任支部书记。

“‘三带共建’凝聚起基层治理合力,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宜章县民政局长欧阳华介绍,所谓“三带”就是通过支部组织带领、党员干部带头、乡贤能人带动,其中尤其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激活村民自治热情,共同管理好村里的事。

目前,宜章县村(社区)“两委”班子平均年龄39.6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共有667人,带富能人613人。

家门口务工,“安心”

走进平和洞片区平和、土桥、月梅、城头四个村3000多亩集中连片农田,稻田水满田畴,甜玉米地排涝、追肥、田间管理紧张进行着。

片区种粮大户曾振飞、曾启飞流转集中连片农田,安置60余名村民常年在这里务工。除了土地流转费用,60多名村民一年劳务收入可达200多万元。曾振飞、曾启飞还是村好人协会成员,村民乐呵呵地说:“在家跟着‘好人’把钱挣,大伙很满意。”

平和洞片区积极探索“五会治村”模式,形成村民理事会管村事、道德评议会树新风、村好人协会做好事、治安协作会护稳定、屋场恳谈会议大事的良好风尚。

宜章县扭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点,把党员和致富带头人推向各类协会,用好“带领”和“共治”优势,在发展中推进各项工作共同进步。

平和村大力发展旅游业,村里几个种养合作社、振兴工厂吸纳村民就业,以前外出务工的村民都留在了家里,村里人气越来越旺、氛围越来越好。龙村瑶族村发起成立了16个专业合作、5个家庭农场,做到了产业全覆盖。2023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3.6万元。

把兴产业作为乡村治理第一要务,宜章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入账2975万元,10万元以上的村206个,5万元至10万元的村40个。

事事有人管,“放心”

清明节前,在县城理发的锁石村村民黄真专门回村,为老人们免费理发。黄真所在村好人协会,每两个月安排人手为村里老人上门理发,受到老人交口称赞。

“出门就是盘山公路,我们老人家很不方便,现在在家里就可以理发,太方便了。”95岁的贺孙用老人对村里关爱“一老一小”的做法很满意。

宜章县通过“五会治村”,有效延伸基层治理触角,打造善治格局。

“村里道德评议会每年主持好儿媳、好公婆、五好家庭等评选,治安协作会、屋场恳谈会等协助发现、解决矛盾,为村里的发展出力,各司其职。”邝素珍告诉记者。

平和洞片区四个村在“五会”共治的基础上,还创新成立了共富促进会,为脱贫户及老弱群体共购买共富保险20余万元。玉溪镇通过下沉32项便民服务事项、村干部专职化管理、政府购买服务、拓展公共服务内容等方式,持续增强村级组织为民服务能力。

黄远兵告诉记者,锁石村将把服务“一老一小”作为品牌打造,进而推进产业发展,吸引更多人回到村里,走向共同富裕。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30日 下午2:30
下一篇 2024年5月30日 下午2: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