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浙江日报》刊发《11毫米厚的有机玻璃罩能承受10个成年人重量 “国之重器”保护罩,海盐造》一文,全文如下:
不久前,满载着2万个华帅特有机玻璃保护罩的货车,从生产车间出发,缓缓驶向1000多公里外的广东省。
看似寻常的供货背后,是这家新材料企业在“卡脖子”技术上取得的重大突破。“这批货将用于江门中微子实验,用于保护核心部件中微子探测器。”位于海盐的浙江华帅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殷根华说,企业历时两年研发成功并批量生产。
江门中微子实验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是中国主持的第二个大型中微子实验,计划2023年底建成运行。实验室建于地下700米,中微子探测器就安装在其中。由于该核心部件要在水中工作,且高强度运行下容易爆裂,需要加装一个透光度等相关物理性能极佳的保护罩。
“前期,国内外花了近8年时间研发该保护罩,但都达不到理想状态。”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苗告诉记者,为此,从2015年起,研究所面向社会招标,研究、探寻符合要求的产品。最终,华帅特凭借专业的方案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拿到了中标通知书。“中标那天,也是我的生日。”殷根华笑着说,这是他收到的最珍贵的生日礼物。
中标只是第一步。当时交给华帅特的,只有一张图纸,上面写着相关数据和采购数量。“这种保护罩,对透光率、厚度、拉伸强度要求都达到了极限——要三者兼顾,更是难上加难。”殷根华说,生产该产品的核心工艺是注塑,也就是将塑料粒子经高温熔化后,放入模具定型。
看似简单的工艺流程,需要温度和时间完美配合。华帅特成立了项目研发小组,并将原有车间改造成无尘车间,反复改进生产工艺,但初版试件透光率仍低于标准的3%。为了弥补这3%的差距,华帅特把与原料直接接触的设备和管道全部换新,并自主开发模具,用最细规格的研磨膏不断打磨,提高光洁度。
除了透光率和光洁度,打孔也至关重要。“整个生产过程不能有触碰,一旦出现污渍,产品就报废了,且十多个孔需要一次性完成,不能有一点误差。”殷根华说,仅研发相关设备,就用了半年多,加上产品试验过程,所有资料堆起来能装满一个集装箱。
付出终有回报。2020年6月,华帅特研发制造的有机玻璃保护罩实现量产。该产品透光率达到91.2%,而普通有机玻璃透光率最高约90%。同时,防护罩厚度仅11毫米,但拉伸强度可达69兆帕,通俗地讲就是产品能承受690公斤的重量,相当于10个成年人压在一个锅盖大小的罩子上。华帅特的产品,一次次突破了目前相关工艺的极限。
目前,华帅特已完成所有产品供货,待实验室需要安装时,企业还将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创新突破技术难关,为企业迎来持续成长空间,以此抢占市场先机,这是华帅特的生存法则。”殷根华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