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一周科学看点2021-3-15丨中国科学院院刊」

◎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

◎ 2020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

◎ 三部委:事业单位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纳入绩效工资管理

◎ 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1)》

◎ 中国古生物学2020年度十大进展发布

◎ 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全柔性织物显示系统

◎ “地平线欧洲”(Horizon Europe)项目首轮拨款申请正式启动

◎ 中俄将联合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广泛合作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一周科学看点2021-3-15丨中国科学院院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国政府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第二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提到: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一周科学看点2021-3-15丨中国科学院院刊」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一周科学看点2021-3-15丨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摘要)

(人民日报)

2020年,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绿化工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国土绿化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全国完成造林677万公顷、森林抚育837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283万公顷、防沙治沙209.6万公顷,有力保障“十三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重要贡献。

  • 造林677万公顷
  • 森林抚育837万公顷
  • 种草改良草原283万公顷
  • 防沙治沙209.6万公顷
  • 全国湿地保护率达50%以上
  • 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城市达441个,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平方米
  • 新增公路绿化里程18万公里、铁路绿化里程4933公里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科技部 关于事业单位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纳入绩效工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科院)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一周科学看点2021-3-15丨中国科学院院刊」

为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8〕127号)要求,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科技部发布《关于事业单位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纳入绩效工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通知原文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科技部 关于事业单位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纳入绩效工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1)》

(国家知识产权局)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一周科学看点2021-3-15丨中国科学院院刊」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做好2021年知识产权工作,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并印发《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1)》。

文件原文

《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1)》

中国古生物学2020年度十大进展发布

(科学网)

中新社南京3月12日电 (杨颜慈)12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中国古生物学2020年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

十大进展的前五位为:基干兽类听觉和咀嚼器官模块式演化分离节点;古基因组揭示中国南北方人群迁移与混合历史;澄江动物群“章氏麒麟虾”的发现揭秘节肢动物的起源;青藏高原中部中始新世湿润低地的亚热带“香格里拉”生态系统;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事件对生物古地理格局的影响。

紧随其后的是三叠纪—侏罗纪之交气候变化与森林火灾事件:来自中国华南的化石证据;白垩纪琥珀揭示昆虫和介形虫的早期演化;环南中国海地区海岸带沉积环境演变与史前水稻农业扩张。

此外,澄江动物群的核心价值:动物界成型和人类基础器官诞生;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发现最早包壳窃食寄宿关系化石亦位列十大进展。

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全柔性织物显示系统

(中科院)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一周科学看点2021-3-15丨中国科学院院刊」

多彩显示屏织物展示了扭曲下的柔软和稳定研究组供图

近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团队将显示器件制备与织物编织过程相融合,在高分子复合纤维交织点集成多功能微型发光器件,揭示纤维电极之间电场分布的独特规律,成功研制大面积柔性显示织物和智能集成系统。

3月11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审稿人评价其“创造了重要而有价值的新知识”。

“地平线欧洲”(Horizon Europe)项目首轮拨款申请正式启动

(科技日报)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一周科学看点2021-3-15丨中国科学院院刊」

图片来源: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

近日,“身价”近1000亿欧元的“地平线欧洲”(Horizon Europe)项目首轮拨款申请正式启动。

“地平线欧洲”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跨国研究和创新项目。未来7年,欧盟这一庞大的研发支出计划将为基础研发和跨境科研拨款955亿欧元——其中54亿欧元为新冠疫情复苏基金,将惠及欧盟27个成员国和其他十多个国家的上万名科研人员,以及一些致力于应对人类健康、气候变化和数字革命等重大社会挑战的国际合作组织。

《自然》网站在报道中指出,“地平线欧洲”最令人期待的变化是为一些优先任务投入大笔资金——气候变化、癌症、海洋和其他水体、智慧城市、土壤和粮食这五大重点领域将获得45亿欧元资助。

中俄将联合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广泛合作

(科学网)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胡喆、陈席元)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3月9日,经两国政府批准,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罗戈津通过视频会议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广泛合作,面向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和国际伙伴开放,加强科学研究交流,推进全人类和平探索利用太空。

国际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轨道上建设可进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月基观测、基础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等多学科多目标科研活动,长期自主运行的综合性科学实验基地。在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的框架内,中俄两国利用在空间科学、研发和使用空间设备和空间技术方面积累的经验,将共同制定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路线图,并在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的规划、论证、设计、研制、实施和运营等方面开展紧密协作,包括向国际宇航界开展项目推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5日 上午10:36
下一篇 2024年4月15日 上午10: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