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揭晓了2022-2023年度“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获奖名单。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脑器交互团队的研究成果“脑电信号时空分析理论与方法”荣获基础研究类一等奖,尧德中教授为项目负责人,徐鹏教授和李发礼副研究员排名第2和第4。
“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是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设立,以首任理事长黄家驷学部委员的名字命名,旨在激励生物工程医学领域科技工作者开展原创性科学和技术研究,奖励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基础研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等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果。
该奖项两年评选一次,目前仅有12个项目获得一等奖。2022—2023年度,共颁发基础研究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此次获奖的项目历经20余年的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在脑电信号时-空融合分析理论与方法、时空编码刺激响应脑电信号分析理论与方法以及基于时空脑网络的大脑功能状态预测理论与方法3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为基于大脑深层次时空信息的鲁棒脑机接口系统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临床脑疾病诊断与个体认知行为评估和预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项目成果在脑电时空信息挖掘理论与方法上具有基础性贡献,为推动该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相关研究发表国际专业期刊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获领域著名学者的跟踪研究、积极评价和较大量的直接采用。
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离不开一支高、精、尖人才队伍艰苦不懈的努力和学校平台的大力支持。
脑器交互团队是电子科技大学在“脑科学与电子信息”交叉领域最主要的科研团队之一,也是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最主要的科研团队之一,由尧德中教授带头。团队主要围绕脑器交互问题(脑机接口*心身医学),着力神经信息检测、分析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新技术在脑功能、脑疾病研究中的探索应用等开展研究工作。
聚焦脑器交互这一交叉学科,脑器交互团队以拼搏向上的精气神,为大脑的研究、开发和保护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科研成果多点开花——
先后承担包括科技创新2030 “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仪器专项课题在内的重大、重点项目20多项;
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20余项;
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黄家驷基础研究一等奖、二等奖,国际脑电图与临床神经科学学会Roy John Award等多种奖项……
脑器交互团队一个个亮眼的成果离不开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大力支持。学院立足于生命科学与电子信息领域,致力于探索生命奥秘并推动支撑新医科的技术发展。
如今,“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神经信息科技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高场磁共振脑成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成都脑科学研究院临床医院”“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中国-古巴神经科技转化前沿研究联合实验室”等一系列研究平台的条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师生提供了肥沃的创新土壤,赋予着其强大的底气。
在坚实的科研平台之上,学院师生们向着科技前沿,步履铿锵。近5年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科研人员承担科研项目总经费达3.52亿元,牵头项目包括1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脑计划项目(国拨经费 0.94亿元)、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项其他重点项目及课题、52项经费超过100万元的科研项目及课题;发表高水平论文800余篇,多次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Brain等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这些精彩的科研成果不断闪耀在国际舞台上,彰显着属于电子科大的“科研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挑战,电子科技大学将继续砥砺前行,瞄准国家所需,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培养更多创新引领性人才,激励他们去书写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故事!
关注“电子科大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官网/官微、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官网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