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积“博”发!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重庆斩获2金3银1铜

“2金3银1铜5优胜奖1优秀组织奖……”10月29日下午3时45分,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重庆代表团在取得佳绩后平安抵渝,队员们在江北国际机场T2航站楼接机口受到热烈欢迎。在为期3天的大赛中,重庆代表团与1456个海内外博士后团队项目同台竞技、交流碰撞,相比起首届大赛成绩(2金1银2铜1优秀组织奖)有明显提升,是一份由重庆博士后代表们创造的新的“高分答卷”,标志着我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落地见效。

“后”积“博”发!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重庆斩获2金3银1铜

金奖一:拒绝“卡脖子”做好中国的益生菌

本次大赛以“智汇赋能发展 博创引领未来”为主题,共设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等四个组别,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海洋开发与应用、其他行业等7个赛道进行比赛,共计1457个参赛团队到场参加总决赛,其中重庆代表团共有32个项目征战总决赛。

“后”积“博”发!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重庆斩获2金3银1铜

“在韩国留学期间发现,韩国的益生菌行业竟然比我们要领先,但是明明中国的传统发酵食品更出名、历史更悠久。”龙兴瑶下定决心,回国后一定要把我们国内的传统食品和传统食品中的益生菌好好研究,造福国人的健康,这次总决赛,她成为一名金奖获得者。龙兴瑶团队从2016年开始,从我国西藏青海四川、新疆等地采集到牧民家庭自然发酵的发酵牦牛乳、发酵骆驼奶、发酵羊奶、发酵马奶、曲拉、马奶酒样本和泡菜样本,从中分离鉴定出了1000多株乳酸菌,通过研究和验证,进一步建立具有生物活性作用的益生菌菌种库。

龙兴瑶说,本次参赛项目中发掘出的自有知识产权益生菌菌株和发酵乳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等创新技术,对国外垄断性产品和技术实现良好的国产替代,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关键配料和创新技术的高价垄断。目前,她正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儿童营养与健康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全职博士后的工作,努力所学所想付之于现实,争取实现自己和团队“做益生菌中国造先行者,造福14亿中国人的健康”的梦想。

金奖二:新一代的碳捕集与资源化CCC技术

“大赛为海内外的博士后搭建了平台,可以促进博士后成果的应用转化,会对产业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海外赛高端装备制造赛道金奖获得者毛华中博士表示,碳捕集与资源化(CCUS)产业化项目将加快推进新兴产业的绿色升级转型,能有效推动国家“双碳”事业高质量发展,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国力量。

“后”积“博”发!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重庆斩获2金3银1铜

作为加拿大籍环境与土木工程博士/UBC大学教授、联合国工发组织/CSCEE金奖获得者,毛华中曾任GE水务集团亚太区技术总监/研发中心主任,2022年成为科技部外专局碳捕集专家,人才创新人才。该项目团队“大咖云集”,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教授,加拿大联邦政府创新顾问、加拿大UBC大学校长顾爱文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清华系环境行业资深从业者赵伟等。该团队独创的CCC专利技术为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提供全套解决方案,该技术自加拿大引进,属于国内甚至是整个亚洲的“独家”技术,可运用于煤电、化工、水泥、钢铁等全行业,捕集处理成本在300-400元,再利用收益2300-3000元/吨,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

随着毛华中团队创新性开发了新一代的碳捕集与资源化CCC技术,它可以将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捕集后,直接转化成负碳的工业级原料产品,真正实现“变废为宝”,每吨二氧化碳直接经济价值高达千元。该项目推广落地后,可有效推动我国“双碳”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项目正示范落地重庆万州,已成立创博低碳科技公司(万州SPV公司)项目总投资1亿元,示范项目可研、环评已完成,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后,每年将产生1.8万吨纯度99%以上的碳酸氢钠资源化产品提供当地化工厂使用,并同时获得1万吨CCER配额指标。

第“2.5”个金奖:川渝联合培养的首枚金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毛华中和龙兴瑶夺得的两金外,参赛选手牛中乾作为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电子科大联合培养的博士后人才,携《无线光纤——面向8K超高清视频转播的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项目荣获海外赛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道金奖,为川渝联合培养的首枚金牌,重庆此次相当于得到了2.5个金奖;体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人才共育成效,以及重庆人才工作的开放性。

除了在比赛中争金夺银,我市代表团还参与了“揭榜领题赛”,重庆交通大学刘松团队与普联互通(天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动力源。

“后”积“博”发!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重庆斩获2金3银1铜

重庆积极组织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重庆医科大学等单位,参与揭榜领题对接展示活动、政策宣传展、博士后成果汇、项目路演、人才招聘等活动,多角度展示重庆市博士后科研成果及人才政策,全方位提供博士后项目成长服务和博士后人才招聘服务,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目前,重庆累计达成技术交易及投资合作意向签约2个,招聘洽谈博士后人才近100名。

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的陈沿吉介绍,“我们发布了有限元算法博士后研究员、结构力学算法博士后研究员等9大招聘岗位,很多博士、博士后对重庆的人才政策和人才待遇十分感兴趣,现场咨询的人络绎不绝。”

博士后正成为重庆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近者悦,远者来。重庆通过打造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热土,精准施策、广泛宣传、靶向发力、深度对接等方式,全方位制定出台博士后支持政策,加快博士后工作提质增效,让更多“最强大脑”博聚新重庆,共创新未来。今年,重庆博士后引育工作创下5个历史新高,招收人数历史新高(1-3季度,新招博士后908人,同比增长17%);出站人数及留渝率历史新高(博士后出站371人、较去年同比增长123%,出站留渝334人、出站留渝率达90%、同比增长4%);入选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数历史新高(我市博士后获2023年度国家博新计划7人,刷新年度国家博新计划入选人数记录);入选“香江学者计划”人数历史新高(我市博士后入选2023年度“香江学者计划”4人,刷新年度“香江学者计划”入选记录);申获国家级基金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博士后申获国家级基金项目超800项,项目经费超1.6亿元)。

据了解,重庆将通过提供保姆式的服务支持、全周期的服务机制、全方位的服务推介等具体可行的措施,以更加包容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精致的服务,扎实做好赛后的跟踪服务、落地孵化、投融资对接和成果转化。构建起“产业创新 产业孵化 产业加速”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让更多创新创业的“种子”在重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人才与重庆同心而向、让双创项目与重庆繁荣共生。

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重庆代表团团长黎勇在接机仪式上充分肯定了重庆选手们取得的优异成绩,并表示该局将一如既往当好“娘家人”,为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铺路搭桥,以更优政策、更暖服务、更好环境,着力培养好、使用好、服务好青年人才,让更多青年人才在重庆实现人生价值、书写辉煌的人生篇章,在新重庆建设中绽放更多精彩。

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摄影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6日 上午10:51
下一篇 2024年4月6日 上午10: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