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2000亿,跃居全国城市第二,成绩离不开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成果转移转化应用上的努力。华南理工大学,连续多年位居《在穗主要高校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报告》总体支撑指数排行榜首位,在成果转化上有哪些经验和做法?3月2日,华工副校长朱敏在市新闻发布会上作介绍。
◆ 将转化收益70~95%一次奖励给科研人员
朱敏表示,第一项经验是构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开展技术交易的积极性。华工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及企业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形成集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于一体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一站式服务。
同时,旨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的“华工十条”,明确将成果转化所获收益70~95%一次奖励给科研人员。在考核评价改革方面,增设成果转化专业技术岗,修订职称评价标准,考核注重突出科技成果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贡献。
“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有效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朱敏表示,近年来,学校专利技术转让指标稳居全国高校前列、华南地区首位。
◆ 超过7000项近55亿元合同项目,近半落地广州
朱敏介绍,华工构建了“点线面”结合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以技术交易为载体全力对接广州重点产业需求。
所谓“点线面”,即以“点”对接,派遣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共建校企联合研发中心;以“线”结合,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以“面”辐射,学校与广州市共建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全面参与广州市产业集群的对接。2017年以来,学校先后与广州市行业龙头企业共建30余个校企联合实验室,有效推动行业产业前沿技术向前发展。
华工还打造了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的协同创新体系。“十三五”期间,学校签订技术合同超过7000项,总经费近55亿元,居全国高校前列,其中,近一半合作项目落地广州。2019年,学校获首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 全省唯一一个高校合同登记点落户华工
第三项经验是构建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体系,努力服务支撑广州技术合同交易。
一方面,做优技术交易服务,完善知识产权转化模式、定价机制和审批流程,以华工为示范形成在穗高校知识产权交易转化的集聚带动效应,推动知识产权向广州市产业一线转移。“十三五”期间,学校作为全省唯一一个落户在高校的合同登记点,累计审核技术合同登记超过1万项、审定技术交易额超过60亿元,登记项数与金额常年保持在全省登记点前十。
另一方面,发挥专利技术优势,鼓励专利技术以转化促保护,产出一批标志性的专利成果。学校在近十届的中国专利奖评选中获奖总数高达34项,其中以第一专利权人获奖总数33项,排名全国高校第一。这些成果很大一部分在广州市转化落地,有力支撑广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学校获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方晴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王燕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 王燕、方晴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苏琬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