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太平街社区以“三个一”管理机制探索基层治理社区样板

太平街社区党委成立于2010年5月,是全市首家社区党委。现有社区“两委”班子成员10名,社区工作人员29名,在册党员197名,报到在职党员158名。社区辖区面积0.73平方公里,辖16个居民小区,3526户7683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343人,占比17.5%,少数民族居民2133人,占比27.8%。太平街社区党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打造“先锋365”特色党建品牌,以大党委党建联合体为引领,以组织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一线工作法”将“管理”与“服务”相融合,构建起了区域统筹、整体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模式,形成了“多方协商、互助共融、协调发展”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党建引领,多措并举,实现“一核多元管治理”

(一)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提升社区服务新路径

1.按照“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相对稳定”的原则科学划分网格。太平街社区党委全面落实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的总要求,稳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将辖区16个居民小区科学划分为12个网格,为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全天候开展巡查。在基层党建、综合治理、信访维稳、矛盾排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情况掌握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矛盾化解在网格、工作推动在网格。

2.以“党建 网格”为依托,构建红色网格治理新模式。2020年起,太平街社区党委积极探索“支部建到小区里、党小组设在楼栋里、党员编在网格里”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在12个网格中成立了7个网格党支部,2个网格党小组。将辖区内的在职党员、公职人员全部纳入到网格服务队伍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目前,辖区内的楼栋长、单元长共有115名党员,着力构建了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了横向到边全覆盖、纵向到底零距离的基层组织体系。

3.亮化提升“主阵地”,努力当好“主心骨”。太平街社区党委有效整合小区闲置用房、物业用房等现有资源,积极打造小区党群服务中心,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主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不断提升社区党委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遇到紧急突发事件,辖区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明职责、作奉献,积极参与社区工作,充分发挥红色网格中“主心骨”作用。

党建引领|太平街社区以“三个一”管理机制探索基层治理社区样板

(二)党建引领民生服务,解锁群众“幸福密码”

1.听百姓声,“个性化”服务“知民心”。民生问题始终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太平街社区党委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民生为重、民生为先”的工作理念,按照“三进两任”工作要求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走访辖区内的困难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低保边缘家庭等。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开展谈心活动,切实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并将谈话内容归纳整理为民情信息,及时协调各方帮助解决。同时组织“共建美好家园议题讨论会”,广泛征集群众需求清单,为社区建设献言献策,累计解决小区停车难、自来水管道爆裂、商户下水管道堵塞、环境卫生治理、暖气不热等群众诉求70余起。

2.解百姓难,“高效化”服务“贴民心”。太平街社区党委秉持“有信必复,有问必答,有疑必释,有难必帮”的宗旨,打造了信访代办、帮办代办、接诉即办的“三办”服务体系,创新运用“望、闻、问、切”四字工作法,围绕老旧小区易发生的污水外溢、邻里纠纷、物业管理等日常民生问题,常态化开展巡查,以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抓手,做群众的“贴心人”,累计解决管道疏通、维修楼道灯、上门高龄认证、代办营业执照等事项120余件。

3.结百姓亲,“人性化”服务“暖民心”。太平街社区党委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三心惠民生”志愿服务品牌为核心,组建“贴心”“暖心”“知心”“开心”“放心”“舒心”六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利用实践站五大功能室,在日常工作之余,组织居民积极开展理论宣讲、家风传承、技能培训、安全教育、普法宣传、亲子活动等各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切实丰富居民文化娱乐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

党建引领|太平街社区以“三个一”管理机制探索基层治理社区样板

(三)党建引领促和谐 民族团结一家亲

1.党建 宣传引领,注入民族团结新思路。太平街社区党委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根本遵循,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民族政策法规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各族儿童广泛参与“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交流联谊活动和“争做民族团结石榴籽”等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民族区域自治法宣传周”等系列活动,使“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夯实民族团结群众基础。

2.党建 “访、教、惠”三字工作法,搭建民族团结暖心桥。太平街社区辖区内回、蒙、满、达斡尔族少数民族聚居,有一处宗教场所(清真西寺),为有效开展民族团结工作,社区党委紧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听百姓声、解百姓难、结百姓亲”的“三百工程”为载体,灵活运用“访、教、惠”三字工作法。“访”字优先,走访入户听取百姓心声,及时召开民族团结议题讨论会,对群众关心、关注和急需办理的事项,提出指导建议并加以解决;“教”字育化,组织民族团结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扩大宣传教育,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惠”字牢记,开展对辖区各族困难群众慰问帮扶活动、文化惠民活动,以实际行动巩固民族团结一家亲成果,不断夯实民生基础,深化各民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

3.党建 惠民工程,聚焦民族工作新发展。为推动辖区人居环境亮化升级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合发展。在区委、区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对牛街13个小区进行了改造,按照先基础后完善、先功能后提升的策略,一步步赋予老旧小区更多的功能,改造后的小区也更安居、更有品质、更有温情。2023年进行了牛街下水管网改造,解决了牛街多年的“下水难”问题。并且将在2024年,对部分老旧小区的热力管网进行改造,深入推进“温暖工程”,这一系列举措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基层基础。

党建引领|太平街社区以“三个一”管理机制探索基层治理社区样板

二、机制创新,资源聚合,实现“一套机制管运行”

(一)实行机制共建,构建良性互动氛围

社区大党委通过“工作机制长效化、活动开展特色化、政策宣传常态化、民生落实实效化”的“四化”工作机制,打破围墙壁垒,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三级联动机制。围绕社区党建、服务群众、公益活动等开展共驻共建工作。定期组织党员开展交流会、联席会、座谈会,了解各党支部运行情况和党员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解决相关困难和问题。此外太平街社区根据各领域党员专长、兴趣爱好和服务时段,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为党员量身定制9项(扶贫帮困、卫生环保、体育健身、科学普及、助学支教、医疗卫生、文化文艺、法律援助、理论宣讲)“党员先锋岗位”,引导党员认领岗位,常态化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激发党员内生动力。

(二)实行“结对帮扶”,架起群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

太平街社区党委通过开展“四百五亮”“十讲十法”行动,动员了46名在职党员、25名退休干部、13名退役军人、92名居民志愿者主动担任楼栋长、单元长等,负责联系辖区居民。采取电话、家访、网络等不同形式,为社区居民开展服务,关心其工作、生活,做好民意收集、志愿服务等,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让“有困难找党员,有问题找组织”成为群众的共识。

(三)实行资源共享,共享社区发展成果。

按照“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原则,太平街社区与九个驻区单位(环河街办事处、环河街派出所、呼市八中、太平街小学、电信营业厅、内蒙古中翰泽众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青政教育、佳荣物业、铭家物业)成立了党建联合体。发挥区位优势,实行资源共享,加强与各驻区单位的协调沟通,开展共建交流和服务活动,为辖区居民开放文体活动和娱乐设施,由社区联合驻区单位定期组织居民开展各种公益活动,让辖区居民得到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四)实行事务共管,让辖区居民群众融入社区建设。

对辖区重大建设项目、关系民生服务举措、治安管理、环境卫生整治等社区事务,采取成立业主委员会、物管会等形式,通过开展居民协商议事会,充分倾听群众呼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让商户、党员、楼栋长、单元长、业主代表等坐在一起,集中智慧,群策群力,推进促成问题的快速解决,让居民在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中更有幸福感、获得感和“话语权”。

党建引领|太平街社区以“三个一”管理机制探索基层治理社区样板

三、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一个系统管治理”

(一)政通青城APP——人在格中走,事在线上办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网格化治理水平,充分发挥网格员“天天在线、日日监督”的工作职能,太平街社区运用政通青城APP实现了对辖区信息的实时采集、上报和处理。网格员通过平台可以进行事件上报、网格巡防、新增人口录入等操作,社区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平台查看网格员各项工作,为社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截至目前共采集辖区内各类图像音频信息数据8000余条,实现了日常事务的网格化、自动化、信息化处理。同时,政通青城还与其他服务平台联网对接,全面实现信息一次采集、共享共用。

(二)食安督APP——“食”刻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为给辖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进一步增强食品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太平街社区每季度组织包保干部深入辖区内的餐饮、超市、食品店等经营场所开展食品安全包保督导检查工作。包保干部对照各自包保任务清单,认真检查经营场所的证照及工作人员健康证情况、卫生情况、是否存在不合格产品、过期食品等方面问题。同时要求餐饮门店严把原料采购关、严把食物加工关、严把清洗消毒关、严把环境卫生关,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确保辖区餐饮门店食品安全,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五社联动——专业赋能激发治理新活力

太平街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探索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人才为支撑,以社会志愿者为依托,以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社区治理新模式。立足社区实际,聚焦群众实际需求,通过积极联动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为居民提供政策落实、心理疏导、能力提升、资源链接等专业服务,持续深化城市基层治理,推动实现服务资源多路链接、服务力量多方协同、服务品质专业精细,在动员多元主体协同互动、融合发展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专业赋能有效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太平街社区党委“三个一”服务管理模式,打造了基层党建与现代治理有机融合的基层治理样板,擦亮了基层治理新名片,谱写了基层治理最强音。

编辑:马丽娅 责编:张佳兴 审核:麻昕艳(环河街办事处太平街社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30日 上午8:28
下一篇 2024年5月30日 上午8: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