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数字经济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九江市数字经济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目 录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二)面临形势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路径

(四)发展目标

(五)发展布局

三、加快发展核心产业,打造数字产业化集聚示范区

(一)加快布局数字经济“新”产业

(二)做强电子信息制造优势集群

(三)补强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四、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打造产业数字化示范区

(一)推进制造业“智造”

(二)培育新型数字商贸

(三)重构智慧文旅体系

(四)发展现代数字农业

五、强力推进数字化治理,构建九江“智治”体系

(一)完善数字政府建设

(二)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三)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

(四)建设数字乡村

六、构建要素支撑体系,提高数字经济发展保障能力

(一)加强创新要素支撑

(二)加强数字基建支撑

(三)加强数据要素支撑

(四)加强人才要素支撑

七、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大政策支持

(三)注重安全保障

(四)深化组织实施

(五)强化宣传培训

附件:重点任务推进清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突破发展,全面推进我市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治理进程,根据《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培育新动能“一号工程”,加快完善政策机制,深入推进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为核心的发展载体建设,努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成功引进了京东、华为等一批头部企业,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强劲。2020年,我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

1政策机制基本建立注重政策引导,出台了《九江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0-2022年)》《九江市数字经济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明确了“大数据中心--5G网络--应用”的发展主线以及电子信息制造、电子商务产业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方向。建立了高位推进机制,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数字经济发展领导机构和数字经济产业链链长制,组建了数字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了数字经济产业链“四图五清单”。强化配套资金扶持,设立了5000万元数字经济发展扶持资金和2亿元发展基金,支持数字企业引进、培育、研发、应用等。积极探索统计监测评估工作,拟定了具有九江特色的《九江市数字经济统计报表制度(试行)》,积极开展统计监测工作。

2.数字产业化成果初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布局体系初步确立,构建了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为核心,以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两翼,以每个县一平方公里的数字科创园为支撑的“1+2+N”数字经济区域布局体系,建成了一批“筑巢”产业综合体。电子信息制造业快速发展,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含电器、光伏)规上企业数达到208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50.5亿元,增速12.4%。前沿新兴产业培育成效显著,引进培育了阿里巴巴、华为、京东、海盾信联、联想集团、中国电信中部云计算大数据九江中心、恒盛科技园、九江市安全产业园等一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为我市在大数据、电子商务、电子信息等领域产业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

3产业数字化全面深化。“十三五”期间,我市获批全省唯一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综合试点城市,产业数字化取得较好成效。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两化融合水平成效显著,2020年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达到35家,4家企业成功通过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重点行业数控化率达到62%。智能制造加快推进,九江经开区获批省级智能制造基地,九江石化“石化智能工厂”等18个项目获批国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九江石化、九江萍钢、天赐高新材料等6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二。企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截至2020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上云数量突破1500户,共支持218家市级综合试点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工业互联网有序推进,星火有机硅厂启动建设中国新材料有机硅标识解析节点,九江石化、城门山铜矿、星火有机硅厂入选全省首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

——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智慧物流一批重点项目加速落地,搭建了九江市物流综合信息平台,打造了“运物联”,引进了江西马邦智慧物流平台、林安区域干线物流、上港集装箱进口分拨出口集拼、万佶物流等一批智慧物流项目。数字文化旅游蓬勃发展,我市建成“文化九江云”总平台和网页版、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组成的公共文化数字信息服务集群,成功打造了共青城市富华山景区5G+红色VR/AR试点示范应用,有效地为基层群众提供了一体化、一站式的数字服务。电商经济健康发展,县域直播基地加快建设,“赣品网上行,网上寻(浔)品”等直播带货活动有序开展,京东电商项目成功落地,联盛易佳购、乡村铺子等本土特色电商平台快速成长。

——农业数字化转型扎实推进。农业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截至2020年,建成益农信息社1570个(行政村覆盖率达90%)、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企业)53个,为农业数字化转型打造良好基础。农业信息平台加快建设,已建成九江市智慧农业综合管理平台、智慧农业指挥调度中心,12316资讯应用深入推广。农业电商体系日趋健全,我市组建了市级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及十二个县级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发展了乡村铺子、浔农汇、三品电商、村村通服等特色自有平台,规模以上农业信息化企业达到106家。

4数字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开展,我市深入实施《“智慧九江”总体规划纲要》,加速打造“智慧九江”城市大脑,全面建设“数字九江”展示中心,先后建成智能交通、数字城管、智慧水利、综治信息平台、雪亮工程、智慧应急预警发布平台、“九江好停车”平台、九江航运服务中心信息化平台、智慧港航综合物流服务平台等一批行业智慧应用,有效提升了我市城市管理以及相关行业监管及服务能力。数字政府服务高效便捷,贯彻落实《“智慧九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统筹建设全市政务系统的网络中心、数据中心和应用中心。按照“市县一体、统招分签”方式推进各部门政务云服务采购,先后建成九江市政务服务网、“赣服通”九江分厅、九江市综合协同办公系统、九江市“赣通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政务服务应用系统。政务数据开放共享进程加快,编制了《九江市政务信息资源开放责任清单》,“中国九江网”中“数据开放”频道、九江市数据开放平台等政务数据开放平台全面提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数据发布、政务信息资源以及公积金、水电、违章、信用等信息查询服务。

5数字基础设施基础扎实。5G网络和创新能力建设加速推进,全市建成5G基站2775个,实现了中心城区、工业园区、4A级以上景区5G网络的全覆盖,设立了5G创新中心(九江)开放实验室及重点数字产业研究院,成立了“5G+智能化工联合创新实验室”。数据中心建设水平位于全省前列,中国电信中部云计算大数据九江中心纳入全国云计算资源池整体布局,与南昌的中部(江西)云计算基地形成省级“双核”,建成中云数讯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二)面临形势

发展数字经济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发展数字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世界经济格局变革新趋势,着眼中国经济社会迈入新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握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出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明确了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量子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再次强调,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我省紧抓机遇加快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江西省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通过系列政策措施,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出台了《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举措,明确将数字经济发展作为加快新动能培育的“一号工程”。江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提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从集聚壮大先发优势数字产业、加速布局前沿新兴数字产业、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省委书记易炼红在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上进一步提出: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深入实施“03专项”行动,促进VR、5G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培育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北斗等产业,努力打造南昌世界级VR中心,加快建设“物联江西”“智联江西”。

(三)机遇与挑战

我市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具有良好的战略机遇和较好的实践探索基础。当前我市处于“一带一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交汇区”,拥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的优越区位优势,同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新引擎、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中游航运枢纽和国际化门户、江西省区域合作创新示范区等战略叠加优势更加凸显,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快江海直达区域航运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构建江海联动、双向开放的全新格局,打造赣北开放大门户,为我市数字经济积蓄了新发展动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市通过育人才、建平台、抓转化、促升级,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

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具体表现为:

1全市上下对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认识不足。数字经济是对经济运行模式的一次重构,成为新的时代“风口”,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窗口期”,能否适应、把握和引领数字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地方能否实现动能转换、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市部分干部群众以及企业主体,对数字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同时由于懂数字经济的干部乃至企业负责人少之又少,造成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推进动能不足、成效不够。

2.我市数字产业发展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不清晰。明确区域数字产业发展战略及发展路径,是培育区域数字经济竞争力的基础。相比鹰潭物联网、上饶大数据等发展定位我市数字经济发展链条多而散,缺乏明确目标,不利于集中化的资源配置。另外,我市数字产业发展知名度不够,招商引资困难较大。

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能力不足的问题突出。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能力薄弱,产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与南昌、赣州、上饶等尚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市正处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起步攻坚关键阶段,制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的创新体制机制、生态环境、要素保障能力不足等深层次矛盾亟待深化解决。

4区域竞争加剧给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带来挑战。数字经济区域竞争加剧,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市间区域间竞争更趋激烈,对我市吸引聚集优势资源和数据要素带来挑战,尤其是武汉、南昌等省会城市虹吸效应显著,赣州、上饶等省内数字经济新生力量快速崛起,对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挑战和不确定性。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融圈入群、强产兴城、绿色发展、实干崛起”的工作思路,围绕“再创九江辉煌、再现九派荣光”的奋斗目标,抢抓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机遇,主动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聚焦数字九江建设,围绕“一个特色品牌、两大示范区、三化协调发展、四大要素支撑”的数字经济发展思路,以制造业为先导,着力培育“工业互联网生态”特色品牌,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深耕5G、人工智能的场景化应用,有序推进商贸、文旅、农业等重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政府、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升级,加快构建“254”的九江数字经济发展特色体系和“1+N+N”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努力打造江西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区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

表1:九江“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思路

主题

主要内容

一个特色品牌

创建“工业互联网生态”特色品牌:含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平台、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产品支撑体系(相关软硬件产品)、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重点是制造业,逐步扩展到商贸、文旅、农业、航运、教育、医疗等)

两大示范区

江西重要、长江中下游地区知名的数字产业化集聚示范区(以工业互联网、5G和人工智能为重点的数字经济“新”产业、电子信息制造“新”能力)、产业数字化示范区

三化协调发展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高效协同

四大要素支撑

创新要素、数字基建、数据要素、人才要素的全面支撑

《九江市数字经济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图1:“工业互联网生态”和5G、AI产业关系逻辑图

资料来源:由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在工业互联网方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等资料整理得出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坚持创新核心地位,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为引领,鼓励工业互联网、5G、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研发投入和前瞻性布局,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协同创新。强化应用牵引,推动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量子通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经济新模式、新路径,发展新业态。

——统筹推进,发展有序。树立“全市一盘棋”理念,充分发挥九江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的统筹作用,做好远近统筹、新旧统筹、协同联动、建用兼顾,加强对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跨企业统筹衔接,强化部门协同、市县联动、城乡联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注重数字技术、产业、应用资源共享,建立数据开放共享机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提高数字经济韧性与质量。

——重点聚焦,特色鲜明充分发挥我市在电子信息制造、制造业、交通、商贸、城市管理等领域数字化转型机遇,在继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基础上,重点布局工业互联网、5G、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推进试点示范、培育优势集群、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发展“工业互联网生态”特色品牌,建设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产业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区域示范。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集中要素资源,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差异布局、分工合作、协同共进的良性发展局面。

——开放合作、安全可控充分发挥我市四省交界、万里长江和千里京九交汇的优越地理位置,充分利用我市沪、汉两大经济区结合部、全省融入“一带一路”桥头堡、全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外贸港口城市的区位优势,全面加强与长三角、中部地区、国际市场的数字经济合作,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数字经济新型市场主体。积极发展信息安全产业,建立可信安全防护基础技术产品体系,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防范、控制和化解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

(三)发展路径

“十四五”期间,全面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一号工程”,加快建立“254”的数字经济发展体系。

1核心产业塑品牌。以制造业为先导和重点领域,以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为重点建设九江数字经济“新”产业,以电子电路、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新型光电显示为重点继续做大做强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全面塑造九江“工业互联网生态”特色品牌建设,打造2个江西重要、全国知名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

2融合发展强动能。以制造业“智造”为主战场,全面推进智能制造,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推进商贸物流、文旅、农业等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政府、社会治理的智能化,着力打造5大领域数字化转型“新”场景。以创新要素、数字基建、数据要素、人才要素4大要素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我省数字经济发展要素资源支撑能力。

《九江市数字经济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图2:九江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体系框架图

——“2”:重点攻关2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通过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塑魂”重点专项工程,以本地数字化转型需求为牵引,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的技术攻关,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5G和人工智能产业链的终端制造和应用服务,打造工业互联、5G、人工智能为重点的九江数字经济“新”产业集群。通过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固本”重点专项工程,推进电子电路、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新型光电显示等细分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进一步巩固提升优势电子信息细分产业行业地位。

——“5”:全面推进5个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通过实施制造业“智造”重点专项工程,全面推进石油化工、钢铁有色、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优势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推进江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以工业互联网技术、5G、量子通信、人工智能、VR/AR等新兴技术为支撑,通过实施数字商贸“数通”、智慧文旅体系“重构”、智慧农业“提质”重点专项工程,推进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强数据赋能,推进商贸、文旅、农业等领域生产方式变革,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和新经济,全面建设我省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通过实施数字治理“智治”重点专项工程,围绕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带来的治理新需求,持续打造市域智治总架构,推进数字政府、公共服务数字化、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九江“智治”体系。

——“4”:强化落实4大核心要素支撑保障。实施数字经济发展要素“补短板”重点专项工程,补强短板,增强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要素保障能力,有力支撑我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设施支撑能力。加快建立数据资源体系、数据价值体系,发展数据产业,在全省率先推进数据价值化试点,打造数据生态新体系,全面提升我市数据赋能支撑能力。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加快引进培育一批数字经济人才,建设产业技术创新集群,全面提升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和人才支撑能力。

表2 九江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重点工程

序号

名称

重点内容

总体工程

1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一号工程”

构建“1+N+N”的数字经济空间布局体系,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九江经济开发区、共青城高新区为重点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核心区,创建3-5个市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县(市、区)、10个左右市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努力将九江建成全省及长江中下游具有一定影响力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区和创新发展高地。

重点专项工程

2

核心产业“塑魂”重点专项工程

以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为核心打造九江数字经济“新”产业,全面推进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打造与开发、产业链和生态体系建设,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方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打响九江“工业互联网生态”品牌。率先建设九江量子通信网络,推进建设量子通信九江产业示范基地。

3

核心产业“固本”重点专项工程

加快发展电子电路材料、智能电器、智能家居、锂电池材料、LED、新型光电显示等细分产业,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专用材料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全省知名的九江经开区电子电路集聚区、锂电池电解液材料生产基地、智能家居产业园等。

4

制造业“智造”重点专项工程

围绕石油化工、钢铁有色、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领域重点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智能示范工厂、智能示范车间。建设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成全市统一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重点围绕制造业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

5

数字商贸“数通”重点专项工程

推进智慧港口、智慧物流、跨境电商、新零售等重点数字商贸领域数字化建设,打造区域航运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沿江绿色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跨境电商物流中枢,培育一批跨境电商龙头平台企业,建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

6

智慧文旅体系“重构”重点专项工程

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和“九江文化云”总平台,构建智慧文旅资源体系,创新景区和文化场馆等智慧文旅体验场景,打造智慧文旅新业态,开拓国际知名的山水文化旅游城市新局面。

7

智慧农业“提质”重点专项工程

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北斗卫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流通销售等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培育形成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化、经营网络化和服务在线化的数字化新农业体系,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8

数字社会“智治”重点专项工程

持续打造市域智治总架构,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加快建设数字乡村,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市域治理现代化,构建新型治理体系。

9

发展要素“补短板”重点专项工程

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数字基建大会战、数据要素生态创新、“百千万”数字人才引培。

(四)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迈入全省第一梯队。全面建成并打响“工业互联网生态”特色品牌、江西数字产业化集聚示范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建成以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为重点的九江数字经济“新”体系,产业数字化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数字治理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数据生态体系初步建成、全省领先,网络、创新、人才等要素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建成全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

——核心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核心产业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建成江西和长江中下游知名数字产业化集聚示范区。数字产业“新”产业突破发展,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量子通信产业发展全省领先,打造1-2个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一批省级5G融合应用标杆和省级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成功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方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量子通信产业示范基地。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实现翻番,电子电路、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新型光电显示等优势产业集群持续做大做强,做强九江经开区电子电路集聚区,打造全省知名的锂电池电解液材料生产基地、智能家居产业基地。发挥我市“大工业、大应用”所带动的软件与信息服务潜在市场优势,补强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产业数字化水平再上新台阶。产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工业智能化建设持续发展,力争打造成为全省智能制造示范区。商贸、文旅重点领域数字化有序推进,打造立足全省、服务长江中上游区域、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辐射长江经济带的区域航运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全市网络零售额突破300亿元,建成省级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点),数字文化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农业数字化稳步推进,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数字化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全面建成市域智治总架构,政务服务、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乡村数字化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推进量子通信应用试点,强化数字信息传输安全水平,成功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治理体系。全市数字化治理能力全面跃升,市县两级信息资源共享率100%,“赣服通”九江市县分厅上线政务服务事项5000个,开展10个市级智慧社区试点,形成城市智治新模式。

——数字经济要素支撑能力达到新高度。数字基建实现高质量发展,“双千兆”有序推进,5G网络、窄带物联网(NB-IoT)实现全域覆盖,量子通信网络重点领域覆盖,建成1-2个大型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建成“公专互补”、“固移结合”、“天地协同”的万物互联的一体化网络;传统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基本完成数字化改造,围绕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互联网平台经济,成功培育一批新模式、新业态。率先探索建设数据生态体系,建成全省乃至我国数据价值化的试验基地,打造全省领先的数据生态体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打造5个产业技术创新集群,力争建成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先进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引培数字经济人才2万人。

表3全市数字经济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

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加权平均)

——

13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33

44

市级数字经济示范县(市、区)

——

3-5

市级数字经济示范园

——

10

数字产业化

核心产业营业收入

亿元

343.8

1000

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3

7

产业数字化

省级及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数

——

5

规上企业上云数

1500

3000

重点企业装备数控化率

62

75

省级及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18

30

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6

15

网络零售额

亿元

116

300

数字化治理

市县两级信息资源共享率(%)

万户

——

100

市级智慧社区试点

——

10

“赣服通”九江市县分厅上线政务服务事项

——

5000

智慧医院建设覆盖率

——

100

数字校园建设覆盖率

——

100

电子社保卡覆盖率

44.25%

100

要素支撑能力

5G用户普及率

——

60%

千兆以上宽带用户占比

——

50%

产业技术创新集群

——

5

数字经济人才引培数量

——

20000

(五)发展布局

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一号工程”,统筹规划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发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城高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和先发优势,支持各区县规划建设数字经济科创园,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字经济,建设我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核心区,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园区、创新发展示范县,构建“1+N+N”的数字经济空间布局体系,打造“一区多园多点”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为引领、以九江经济开发区和共青城高新区为协同创建市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核心区;遴选一批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园,探索并建立“虚拟产业园”、数字经济科创园和传统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的九江模式;遴选一批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县(市、区),探索县级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县域经济和社会治理数字化特色发展。

专栏1 ﻩﻩﻩ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一号”工程

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一号工程”,打造1个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核心区、3-5个市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县(市、区)、10个左右市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示范基地申报江西省、国家的相关试点示范,努力将九江建成全省及长江中下游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区、创新发展高地。

“1”: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核心区。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为引领,支持围绕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可穿戴设备等重点产业引进省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行业龙头企业,支持率先推进数据价值化试点,发展数据产业,打造九江乃至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城”、高端信息服务集聚“功能区”,建设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以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城高新区为重点,支持推进量子通信、电子电路、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新型光电显示、无人机等电子信息制造业延链补链,支持引进新型产品,建设成为全省电子信息制造的“核心基地”之一和全国承接长三角电子信息制造业转移的“主战场”。

“N”:创建市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围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基于“百花齐放、重点培育”路径,按照成熟一个认定一个原则,在各县(市、区)一平方公里科创园中遴选2-3个示范园区,探索体制创新、载体创新和模式创新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模式;主动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探索跨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集群”新模式,建设1-2个市级“虚拟产业园”示范。面向各区县传统特色产业,针对工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和农业生产基地,创建5个左右市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全面推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N”:创建市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县。重点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要素支撑体系等制定评价体系,在全市遴选3-5个左右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县(市、区),探索县级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县域经济和数字化治理特色发展、全面发展。

三、加快发展核心产业,打造数字产业化集聚示范区

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塑魂”和“固本”两大重点专项工程,集中优势资源,有序开放市场需求,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面建设“工业互联网生态”品牌重点攻坚发展工业互联网、5G和人工智能产业,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方向)、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谋划一批5G虚拟专网,打造一批省级5G融合应用标杆和省级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重点围绕电子电路、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新型光电显示等细分领域延链补链扩链,做强做优九江电子信息制造业。补强发展工业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等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细分产业,有序布局量子通信、区块链、惯性导航、虚拟现实等高端前沿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九江量子通信网络和量子通信产业示范基地。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达到7%,努力建设成为江西重要、长江中下游地区知名的数字产业化集聚示范区。

(一)加快布局数字经济“新”产业

以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为重点布局九江数字经济“新产业”,加快构建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工业应用为先导、产品体系为重点、各领域融合应用有序推进”的工业互联网、5G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前瞻布局、有序发展量子通信、区块链、惯性导航、虚拟现实等高端前沿新兴产业。

工业互联网产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建立健全九江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支撑体系、融合应用体系,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有序深化工业互联网技术在“三产”中融合应用,全力打造九江“工业互联网生态”特色品牌。引进、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工业互联网网络服务企业和工业互联网安全服务企业,建立九江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发展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和安全产业。依托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基础和优势,重点围绕工业互联网服务对电子产品需求,建立工业互联网支撑体系,发展工业数字化装备、传感器、工控安全软件、工业应用软件等工业互联网相关软硬件产业。深化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结合我市优势行业全面推进工业互联网技术在农业、文旅、商贸等领域应用。开展“工业互联网生态”品牌建设行动,推进一批“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重点工程。

5G开展5G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开放5G应用场景,建立5G产业链、创新链,打造5G生态链。加快5G网络建设,重点支持九江铁塔总部项目。优先推进“5G+”融合应用,重点在工业、商贸、文旅、农业、城市服务等优势领域挖掘一批应用场景,加快推进江西联通中科5G+VR产业基地、中国移动等单位“5G +人工智能+教育”、九江市鄱阳湖生态科技城“5G +智慧科技城”、永修县星火有机硅5G +智能化工、柴桑区终极幻境5G+VR/AR、华秋电路数字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5G应用标杆。依托本地电子信息制造优势集群,积极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制造资源,重点围绕5G智能手机、5G智能电器、5G半导体照明、5G物流机器人、5G无人机、5G超高清设备、5G+VR终端等引进一批5G终端,积极引进5G传感器、5G通信模组、行业网关、高频元器件等产业链环节。引导本地企业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设5G创新中心,搭建5G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孵化器,提高5G行业发展创新和公共服务能力。

人工智能。打造“技术平台、融合应用、产品体系”三位一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链全面发展。引进国内高端研发机构,加大本地高校人工智能基础学科建设,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研究与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搭建人工智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人工智能赋能中心、企业咨询服务平台、人才培育基地、新业态培育平台,支持建设华为九江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积极拓展“智能+”,推进人工智能在制造、航运、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示范应用,加快推进浪潮集团“一贷通”人工智能金融服务平台、智能影像传感器产品开发与应用、京东九江数字创新园、人工智能教育基地、鄱阳湖生态科技城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取申报教育部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重点发展工业、物流等优势产业领域应用机器人,拓展智能税控机、智能卡、智能仪表、智能交互一体机、多功能无人机、可穿戴设备、智能诊断设备等智能产品,引进培育一批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企业。

其他前沿产业。推动九江经开区建设江西量子通信产业研究院,支持如洋精密、汉唐光电、中船九江海洋装备等企业积极参与量子通信核心部件及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支持寻准智能、冠成仿真等开展惯性导航系统集成及器件研发、生产、制造,积极发展惯性导航产业。支持开展区块链、虚拟现实等底层技术研发,有序引培一批区块链、虚拟现实相关软件开发与信息服务企业。加速推动量子通信、区块链、惯性导航、虚拟现实等技术在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试点应用。

专栏2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塑魂”重点专项工程

开展工业互联网、5G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专项行动,推广工业互联网技术,支持开发5G、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产业链,重点推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发展,建立以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为重点的九江数字经济“新”产业,塑造九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之魂,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特色品牌。

重点任务1: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特色品牌

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推广工业互联网技术与“三产”融合应用,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特色品牌。

(1)紧抓工业互联网建设需求,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

——建设九江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结合制造业“智造”重点专项工程,依托九江工业互联网建设需求,重点引进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培育一批省级、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工业互联网网络服务企业和工业互联网安全服务企业,建立九江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和产业生态。

——建设九江工业互联网支撑体系。围绕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中对电子信息发展需求,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关联电子信息制造业,全面支撑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高端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推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提升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技术和软件支撑能力,以工业互联网应用需求反向推动5G、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依托我市电子电路、智能终端、LED半导体、新型光电显示等产业基础和优势,重点围绕工业互联网服务对电子产品需求,加快延链补链壮链,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关联电子信息制造业,提高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硬件支撑能力。

(2)推广工业互联网技术,深化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

结合工业发展“智造”重点专项工程,围绕我市重点工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的市场需求,引进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服务提供商。结合我市优势行业,全面推进工业互联网技术在农业、文旅、商贸等领域应用。

重点任务2:发展5G生态,塑造九江5G产业体系

开展5G创新发展专项行动,谋划开发一批5G应用场景,推进一批5G重点应用,引进一批5G产业链重点企业。

(1)优先谋划开放5G应用场景,建立5G业务生态

——5G+工业。鼓励石油化工、钢铁有色、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我市主导产业推进5G+高清视频、5G+AGV、5G+VR、5G+智能传感等融合应用,在石油化工、钢铁有色等流程型行业重点推动5G在物流及仓储、厂区车间巡检、关键设备状态监测、生产管理、远程控制、智能排产、预测预警、安全与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在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离散型行业重点推广5G+个性化定制模式,支持发展5G+工业互联网。

——5G+商贸。鼓励我市物流园区、重点港口、电商企业推进5G+物流机器人(AGV)、5G+高清视频、5G+导航等融合应用。在5G+智慧物流应用领域,支持重点推广基于5G技术的冷链运输管理、无人配送、货物识别、园区仓库智能安防、自动化分拣等5G应用场景。在5G+港口领域,依托沿江港区和沿鄱阳湖区港区两大港区,支持重点推广5G高清监控、货船高精度定位、港机远程自动化操控、自动化码头AGV。在5G+电商领域,支持推广5G+4K/8K高清视频、5G ﻩﻩﻩVR/AR在直播带货的应用。

——5G+文旅。支持庐山、鄱阳湖等重点景区推广5G+VR/AR景区全景直播、5G景区超高清视频全方位监测、5G+VR虚拟知识科普、5G巡检救援等场景应用。

——5G+农业。推动5G网络向农业地区延伸,部署基于5G的农业物联网。重点支持部署5G+4K/8K高清视频,实时对作物牲畜进行监控;探索5G+智能农机、5G+无人机在自动化耕种、喷药、采茶、植保等领域的应用。

——5G+城市服务。支持推广5G+VR、5G+超高清视频、5G+自动驾驶等在孪生城市、智慧医院、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领域的应用。

——5G+新能源。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探索5G+能源互联网示范区建设,推动新能源发电、多元化储能、新型负荷大规模友好接入,围绕智慧能源服务、“碳中和”港口、高可靠能源保障、多产业综合用能等领域,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能源互联网绿色经济新业态。

(2)重点引进5G产业链企业,建立5G产业生态

——重点发展5G终端。依托本地电子信息制造优势集群,积极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制造资源,重点围绕5G智能手机、5G智能家居、5G智能电器、5G半导体照明等本地具有一定基础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拓展5G终端产品链。依托本地行业5G应用场景终端产品需求,围绕小型化基站设备、5G物流机器人、5G无人机、5G超高清设备、5G+VR终端等引进一批5G行业应用终端。

——有序布局5G关键产业链环节。推动本地电子电路材料、新型光电显示等电子信息制造环节向5G产业链升级。依托九江石化等本地企业5G发展需求和5G终端产业链共性需求,积极引进5G传感器、5G通信模组、行业网关、高频元器件等产业链环节。

(3)强化技术攻关,探索建立5G创新生态

——建设5G公共服务平台。重点依托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引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中科院等5G创新资源,创建5G创新应用中心,推进5G服务诊断、产品测试认证、标准制定、人才培训等,提高产业发展综合服务水平。

——5G应用技术创新。挖掘九江石化等本地企业应用需求,依托华为、京东、浪潮以及德福科技、科翔电子等本地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积极引进国内5G设备制造商,共同开展面向工业、商贸、文旅等应用场景的应用服务软件和解决方案,探索推进5G关键应用技术、5G基础产品和装备的创新研究。

重点任务3:发展人工智能生态,塑造九江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开展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专项行动,打造人工智能的创新链、应用链和产业链。

(1)重点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强化创新引领

——增强人工智能技术能力。依托九江学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九江电大等本地高校,联合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加大人工智能基础学科建设,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研究与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点突破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数字图像处理、语言识别、智能判断决策、机器学习等核心应用技术。

——建设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发挥九江市制造业产业基础,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区,搭建人工智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人工智能赋能中心、企业咨询服务平台、人才培育基地、新业态培育平台等,整合产业上下游链路,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支持建设华为九江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2)挖掘重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推进应用示范

——人工智能+制造。积极引导市内制造企业建设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动计算机视觉、数字图像处理、智能判断决策、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在工业制造的广泛应用,实现自动化生产、在线智能化识别检测、产品质量实时控制。推广应用智能机器人、智能船舶、智能控制、智能仓储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装备。

——人工智能+航运。依托沿江港区、沿鄱阳湖区港区以及市内电商物流园区,鼓励人工智能算法在资源调度、预测预警等方面的应用,提高物流业数据智能化、网络协同化和决策智能化水平。推动建设智能仓储中心,布局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

——人工智能+公共服务。推动人工智能与“教学练测”4方面融合应用,探索AI智能机器人在智慧教学应用,开展语音测评、自动打分和纠错。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开展远程健康管理、远程门诊、远程居家看护等智能诊疗新服务,推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远程诊疗设备、医用可穿戴设备、体外诊断设备中的应用。

(3)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建立产业生态

——智能机器人。依托我市雄厚工业、商贸物流、港口基础,以九江经开区、柴桑区、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等为聚集区,支持九江消防装备、瑞斯科救援、中信重工开诚机器人、清研智虎机器人等企业加强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和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及关键技术研发,提高焊接、装配、喷涂、搬运、检测等智能工业和物流机器人系列化产品开发能力。

——人工智能终端。依托本地市场需求,加快引进智能税控机、智能卡、智能仪表、智能交互一体机、多功能无人机等产品;积极引进可穿戴设备、智能诊断设备等。布局建设无人机产业园。

——智能船舶。鼓励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九江中船消防设备有限公司、江西中船航海仪器有限公司等发展智能船舶、无人船。

——人工智能服务。重点围绕本地石化、钢铁、装备、纺织、食品等本地工业企业以及公共服务智能化需求,依托华为、浪潮、商汤科技等市内外人工智能服务企业,加快引进培育一批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服务商,开发人工智能服务产品。

重点任务4:积极培育量子通信产业,加快前沿产业布局

全力打造“一网、一站、一云、一平台、一基地”。组建一张量子通信网络,接入量子通信“武合干线”,融入“星地一体”国家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建设华中区首座“墨子号”量子卫星地面站,为“星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建设打造示范工程。建设华中区首朵量子可信云,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领域构建立足九江面向华中的以量子可信监管云为核心的政务及企业服务信息安全托管体系。结合九江本地九江石化产业资源,打造全国首个基于量子安全的能源(石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引入基于量子通信的研发机构、设备制造公司、网络运营公司、量子通信上下游产业,对接中科院产业资源,引入江西省内信息安全企业,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产业基地。

(二)做强电子信息制造优势集群

坚持“一带三引擎多基地”的发展思路,深度融入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重点依托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三大引擎平台,辐射带动周边区县集聚区建设,积极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产业要素集聚,形成差异化、特色化、互补联动、协调共享的优势集群发展态势。按照“龙头引领、技术支撑、园区承载、集群带动”的实施路径,加快构建电子电路、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新型光电显示为主导的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发展PCB、新型电子材料、集成电路设计与封测、智能家居、半导体照明、新型光电显示等细分领域。

表4:重点电子信息制造业区域布局重点

区域/区县

产业布局重点

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电子电路材料、智能电器、半导体封装、LED、OLED、量子通信

鄱阳湖生态科技城

中高端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超高清视频终端、医疗健康设备

共青城高新区

智能手机配套、可穿戴设备、OLED、TFT-LCD、智能传感器

瑞昌市

LED显示屏及照明、智能家居

武宁县

半导体照明、智能家居

修水县

机械电子

永修县

智能装备产业

紫桑区

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照明、电子材料、通信设备、IT设备

德安县

电子配件、触摸屏及电子显示屏模组、光伏组件

湖口县

锂电池、半导体封装测试、智能家居

彭泽县

电子膜材料、LED照明

电子电路。积极融入万亿级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重点发展PCB、新型电子材料、集成电路设计与封测,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行业竞争力。PCB领域,引导德福科技、科翔电子、仁创艺电子等企业开展PCB工艺改造,加快发展柔性PCB、高密度互连板、特种PCB等高端PCB产品,引进一批新型金属基板、陶瓷基板、复合基板等配套企业,推进PCB产业链升级。在新型电子材料领域,以九江天赐、德福电子、晨光材料等龙头企业为带动,重点发展氟硅新材料、稀土发光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锂电池电解液材料、锂电池隔离膜等,推动电子材料产业链高端化发展。在集成电路设计与封测领域,支持福建中环、九江正启、江西天漪半导体等本土企业联合省内外科研机构开展集成电路相关技术攻关,拓展无线充电芯片、低功耗蓝牙芯片、触控芯片、触控显示整合芯片等设计领域,重点开展自动焊线为第二点压球焊接方法、先进的铜线焊接技术、先进的多芯片组件封装等技术研发,强化本地芯片设计和封测技术水平,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智能终端。紧抓技术迭代和产品换代市场机遇,依托智能制造终端产业园、IPRO智能终端生态链产业园、德汇通LED显示屏及智能终端产品制造基地、彭泽县移动通讯智能终端及周边配套产品生产基地,推动智能电器、智能家居、移动智能终端产品链和产业链升级,构建智能终端特色产业集群优势。在智能电器领域,加快推进恒通自控、瑞智机电、TCL空调、艾美特电器等龙头企业扩产达产,引进培育一批配套企业,优先支持瑞智机电、恒通温控、金翔精密、富尔康、维尔信等本地企业发展壮大,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智能家电产业园。在智能家居领域,重点依托中林智能家居产业园,吸引智能传感器、物联网、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企业进驻,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能家居产品中的集成应用,大力发展智能仪表、智能门锁、电源环境控制等智能产品,培育壮大本地智能家居市场。在移动终端领域,发挥共青城国家高新区的发展优势,依托智能手机配套产业基础,围绕中高端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超高清视频终端、医疗健康设备等新型移动终端产品,搭建一批移动智能终端产学研创新合作平台、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推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落地,打造集研发、设计、软件开发、整机制造、配件生产到销售、物流、售后服务于一体全产业链,集群式承接长三角地区智能终端产业转移,建成移动智能终端产业新高地。

半导体照明。依托瑞昌市和武宁县LED产业集群优势,加强技术攻关、产品创新和应用领域拓展,打造长江经济带(瑞昌)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和江西(武宁)绿色光电产业基地。着力突破分子束外延技术、芯片级封装技术、功率型封装技术、直接镀铜基板技术、陶瓷基板技术等关键技术瓶颈,提高LED生产良率和发光效率。重点发展砷化镓LED、硅基LED等芯片产品,蓝宝石、砷化镓、硅基LED等器件产品,以及封装设备、荧光粉、引线等配套产品,丰富和完善产品结构。鼓励领航集团、瑞祥照明、昌光照明、静宇鑫照明、金莱特电器等领军企业重点瞄准国内外高端LED细分市场,积极拓展智慧路灯、景观照明、智慧照明、植物照明、体育照明、防爆照明等新型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业务市场边界,培育新业务增长点,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新型光电显示。针对LCD、AMOLED面板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光电显示上游关键材料和器件,改善面板工艺,培育新型显示技术与产品。支持维信诺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加快发展8.5代以上玻璃基板、高性能液晶材料、彩色滤光片、偏振片、掩膜版、柔性基板、有机发光材料、靶材等上游关键材料和器件,提升TFT-LCD、AMOLED产业配套能力,为南昌光电产业、武汉汽车电子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企业提供配套。LCD显示方面,以低温多晶硅、氧化物等先进背板技术为基础,着重发展4K/8K、高分辨、低功耗、窄边框的40英寸以上电视面板以及用于车载显示、曲面显示等小尺寸高端显示面板;AMOLED显示方面,着重发展高分辨率、低成本的6-14英寸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以及55英寸以上大尺寸显示面板,推动可折叠显示、柔性显示等新产品发展。

专栏3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固本”专项工程

到2025年,做大做强九江经开区电子电路集聚区,加快建设湖口县打造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电解液材料生产基地、中林智能家居产业园打造成全省知名智能家居产业基地。

电子电路材料。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专用材料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推进德福科技、生益科技、鹏博辉电子扩大电解铜箔、挠性覆铜板层、电子级玻纤布等电子电路材料产能,加大招商力度,做大电子电路材料产业园。

锂电池材料。依托九江天赐、九江冠力、英利能源等进一步发展电解液等材料,推进龙山基地等电解液项目建设,着力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发展新型高电压正极材料、高比能量正负极材料、高电压电解液等关键材料,扩大锂电池材料产能。

智能电器。推进恒通自控、瑞智机电、TCL空调、艾美特电器等龙头企业扩产达产,引进培育一批配套企业,推动智能电器产业延链补链壮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智能家电产业园。

智能家居。重点依托中林智能家居产业园,推进新一代数字技术和智能家居产品融合,加快无线射频、电力载波、嵌入式系统等智能家居集成平台用先进技术的研发,实现一站式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拓展我市智能家居产业链。支持银河表计、博远科技、江西福兰阁等企业开展智能家居产品研发,提升家电、水电气仪表等产品的智能水平。

LED。支持发展砷化镓、硅基LED等芯片产品、器件产品,引进发展封装设备、荧光粉、引线等配套产品生产企业,拓展智慧路灯、景观照明、智慧照明、植物照明、体育照明、防爆照明等新型应用领域。

新型光电显示。推动维信诺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8.5代以上玻璃基板、高性能液晶材料、彩色滤光片、偏振片、掩膜版、柔性基板、有机发光材料、靶材等上游关键材料和器件。加快布局4K/8K、高分辨、低功耗、窄边框的40英寸以上电视面板以及用于车载显示、曲面显示等小尺寸高端显示面板以及高分辨AMOLED显示面板、可折叠显示、柔性显示。

(三)补强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坚持“应用导向、特色推进”的发展思路,深化实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培育工程,发挥我市“大工业、大应用”所带动的软件与信息服务潜在市场优势,加快推进软件产业与互联网、物联网、5G、量子通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应用,打造“工业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三个细分领域高地,有序发展基础软件,补强信息产业“软服务”短板,持续推动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优化。到2025年,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工业互联网软件支撑能力全面提升。

工业软件。面向石化、轻纺等我市优势产业,重点依托浪潮、国科科技、赛博云科、城众陶联等市内软件服务商,积极对接中科院、清华、哈工大等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加快引进培育一批面向流程性行业的工业管理、知识图谱、流程控制以及面向离散型行业开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深度学习算法、营销服务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逐步形成工业应用软件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一体化发展模式。支持市内工业企业布局工业软件“云化”新业态,推进工业软件从相对简单的管理软件云化迈向重量级的设计和制造软件云化,推进现有工业软件向云端迁移部署,支持赛得利等行业龙头企业选择直接构建云原生产品。

应用软件。抓住我市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需求,面向政务、金融、医疗、教育、电商、物流、港口、文旅的信息化建设,对接浪潮、京东、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及其生态圈,引进、培育一批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围绕物流、医疗等具有一定应用软件基础的领域,支持中宝物联、亿创孵化器、鄱湖蓝湾数字科技、中科迈德等本土平台型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条件支持企业“走出去”。依托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重点围绕电商、直播、短视频等领域引进一批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

信息安全产业。依托鄱阳湖生态科技城蓝湾数字小镇等地,对接阿里云、华为、联想、中国电子、中国电科、浪潮等龙头企业,以数字政府、智慧城市、产业大脑等可信安全需求为引,建设以信创为重点的信息安全产业园,打造江西信创云品牌。依托华为(江西)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中心,建设鲲鹏适配实验室、鲲鹏产业学院和社会培训基地,引进鲲鹏计算产业链生态。围绕本地市场需求,支持海盾信联等本地信息安全企业做大做强,面向城市安全、数据安全和面向石化等市内重点传统工业的工控安全,引进一批高校及科研院所和信息安全龙头企业。

四、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打造产业数字化示范区

把握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03专项)在我市推广应用的契机,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技术、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数据赋能,推广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新经济。实施制造业“智造”重点专项工程,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和我市重点制造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我市传统工业智能化发展水平;实施数字商贸“数通”、智慧文旅体系“重构”等重点专项工程,加快推进我市优势服务业生产模式创新,提高服务业发展效能;实施智慧农业“提质”重点专项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推广精准养殖、数字渔场、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加速打造数字化新农业,全面建设江西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一)推进制造业“智造”

实施制造业“智造”重点专项工程,按照“产业提档、平台赋能”的实施路径,在我市优势制造业领域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部署二级节点,建设九江市工业大数据中心;重点围绕石油化工、钢铁有色、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优势领域,坚持“产业带动、示范引领”的发展思路,打造一批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试点示范,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到2025年,建成省级智能制造先导区,建成5个重点制造业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1加速推进重点制造业领域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

围绕网络、平台、安全,推进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围绕我市优势制造领域,构建以平台为核心,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企业上云、工业APP培育为支撑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逐步推进我市制造领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实现对制造业全面赋能。建设省级化工行业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园区运营、协同办公、产业链协同、安全生产等创新融合,打造我市制造业服务能力底座。

建设工业互联网网络。围绕设备网络化改造、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标识解析建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等领域,加快推进九江经济开发区、共青城市国家高新区等园区建设5G、高质量外网、NB-IoT等高水平工业互联网网络。设备网络化改造方面,推动装备、石化、食品等重点行业的领军企业加快部署智能传感器、通信模块,对具备条件的设备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实现设备互联互通,支撑多元数据采集。企业内外网升级方面,支持企业运用5G、时间敏感网络(TSN)、边缘计算等技术,对内部网络进行IP化、光网化、无线化、扁平化和柔性化改造,推动信息技术(IT)网络与生产控制(OT)网络融合,提升企业内各环节网络化水平;鼓励龙头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深入合作,利用软件定义网络、网络虚拟化等技术对现有公众互联网和高性能专网进行升级改造,提升高质量外网覆盖率。标识解析建设方面,支持石化、钢铁、装备、纺织等领域的龙头企业牵头建设标识解析体系,推进二级综合节点、递归节点和行业节点建设,拓展网络化标识覆盖范围,促进供应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的精准对接,打造基于标识解析的多源异构数据共享、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应用,优先在有机硅、玻璃纤维、植物纤维等新材料行业先行应用。推动5G+工业互联网,在九江石化、城门山铜矿、星火有机硅厂等“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企业的带动下,加快5G全连接工厂建设,深化5G在环境监控与巡检、物料供应管理、产品检测等领域的应用。

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围绕石油化工、钢铁有色、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羽绒及服饰等行业,支持领军企业牵头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垂直行业制造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大力推进企业上云计划,以基础设施上云、平台系统上云、业务应用上云、设备产品上云、制造能力上云为重点,有序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支持石化、钢铁等大型企业建立私有云,部署数据安全要求高的关键信息系统;支持中小企业依托公有云平台,按需租用存储、计算、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应用设计、生产、营销、办公等云服务,降低数字化转型一次性投入成本。加快推广工业APP依托九江市工业互联网协会和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九江分院开展平台技术研发、工业APP开发及解决方案推广,加快突破数据集成、平台管理、开发工具、微服务框架、建模分析等技术,开发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全面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和经营管理等制造业关键业务环节的重点需求。

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面向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安全生产需求,加快建立涵盖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多层次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九江市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和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开展安全风险监测、态势研判、预警通报、应急管理、安全检查等工作,强化工业控制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能力。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工业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网络安全厂商联合建立工业互联网全产业链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切实保障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交换、删除等全生命周期安全。

2全面推进智能制造

面向石油化工、钢铁有色、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全过程的综合集成应用,推进制造技术突破、工艺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泛在感知、数据贯通、集成互联、人机协作和分析优化,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和全市智能制造水平,每年重点支持培育1-2个智能制造应用推广较好的工业园区。

推进数字化研发设计。在产品研发与设计环节,围绕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目标,依托九江经开区重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以研发设计模式创新为突破口,加快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生产,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鼓励中船九江海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九江如洋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协同研发设计平台,发展众包设计、网络协同研发、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研发设计模式,依托平台打通设计、工艺和制造环节的三维数据链,促进工艺知识在多品种、小批量环境下的制造资源协同优化和场景化设计,支撑企业组织实施异地研发作业的协同操作和并行工程,实现各项设计工作在跨部门、跨企业、跨区域的同步进行,保障设计方案的协调与适配,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和产品品质,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推进智能生产。在生产制造环节,推动我市传统优势行业龙头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企业生产环节智能化改造,全力推进中科神光、泰博新能源、聚丰美医药、山源宝保健品、瑞斯科智慧应急救援装备等投产和在建项目数字化应用示范,进一步提升生益科技、德福科技、巨石集团智能化水平,提倡机器换人,打造一批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试点示范,提高生产效率。面向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离散型行业,引导企业全面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推动生产设备向全面感知、设备互联、数据集成、智能管控等方向升级,促进生产过程的精准化、柔性化、敏捷化,实现企业级生产计划、车间级生产调度、生产现场操作等多层集成、实时控制、在线优化、资源配置和闭环管理。面向石化、钢铁、新材料、新能源等流程性行业,加快推广部署普及推广分布式控制、先进过程控制等自动化技术和边缘计算系统,打通生产现场数据、企业管理数据和供应链数据,推动生产制造、质量控制等系统的全面互联和有效集成,促进计划排产、加工装配、检验检测等环节智能协作,为物料库存与现场精准协同、管理与制造无缝衔接和企业智能化决策提供支撑,实现生产过程各环节的集约高效、动态优化、安全可靠和绿色低碳。

推进智能化经营管理。在经营管理环节,支持我市食品、服装等产品日益丰富、客户群体数量庞大的优势行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全面打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资源,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的深度优化和智能决策。鼓励中粮集团百亿产业园、江中食疗产业园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扩大追溯体系覆盖面,全方位覆盖食品生产加工供应、智能仓储、流通销售、餐饮服务等领域,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食品质量追溯体系。鼓励鸭鸭集团、回圆服饰等龙头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设计、生产、采购、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基于平台的上下游数据协同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关系,结合库存情况动态调整生产计划和采购流程,有效降低调度成本,提升库存管理、销售与分销流程的效率,实现供应链的客户、供应商、分销商、物流商、品牌生产企业、消费者以及配套企业资源共享与效率协同。

推进智能运维服务。在设备运维环节,支持石化、钢铁等行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工业设备和产品状态在线监测、故障在线诊断、远程运维、预测性维护和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等服务,提升高价值设备的运维能力。鼓励九江石化、九江萍钢等领军企业开展主动预测性设备维护的模式创新和转变,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对设备设计数据、环境数据、运行数据、运维档案、设备效率等数据资源进行全面采集和分析,实时监控并反馈设备状态及故障信息,形成基于数据分析与反馈的设备维护与事故风险预警能力,为用户提供在线监测、故障精确诊断、维护检修措施指导、智能备件整合、信息推送等增值服务,有效减少设备维护成本和故障时间,提高设备运行精度和效率。

专栏4 工业发展“智造”重点专项工程

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全面赋能我市重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建成5个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以上面向全国的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全市统一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培育10户省级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00个市级智能示范工厂、300个市级智能示范车间;打造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重点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5%以上,形成一批网络协同研发、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柔性制造等新模式新应用。

石油化工。建设石化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进九江石化产业园、江西永修云山经济开发区星火工业园、江西彭泽工业园区矶山化工园、九江市濂溪区化纤工业基地等化工园区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搭建涵盖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等环节的危险化学品全产业链协同平台,提升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质量控制与溯源、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钢铁有色。建设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湖口县九江萍钢、江铜铅锌,柴桑区华林特钢集团等钢铁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加快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智能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打造以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在线服务生态系统,推广自动测温取样、板坯自动清理、原料分拣、切割等机器人。

装备制造。支持中船九江海洋装备、同方江新造船、东盛机械、九江精达、乔扬数控等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提升示范工程,推进拓展智能装备的远程运维、共享制造、定制化信息服务等各类新型服务模式。建成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

食品工业。建设食品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支持中粮集团百亿产业园、江中食疗产业园推进园区内食品制造智能示范工厂建设,部署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智能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设施,建设“原辅料—预处理—成品加工—仓储”为一体的生产管理通路和覆盖生产、流通、销售等重点环节的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将工业互联网标识与产品“一物一码”相结合。

纺织服装。建设纺织服装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化纤、茧丝绸、棉纺织、羽绒服装等重点行业,支持鸭鸭集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共青分院、共青城羽绒制品检测中心、江西服装学院共青研究院等平台等联合建设一批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支持赛得利(中国)纤维有限公司科研中心建设,培育云设计、柔性定制、个性化定制、智能销售等新业态新模式。

(二)培育新型数字商贸

坚持“引培结合、创新特色”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数字商贸“数通”重点专项工程,围绕航运物流、电子商务领域积极推进商贸数字化融合发展,充分释放商贸物流在促进生产、拉动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按照“设施完备化、主体多元化、商品特色化”的实施路径,依托区域航运中心、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与商贸物流深度融合,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商贸物流龙头企业,推广运力众包、多式联运等物流新模式,以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为切入点,打造特色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形成全市电子商务产品优势和规模优势。到2025年,打造立足全省、服务长江中上游区域,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辐射长江经济带的区域航运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跨境电商物流中枢。

智慧航运。以智慧港口、智慧物流建设为核心,着力完善航运物流基础设施,强化航运物流产业链体系,探索航运物流新模式,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航运物流、港口运营的深度融合,推动九江航运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化设施设备与航运物流、港口运营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物流数字港,推进仓储、车源、货源等资源整合共享,实现港口生产智能化、服务柔性化、管理精细化。吸引国内外知名大型货代企业、物流企业在九江设立区域总部、采购中心、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培育一批3A级以上物流企业,重点支持上港集团九江港务、赤湖航运全产业链基地、网营物联智慧供应链物流园等重点企业争创5A级物流企业,重点支持航运服务中心、城西港区铁路专用线物流平台等项目建设,提升九江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承载能力。在石化、新能源、食品等行业推广应用鼓励智慧物流平台、运力众包、多式联运、共同配送等物流新模式,大力发展化工物流、冷链物流、新能源物流、高铁货运物流和电商物流;支持联盛、新雪域等骨干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构建城乡高效配送体系,开展无人机、无人车、社区智能快递柜等智能化物流作业,全面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电子商务。继续实施全域电商赋能行动,培育特色电商品牌企业,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商务集群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加快推动永修亮朵数字经济电商产业园、5G网农电商产业园、龙工场(九江)跨境电商总部经济中心、共青城市跨境电商产业园、九江经开区海淘跨境电商产业园、九米穗仓跨境电商产业园、海淘产业园、西子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加快推动传统商贸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本地百货商场、连锁企业、专业市场等传统流通企业依托线下资源优势开展电子商务,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加强与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合作,结合九江地域特色和产业特点,建设集商品交易、物流快递、研发设计、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电子商务园区,鼓励赛得利(中国)纤维有限公司、九江财兴卫浴实业有限公司等出口企业在知名电商平台打造出口产品内销专区,支持区内企业利用各类跨境电商平台,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构建“九江产”、“九江造”多元化采购和销售渠道,带动当地农特优、纺织服装、电子电器等名优特产热。支持电商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在各县(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电商直播基地和孵化中心,大力发展直播带货、网红经济、同城团购等新型营销模式。依托九江开放口岸、九江综合保税区和中国(九江)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建设,积极开展跨境电商精准孵化、供应链担保等服务;推进实体零售企业与跨境电商进口企业开展进口商品采购供应链合作,设立形式多样的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扶持商品零售出口企业通过规范的海外仓、体验店和配送网点等模式,融入境外销售体系,鼓励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注册国际商标,创立国际自主品牌。

专栏5 数字商贸“数通”重点专项工程

到2025年,全市网络零售额突破300亿元,具备一定规模的跨境电子商务品牌企业200家以上,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5个,电商服务体系覆盖90%以上行政村,争创1个国家级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指标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智慧港口。推进九江港彭泽港区红光作业区、上港二期加快建设智慧港口,加强基于物联网的航运基础设施和交通状态感知等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完善港口基础数据智能感知和采集,推进智能化、自动化码头建设。开展大型港作机械自动化改造,加快建设集装箱、大宗散货码头智能调度、智能装卸、智能闸口和精准计量等系统。推进重点港口企业建立云服务数据中心,推动港口基础设施与信息、网络、新能源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实现大宗货物和危险货物等重点作业区域全面感知、传输网络全覆盖。到2025年,港口重要区域、重点位置视频动态监管实现100%全覆盖,完成港口之间和各产业园区的之间的互联互通新基建建设。

智慧物流。重点支持庐山市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智慧物流建设项目、智慧物流信息总部、江西供销(共青城)冷链物流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国控昌盛物流港项目、德安县城乡高效物流配送和智慧零售、城西港区铁路专用线物流平台等一批智慧物流项目建设。支持临港综合物流园、九江林安现代智慧物流园、白杨货运物流园搭建数据中台,推进建设企业数字物流平台,引导园区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应用,提升仓储物流效率、保障物流安全、实现园区高效运行。鼓励本地传统物流企业积极利用无线射频、5G、物联网、北斗导航、数据库、云平台、仓库管理系统等技术开展智能化升级,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向数字物流互联网平台企业转变。到2025年,完成市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交通、邮政等行业数据交换节点建设,建成一批物流园区数据中台和企业数字物流平台。

跨境电商。抢抓九江市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机遇,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江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载体,积极引进京东、苏宁易购等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入驻,构建“政府+商户+合作社+网店协会+电商平台”的多方负责品控机制。依托阿里巴巴、京东等龙头企业的海外仓储资源,借助驻外商会企业创建的海外仓基地,组织九江有实力的外贸企业到海外仓开仓设点。建设沿江绿色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跨境电商物流中枢。重点推进龙工场(九江)跨境电商总部经济中心项目、共青城市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江西海淘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西子集团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九江九米穗仓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园区项目建设。

新零售。实施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示范工程,加快建设一批智慧商店、智慧商圈,积极推广智能便利店、自动售货机,加快推动阿里巴巴银泰百货新零售模式在九江落地,增强消费体验。创新无接触式消费模式,支持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整合实体商业资源,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无人零售等新零售业态。鼓励商贸综合体、特色商业街、专业交易市场等商圈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打造新消费场景。

(三)重构智慧文旅体系

做强我市国际知名山水文化旅游资源内核,充分释放“庐山天下悠”全域旅游数据资源价值。到2025年,建成省级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点),数字文化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形成“两圈两带”智慧旅游引领示范、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发展、文旅商高质量融合的智慧文旅新格局。

构建智慧文旅资源体系。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公共信息共享、旅游监管及安全应急管理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我市智慧旅游和旅游大数据平台与江西省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和智慧监管平台商业、文化、旅游等公共资源贯通互联。重点围绕景区、住宿、餐饮、停车场、一体化服务平台等场景提升智慧旅游平台能力,重构生产服务关系、制定自动化业务图谱、再造交易流程,推动本地实体企业通过智慧旅游平台数据资源和应用功能提供服务。推进文物资源数字化保护,持续开展文物数字记录,丰富数字文物档案。优化提升“自在寻游”小程序、“九江文化云”平台,加强智慧旅游平台(一期)运维和“自在寻游”小程序的推广应用,横纵向融合归集省、市、县(区)各级部门及文化场馆、景区(点)数据,全方位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提供电子导引、信息咨询、实时推送等服务,形成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总目录。

丰富智慧文旅体验场景。支持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开展智慧景区建设,推动市级博物馆和重要景区博物馆搭建数字博物馆,推进重点文旅场所实现智能导游、在线预订、智慧停车等智慧应用全覆盖。推动“八馆一院”等重点场馆提供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仿真体验、全息场景体验等服务,重点打造“共青城富华山红色VR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内容传播精细化与沉浸化。全面推动同文书院、烟水亭、庐山抗战纪念碑等文物保护单位开展非遗传承、文物古迹线上展示。开发全域旅游手机APP,实现线路规划、景点信息、车辆酒店、智能导游、电子讲解、投诉处理等全覆盖,统揽全市旅游资源出口,提升“一机在手、游遍九江”旅游服务质量。持续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数字信息服务集群建设,完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级文化活动中心智能终端设备。

发展智慧文旅新业态。支持文化场馆、文娱场所、景区景点、街区园区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县级以上文化场馆与4A级以上旅游景区推出在线虚拟游产品。支持企业开发网上游、手机游等时尚“网游”产品,利用动漫、微电影、短视频等讲好九江故事,打造旅游“超级IP”,形成线上线下互为支撑的旅游商业新模式。引导智慧文旅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旅游+平台经济”、“山水文化+传统工艺产品”等业态创新。促进数字文化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在线新经济结合,发展旅游直播、旅游带货、动景穿越、手游直播等线上内容生产新模式。推动文旅产业与周边酒店、交通协同发展,实现旅游资源、人流统筹调度、旅游保障服务的全链条数字化协同。推动沉浸式业态与景区景点、城市公共空间、特色小镇等相结合,开发沉浸式旅游演艺、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提升旅游演艺、线下娱乐的数字化水平。鼓励第三方机构通过智慧文旅平台拓展“互联网+旅游”服务应用,培育智慧文旅平台企业。

专栏6 智慧文旅体系“重构”重点专项工程

到2025年,创建2至3家Ⅲ级智慧景区,4A级及以上景区均建成Ⅱ级智慧景区,全市4A级及以上景区全部纳入省文旅厅智慧平台,3A级及以上景区实现电子闸机、视频监控、线上预约服务全覆盖,数字文化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开拓国际知名的山水文化旅游城市新局面。

智慧文旅新基建。实施九江“文旅新基建”建设计划,广泛利用5G、VR/AR、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文化和旅游行业的智慧管理与服务水平。在庐山、庐山西海、石钟山、富华山等重点景区,推广电子闸机、景区广播、触摸信息屏、信息发布LED屏、视频监控等设施,确保游客通过移动互联网便捷完成验票、信息查询等服务,推进VR/AR、5G、区块链的试点运用,积极创建全省Ⅲ级智慧景区品牌。

智慧文旅资源体系。通过智慧旅游平台、“文化九江云”总平台建设和完善,促进文化旅游数字资源汇聚与共享。推进文物资源数字化保护。加强景区闸机客流数据、景区视频监控、景区游客评价数据、景区新媒体宣传数据等监管与对接。加强星级饭店游客评价数据与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酒店口碑数据对接,星级饭店统计上报数据与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酒店季报年报数据对接。

智慧文旅体验场景。重点推动环庐山旅游经济圈、环庐山西海旅游经济圈、沿鄱阳湖旅游经济带、沿长江旅游经济带智慧景区建设,打造“八馆一院”高品质数字博物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应用。重点在4A级及以上景区实现“智慧监管,智慧营销,智慧服务”功能,提供电子门票、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实时信息推送、“云端”旅游等服务。培育智慧文化场馆,在实体博物馆中借助虚拟现实、3D技术的应用,搭建数字展厅,实现(数字化)藏品的现场展示;依托互联网,搭建网上虚拟博物馆,实现(数字化)藏品的“云展示”“云参观”。

智慧文旅新业态。依托九江恒盛科技园众创空间、九江792创意园、千艺267数字文创基地、广而易数字文创园、共青城臻曦文化园、瑞昌夏畈非遗小镇、鄱湖珠贝城等“文化+科技”园区,引导智慧文旅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江西飞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鼓励第三方机构通过智慧文旅平台拓展“互联网+旅游”服务应用,推动数字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智慧饭店,通过对饭店旅游信息的自动感知、及时传送和数据分析,实现自助入住和退房、客房多媒体自助服务、饭店智能客房控制、客房全网销售共享等功能。培育智慧旅行社,推动旅行社推广使用EPR管理系统,进行景区、酒店等资源有效整合,旅游产品线上线下多渠道分销,旅行社内部各项业务智能化管理。

(四)发展现代数字农业

统筹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北斗卫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流通销售等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培育形成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化、经营网络化和服务在线化的数字化新农业体系,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加快推进精准种养殖,大力推广精准种植试点,建设数据渔场,布局智能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推广无人机应用,开展对农作物生长、土壤资源、水体环境、渔产品等动态监测,提升我市种养殖智能化水平。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加快智能农机推广应用,在庐山云雾茶、宁红茶主产区推广使用采茶机器人。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农业电商平台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建设农产品经营流通网络,支持发展推广村播、“短视频+网红”、众筹认筹、基地直采等新型营销模式。支持通过旅游定制APP、网络平台和自媒体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模式,发展新零售、在线餐饮、在线旅游、在线娱乐、休闲娱乐等业态,规范休闲农业的信息化管理。加快推进彭泽县农业大数据中心、鄱湖晨晖现代农业数字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专栏7 智慧农业“提质”重点专项工程

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新一代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以提高农业生产数字化为目标,面向种植业、渔业、农业新业态等重点领域,推动农业装备智能化。到2025年,创建50个市级农业物联网示范区,建设省级5-10个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农业物联网。在粮食生产功能区、茶叶主产区、油菜主产区、水产养殖区、畜牧养殖区等区域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部署智能传感器和农业视频监控。加快推进无线网络、4G/5G向农田区域延伸覆盖,为农业数据信息的分析、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通信保障。继续完善九江市智慧农业综合管理平台、智慧农业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加强物联网信息的实时分析处理,实现农业管理决策信息化。

精准种植。依托彭泽智慧农业展示基地、鄱阳湖口田园综合体、修水县国家农业科技园、永修番茄小镇等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先在水稻、油菜、茶叶等优势领域推广精准种植。通过5G+4K/8K高清视频实时对作物进行监控,利用高精度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和智能气象站,远程在线采集土壤墒情、气象信息,实现作物“四情”监测、病虫害防治、水肥药一体化智能灌溉,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数字渔场。以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永修县等鄱阳湖区大宗淡水鱼产业集群为重点区域,建设数字渔场。推进部署水密封箱数据采集器,通过5G信号接收养殖场网箱回传的视频和网箱温度、溶解氧等数据,实现水体环境实时监控。推动配套巡检无人机、高清摄像头、循环水装备控制、网箱自动升降控制、饵料精准投喂、疫病预警系统等智能化设备的部署应用,实现设施渔业、生态修复、绿色智慧养殖有机融合。

智能农机。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在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瑞昌市建立智能农机示范点,推动北斗导航、智能监控等系统在农机上装载应用,积极部署“5G+智能农机”。支持永修县、都昌县、武宁县和修水县等粮食生产核心区,大力推广无人驾驶收割机、自动播种机、无人植保机,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支持庐山云雾茶、宁红茶主产区推广使用采茶机器人。

农村电商。立足市级和县级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依托乡村铺子、浔农汇、三品电商、村村通服、邮乐购等特色电商平台,推动庐山云雾茶、宁红茶、鄱阳湖小龙虾等特色农产品网络化销售。打造特色电商小镇(村)、淘宝村(镇),支持推广村播、“短视频+网红”、众筹认筹、基地直采等新型营销模式,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

休闲农业。重点支持环庐山都市休闲农业圈、昌九美丽休闲乡村走廊、沿长江休闲农业观光带、环庐山西海休闲农业度假区、环鄱阳湖滨水休闲农业游憩园、沿修河休闲农业康养带等地打造智慧农业、休闲度假、田园旅游、健康养生、商业商务、人文体验于一体的数字化休闲农业。

五、强力推进数字化治理,构建九江“智治”体系

围绕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带来的治理新需求,持续打造市域智治总架构,完善数字政府建设、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加快建设数字乡村,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城市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市域治理现代化,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治理体系。到2025年,全市数字化治理能力全面跃升,市县两级信息资源共享率100%,“赣服通”九江市县分厅上线政务服务事项5000个,打造3-5个智慧县城(区)试点示范,开展10个市级智慧社区试点,形成城市智治新模式。

(一)完善数字政府建设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创新扩大惠民惠企场景应用,打造数字政务服务新模式。

持续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提升“赣服通”服务功能,重点突出扩大企业服务、创新电子证照特色应用,推出更多事项实现“无证、减证、免证办理”,运用“区块链+政务服务”技术提升平台性能,构建平台运营新模式,打造全省“掌上办事”新标杆。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平台办理,全面推进“一窗受理”,全面实现“一网通办”。延伸建设“赣政通”九江市县分厅,按照省“赣政通”平台建设工作安排,深化“赣政通”市县分厅建设,加强应用系统整合接入,推动政务应用场景创新,不断提升平台服务集聚度,实现组织、沟通、协同、业务、生态在线化,打造新型数字化政务办公模式。

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搭建满足政务协同、物联感知、数据治理、AI赋能、应用生态等需求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升九江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确源授权、数据开放与治理等完整的数据管理能力,为数据流通、数据要素化、数据应用创新提供平台支持。构建以人口库、法人库、信用库、空间地理库、电子证照库、专题库、行业库等为核心架构的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建成高质量的政务数据资源中心,形成“数据超市”,实现“抽屉式”政务数据服务,面向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科学决策、乡村振兴、改善营商环境、发展数字经济等提供统一的数据资源服务,激发政务数据要素活力,促进产业数字化升级,提升政府服务、社会治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运用量子通信、区块链等技术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传输。

持续创新政务惠民惠企场景应用。深化多部门协同联办,推进“一件事”集成改革重点领域延伸扩面,加快实现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推进涉企服务改革创新,通过数据共享、流程优化等手段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推进数字化创新成果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围绕健康、教育、就业、社保、养老、救助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打通民生服务难点痛点堵点,促进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基层和特殊人群覆盖延伸,构建普惠均等的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体系。

(二)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加快“智慧九江”建设步伐,建设“城市-县城-社区”三级新型智慧城市体系,打造城市治理新模式。

打造集约共享的城市数字设施。按照“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的原则,打造智慧城市数字底座。系统规划“城市神经元系统”,科学部署视频图像、监测传感、控制执行等感知终端,推动城市公用设施、建筑、电网应用智能化改造,实现城市要素全面AIoT化,构建覆盖城乡的智能感知体系。积极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围绕数据协同、技术协同、业务协同,汇聚政务服务、城市运行感知、市场与社会主体等多源异构数据,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规范、调用规则,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平台数据对接。积极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时空平台、公共技术支撑服务平台等,探索发展数字孪生城市。

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围绕提升城市品质与功能,以城市大脑为统领,协同推进智慧环保、智慧诚信、智慧安全、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住建、智慧治安、智慧民生等建设,提高城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以网格化管理平台为基础,在市、区(县)、街镇(乡)、社区(村)建设四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行“多网合一、一网统管,信息共享、联动处置”机制,推动与职能部门的深度融合以及与区(县)、街镇(乡)、社区(村)的有机衔接并快速处置。强化数字生态监管系统建设,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河湖长、林长制信息平台,对重点污染源、水气声环境等监控要素进行全面感知,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完善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动市场监管、税务、法院、生态环境等部门社会信用信息共享,综合分析市场主体的各类行为数据,提高政府事中事后监管水平。推进“雪亮工程”、智慧城管、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等建设,提升政府治理成效。

推进基层治理智慧化。以充分共享市级资源为原则,树立集约节约的理念,推动县域城市智能化改造,支持有条件的区县依据自身城市规模和发展特点有序开展智慧县城建设。开发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推广社区服务管理的智能化应用,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智慧社区,打通城市智慧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小区、物业、街道、政府等多级多端互联互通和及时响应,评选并推广一批智慧社区示范场景建设。

(三)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

全面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发展,大力支持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普及数字化应用,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现代公共服务产业体系。

智慧交通。完善九江市智能交通综合指挥集成平台功能,依托“智慧九江”城市大脑,统筹推进智慧交通城市大脑和交通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路网智能监测、人车路智能管控、路网应急指挥,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快部署智慧信号灯、智慧停车、港机远程自动化操控、自动化码头AGV等交通智能化设施,稳步推进智慧公路、智慧民航、智慧港口等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永修县中车智能交通产业园、鄱阳湖生态科技城滴滴数字交通示范等重点项目建设。发展智慧化出行服务,推广交通诱导、无感支付、停车导引、线路规划、车辆调度等智慧应用场景,便利民众出行。推广客运扫码乘车功能,到2025年,全市重点县区道路客运交通联乘实现扫码乘车功能,市区实现客运智能化(Mass)定制服务。

智慧医疗。推进医院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推动智慧医院建设,提升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等线上服务便捷化智能化水平。全面完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远程医疗系统、区域监管系统、公共健康服务系统等项目,建立各县区级虚拟平台,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全覆盖,促进业务应用服务管理一体化,推动居民健康信息、诊疗信息以及检验检查结果在各级各类医院共享。进一步整合远程医疗资源,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应用。加快完善居民电子健康码建设和电子社保卡应用,推动电子健康码和电子社保卡在卫生健康行业内一码通用、一卡通行。全面优化“健康九江”APP和公众号,提供挂号、排队、就诊、收费、家庭医生、在线药品等全流程线上服务。到2025年,智慧医院建设覆盖率达到100%。

智慧教育。依据“智慧九江”总体规划,围绕教育行业的应用需求,建设“教育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教育大脑)”“教育物联网及网络安全工程”“智慧教学应用平台建设”等重点项目,丰富基础教育数字资源体系,完善教育资源和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以“三个课堂”为重点,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教育专网建设和学习环境的智能化改造,推广远程教育、在线教育、智慧教管等教育新业态。建设智慧课堂,推进VR,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应用,打造“5G+人工智能+教育”试点,为中小学校提供新技术、新理念应用场景的模拟应用展示服务,在教育大数据的基础上研发针对中小学教学的知识图谱,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决策深度融合,实现九江教育的“智慧赋能”。到2025年,智慧校园建设覆盖率达到100%。

(四)建设数字乡村

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加快部署完善乡村生活服务智能设施。通过数据的整合共享,建立智能化的乡村服务体系,提高农村数字化治理水平,实现精准高效的治理目标。到2025年,建设3-5个省级数字乡村示范,争创1个国家级数字乡村示范。

继续完善信息进村入户建设。加快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建设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提升全省自然村组通宽带网络覆盖比例。继续建设益农信息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配备益农管家服务系统。通过线下站点、线上平台、开展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实现农业技术服务、农资供应、农村物流、乡村旅游、普惠金融等服务网络化。

大力推进生活服务设施智能化改造。部署环境监测传感器和垃圾智能化无害化处理设施,推进农村垃圾、污水、空气等智能化治理。推广应用“万村码上通”管护平台,打造数据动态化、场景可视化、应用智能化的数字乡村管护模式。在全市推广武宁县农村人居环境信息化服务平台,支持武宁县建设乡村环境智能化试点。持续提升农村中小学、医疗卫生机构光纤宽带、5G网络接入能力,加快为农村薄弱学校、教学点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逐步推广使用物联网、AR/VR、人工智能等新型教学终端设施。

提高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推动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继续完善“12316”三农热线专区,促进平台向乡镇延伸,扩大服务对象,创新服务内容,充分利用智慧农业的远程诊断服务,组织农业生产各领域的专家送技术到“田间地头”。推进乡村公共管理数字化建设,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实现省多功能农村便民公共服务平台行政村全覆盖,推进各乡镇建设网上政务服务大厅、自助服务一体机,推动农村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实现涉农政务、村级事务、乡村社保的数字化服务。开展乡村公共安全数字化治理,推进农村地区“雪亮工程”建设,实现城乡治安防控一体化,促进城区信息化网格治理模式逐渐渗透到农村地区。

专栏8 数字化治理“智治”重点专项工程

统筹统建数字化治理基础设施,建立全域协同的“智治”新体系,构建数据驱动治理的新格局。

数字政府。打造全市统一政务数据资源中心,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构建全域智慧的协同治理体系。持续构建数据驱动治理的新格局,完善数据共享开放平台,持续推动政务信息化统一购买政务云服务,整合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资源,推动政务数据有序开放应用,开展政务服务、城市管理、基层治理数字化应用示范,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开发和创新。

城市智慧管理。重点推进城市数据中台和CIM平台建设,建立信息采集、更新、管理和维护相关运行机制,建立多种方式的“空间数据共享”新模式,创新二三维一体化的空间数据标准体系,做好资源规划、住建、城管、公安、应急、政法等部门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共享支撑服务,探索建立数字孪生城市。推进市域内县城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打造3-5个智慧县城(区)智慧化改造试点示范,争创省级智慧县城试点。全面推广5G+智慧社区建设,开发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推广智慧社区应用打造10个以上市级智慧社区试点,努力争取省级智慧社区试点工程。

公共服务数字化。统筹推进智慧交通城市大脑和交通大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智慧公路、智慧民航、智慧港口等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交通智慧应用场景。全面完成九江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二期建设,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全覆盖,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加快完善居民电子健康码。建设“教育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教育大脑)”“教育物联网及网络安全工程”“智慧教学应用平台建设”等重点项目,完善教育资源和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智慧课堂,打造“5G+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实现九江教育的“智慧赋能”。

数字乡村。实施信息进村入户整体推进示范提升工程,大力推进生活服务设施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万村码上通”管护平台,推动农业农村现有信息化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整合,有序推进乡村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的数字化治理,实现涉农政务、村级事务、乡村社保的智能化服务,建立现代乡村服务体系,实现精准高效的乡村治理。

六、构建要素支撑体系,提高数字经济发展保障能力

加强数字经济要素支撑体系建设,围绕构建创新要素、设施要素、数字要素、人才要素四位一体的要素支撑能力建设,打造高水平要素支撑和资源配置体系。

(一)加强创新要素支撑

打造国家、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依托全市龙头骨干企业和科研机构,深化与中科院、工程院等“国字号”研究机构及知名企业合作,高水平建设中科院庐山植物园。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究平台,高质量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积极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依托九江市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激发数字技术创新活力,搭建具有九江特色的创新优势载体,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发展。组织实施一批市级重大专项,在VR、物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通信、智能制造等领域打造一批支撑重点产业发展的试验验证平台,提升前沿技术供给能力。“十四五”期间,力争建成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先进产业创新基础设施。

推进科教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本地高校创新能力提升为根本,以合作引进补创新短板为重点,以产学研共建为原则”,推进科教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动九江职业大学、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九江学院等本地高校加快构建以科研装备、科研资源配置、人才培育为核心的科教基础设施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数字科教设施和仿真示范实训基地,推动基础研究设施共享,构建与社会资源开放互通的科教环境。瞄准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围绕5G、人工智能、化工、数字商贸、智慧文旅等优势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为重点,推动在九江建设分支机构和技术转移转化基地。

建设产业技术创新集群。深入对接全省“一核十城多链”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打造数字经济科创城,奋力将鄱阳湖生态科技城打造成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现代航运物流、智慧文化旅游、新兴数字经济等五大重点领域建设产业技术创新集群,深入融合“一个工业园+一平方公里科创园”“一个重点产业+一个创新服务平台”发展模式,积极创建省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华为(江西)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中心、九江京东云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扩大湖口海山科技创新试验区建设成果,加快打造集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知识产权孵化平台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中心。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数字经济产业平台建设,支持和鼓励利用空置写字楼、闲置厂房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

(二)加强数字基建支撑

优化升级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开展“双千兆”建设工程,打造千兆城市和行业千兆虚拟专网标杆,推进农村家庭百兆光纤和乡镇以上区域5G网络全覆盖。实施移动物联网感知设施智能化改造工程,统筹移动互联网和NB-IoT协同发展,建立协同发展的NB-IoT/4G/5G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加快全市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的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升级改造,加快推进我市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树立共商共建共享共用共维的建设思维,推动城市灯杆、监控杆、电力杆等杆塔向5G建设开放,推进基础电信企业与电力、港口、高速公路、铁路相关企业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合作,深化行业和部门间的共建共享,开放资源共建光缆等设施。到2025年,全市实现5G规模商用、NB-IoT网络建设全域覆盖,逐步建成“公专互补”“固移结合”“天地协同”的万物互联的一体化网络。

有序布局数据基础设施(算力)。统筹规划布局我市数据中心建设,积极对接长三角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数据资源存储、简单计算需求。加强部门间、行业间数据资源综合利用,统筹政务、教育、医疗、公安、旅游、港口、电商等重点领域的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行业间、城乡间的数据资源和能力开放共享,构建面向公共服务、行业的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建设人工智能超算设施,围绕”算力、数据、算法”的研发与应用,建设集中化的云数据中心资源,实现云计算资源的按需调度,加快推进中国电信中部云大数据九江中心、中云数讯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数据中心建设,打造信创云平台,建设省级信创产品适配中心,营建完善的信创云生态体系。围绕化工、纺织等我市优势产业生产车间以及智慧港口、智慧物流等本地计算需求,推动建设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实现本地“连接+计算”,推进边云协同发展,支持云计算的技术、资源与边缘计算共享。到2025年,建成1-2个大型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建设一批行业边缘数据中心。

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动交通、物流、清洁能源、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城乡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集约共建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赋能作用。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云平台,推进智慧信号灯、智慧停车等设施部署,打造城市交通新业态改革样板和智慧绿色共享交通样板。建设综合性智能物流服务平台,构建县乡村三级智慧物流网络,发展智能化仓储、运输和配送,推进浔阳区、经开区、瑞昌市、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等地智慧物流基地建设,建设高效的智能物流。实施配电网终端智能化改造,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推进“智慧九江”和数字乡村建设,全面推广智慧校园、智慧医院、数字博物馆、智慧景区、24小时智慧城市书房等智慧公共服务设施,深化推进“智慧公安”“智慧应急”“智慧消防”“雪亮工程”“智赣119”“智慧环保”等项目建设。

大力推广融合基础设施新模式、新业态。紧抓新型基础设施新机遇,把握新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需求,围绕城市大脑、网上教育资源平台、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多式联运等行业通用平台建设培育一批新应用,围绕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城市、网上课堂等推广一批新模式,围绕行业大数据中心、车联网、充电桩、互联网医院、能源互联网等发展一批新业态。把握需求加快发展新经济,积极发展具备行业属性互联网平台经济,推进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内容分发网络(CDN)、云产业等数据中心核心产业发展,深化发展数据采集、加工处理、交易、安全等环节,做强大数据产业业态。

(三)加强数据要素支撑

坚持全市统筹原则,构建数据资源体系,探索建立数据价值体系,发挥数据生产要素作用,推进数据要素的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积极布局发展数据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推进数据价值化试点,打造全省领先的数据生态体系。探索建设国资地方数据交易所,提供完善的数据交易、结算、交付、安全保障、数据资产管理和融资等综合配套服务,促进数据流通,规范数据交易行为,维护数据交易市场秩序,保护数据交易各方合法权益。

建立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九江大数据标准化公共服务体系,研究制定政府数据技术标准、数据管理标准和数据应用标准,引导社会数据标准化,推进数据标准化的试验验证、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数据标准体系,形成一批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基于九江市政务数据资源中心,按照分行业、分领域建设“数据字典”,健全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治理闭环,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应用效率,建立高质量的政务数据资源池。引导九江石化、阿里巴巴、浪潮、京东、国科控股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和平台服务商建设一批行业、经济、社会数据资源库,并推动与政务数据资源池的融合对接,探索推进政务数据在工业、农业、商贸、文旅、交通、教育、医疗、金融等重点领域数据汇聚应用。鼓励潘阳湖生态科技城等数据基础较好园区建设数据标准化示范基地,重点围绕电子政务、城市治理、产业应用开展数据标准化试点示范。

建立数据价值体系。开展数据要素价值化试点,以政府开放数据为基础探索建立数据确权、定价、交易的机制和模式,推进数据由资源化向资产化、资本化过渡,建设我省乃至我国数据价值化的试验基地。支持在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率先开展数据确权沙盒实验,依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国内专业科研机构,在文旅、商贸等优势产业领域围绕“部分权利”“单一领域”建立全国数据确权试点,探索建立数据价值评估、数据定价模式与机制,推进政府数据公平公正有序开放,培育数据交易市场。支持市内金融企业开展数据作价入股、数据抵押贷款、数据债券等数据融资以及数据资产证券化试点,推进数据资本化。探索建设数据银行,开展数据的存储、出版、评估,推进数据的可知、可查、可用。坚持审慎包容的原则,建立并完善数据价值化事中事后监管体制,构建网络和平台安全、数据加密、个人隐私保护等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强化数据产业支撑。继续实施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培育工程,依托九江市大数据产业联盟,发挥中国电信中部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中移在线中部云服务基地以及中云数讯、海盾信联等项目和公司效应,利用九江大数据应用联合实验室,推进数据技术和工具的共研共享,培育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交易、应用、安全等全数据产业链条,打造全省领先的数据产业基地。积极发展数据采集与数据存储产业,支持人工采集、系统日志采集、网络数据采集、数据库采集等多种方式数据采集技术应用推广和产业发展,推进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内容分发网络(CDN)、云租赁、数据代维等数据存储及关联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数据处理产业,依托九江大数据应用实验室及浪潮、华为、阿里巴巴等大企业构建数据清洗公共服务能力,培育数据清洗中小企业;依托市内及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挥九江人力资源优势,积极推广“众包”“众包+工厂”“机器+人工”等数据标注业发展新模式,发展数据标注业,建设一批数据标注乡(村)。探索发展数据交易产业,积极引进国内成熟大数据交易机构开展数据交易活动,支持九江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本土大数据企业加快发展。

强化数据安全防护。落实国家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数据交易管理制度等数据安全管理要求,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加强数据保护关键技术和数据安全监管支撑技术的创新和研究,推动数据防窃密、防篡改、防泄露、数据脱敏、数据审计、数据备份、加密认证、流动追溯等安全技术研发和部署,加强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和开放等环节的安全保护,提升重要数据资源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能力。强化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开展跨境数据流通的审查、评估、监管等工作。建设大数据安全靶场,开展大数据与网络攻防演练。强化对重点领域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健全数据保护体系,加强量子通信、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加强数据资源流转服务的安全管理、监督保障,增强数据资源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能力。

(四)加强人才要素支撑

创新数字人才引进机制。制定数字经济领域“高精尖缺”人才目录,大力实施“千亿产业领军人才”培育工程,积极对接国家级人才项目和省“百千万”“双千计划”“海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深入实施“双百双千人才”“名院名所团队”和“浔商回家、浔才回家”计划,重点围绕电子信息制造、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及细分行业数字化领域,引进一批高端人才。持续拓宽招才引智渠道,依托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携成果来浔创业。

完善数字人才培育机制。积极鼓励本地高校增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和方向,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数字经济领军团队培育。深化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创新,支持企业、园区与高校建立人才输送合作和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推动建设数字经济产教融合联盟和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培养数字化转型工程技术和应用技能型人才,重点支持华为联合本地高校共建鲲鹏产业学院,搭建人才实训平台,产教对接平台和创业孵化平台。推动数字经济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开展一线从业人员数字技术及技能培训。推进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探索产业数字化人才和小众专业人才资源共享,提高复合型人才供给能力

优化数字人才发展环境。实施更加开放、更加有效、更具吸引力的引才育才政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着力引进一批高水平“周末工程师”“候鸟型人才”,全方位落实人才奖励补贴、薪酬待遇、社会保险、子女入学、住房需求等政策。继续推行院士咨询机制,为数字经济产业领域的重大决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和发展方向提供专业建议。加大培训力度,定期面向政府、行业、企业开展数字经济专题讲座和培训。在鄱阳湖科技城等重点平台探索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环境、基础条件,鼓励留学人员及高技术人员带项目、技术在九江创业创新。加快建立市高层次人才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推进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城市、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等高层次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

专栏9 ﻩﻩﻩﻩ 数字经济发展要素“补短板”工程

重点任务1:高能级创新平台计划

积极推进新型实验体系、科教基础设施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全面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新型实验室体系。支持本地企业与中科院、工程院等“国字号”研究机构及知名企业合作共建研究平台,高质量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积极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科教基础设施。重点推动九江职业大学、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九江学院等本地高校建设数字科教设施和仿真示范实训基地。

新型研发机构。聚焦5G、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推动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在九江建设分支机构和技术转移转化基地,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重点任务2:数字基建大会战计划

全面实施数字基建大会战工程,打造数字基建实现高质量发展。

双千兆网络。实施5G网络覆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5G网络从中心城区向重点乡镇延伸,建设新一代超大容量、智能调度光传输网。实施千兆光纤接入工程,实现连片优质覆盖。建成“公专互补”“固移结合”“天地协同”的万物互联的一体化网络。

数据中心。统筹政务、教育、医疗、公安、旅游、港口、电商等重点领域的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电信中部云大数据九江中心、中云数讯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围绕化工、纺织、智慧港口、智慧物流等建设行业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到2025年,建成1-2个大型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建设一批行业边缘数据中心。

融合基础设施。开展交通、物流、清洁能源、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城乡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建设交通运输云平台、智能物流服务平台、旅游云平台等,构建县乡村三级智慧物流网络,推进浔阳区、经开区、瑞昌市、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等地智慧物流基地建设。推广融合基础设施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平台经济。

重点任务3:数据要素生态创新计划

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推进数据价值化试点,打造全省领先的数据生态体系。

建立公共大数据资源和标准体系。建设九江大数据标准化公共服务体系,围绕软硬件服务要求、数据采集、数据汇聚、数据存储、加工处理等推进建立大数据技术标准体系;围绕数据分类、数据编码、数据维护、数据修改、数据安全等建设大数据管理标准体系;围绕数据开放、数据共享、数据交易、数据定价、平台运营、行业应用等建立大数据应用标准体系。

实施数据价值化专项工程。设立数据价值化专项资金,围绕数据标准化示范基地、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投融资、数据证券化推进一批试点示范项目。

强化数据产业支撑。继续实施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培育工程,依托九江市大数据产业联盟,发挥中国电信中部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中移在线中部云服务基地以及中云数讯、海盾信联等项目和公司效应,利用九江大数据应用联合实验室,推进数据技术和工具的共研共享,培育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交易、应用、安全等全数据产业链条,打造全省领先的数据产业基地。

七、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充分发挥市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的统筹作用,深化推进由市领导挂帅的数字经济产业链链长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系统谋划,加强政策供给,持续优化发展生态,协调解决数字基础设施对接、公共服务共享、产业协作推进等重大问题。各区县各部门要把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阶段目标。建立健全跨县区、跨行业、跨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形成全市上下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工作格局。对数字经济重大项目、重点任务进行跟踪、协调、督导,明确人员、时限和要求。

建立数字经济监测平台开展监测评估工作。建设九江市级数字经济监测平台,开展数字经济核心企业“画像”,定期发布市及各区县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制定数字经济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估办法,开展分类、分级考核,确保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开展培训提高数字经济相关部门管理服务技能。充分发挥华为、中国信通院等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智库作用,协同各区县数字经济主管部门,举办数字经济领域相关的峰会、论坛等活动。发挥数字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九江市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作用,举办数字技术和产业发展专题培训。

(二)加大政策支持

统筹全市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统筹全市相关资金,加大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重大项目和数字化应用示范的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数字经济。积极支持数字经济企业发展,设立市级层面数字经济创业引导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数字企业落户、培育企业壮大、鼓励数字企业研发、扶持数字化应用等。用好数字经济发展基金,加强政银企合作,充分调动民营资本参与积极性,建立数字经济项目常态化推介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创新支持力度。统筹设立传统产业数字化专项引导资金,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拓展融资渠道。

落实重点惠企政策支持数字经济发展。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激励税收优惠等创新激励政策。切实落实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取消并不断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数字经济领域发展的政策障碍,真正降低民资进入门槛,打破“玻璃门”“弹簧门”等现象,在政策上保障民企公平竞争机会。强化数字经济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建设中的能耗、土地、频谱等要素保障。

(三)注重安全保障

建设城市安全大脑。推进风险预测、威胁检测、安全可视、编排响应、价值度量和生态共建,打造全面的网络安全能力,打通各类安全事件的预防、保障、监控、应急等全运营流程,实现全市网络安全从被动向主动、从静态到动态、从单点到整体、从粗放到精准防御的转变。

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加强金融、能源、交通、通信等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的安全保护,持续更新并不断适应新的安全场景需求,推动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提升安全防护水平和能力。按照主动防御、全生命周期防护、个人隐私保护三大防护原则和总体思路,推动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创新云安全服务模式,全面梳理全市数字经济发展体系中的关键安全问题,有的放矢,全面提升安全防护水平和能力。

用好数据安全技术与产品。支持开展非结构化数据库安全技术应用,推进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与数据泄露防护的融合,支持开展多源计算机密性保护、数据安全预警、数字水印、数据谱系等技术产品应用。加强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推进专业化隐私保护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应用。

(四)深化组织实施

完善法律法规。围绕数字经济安全、数据资源开放和利用等关键环节,依法落实国家、省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推动制定地方性法规和管理办法,规范政务、社会、个人数据管理,推进政务数据归集、共享、应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政企数据融通发展,保障和规范数字经济发展。

强化实施管理。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督导、检查、评估、评价等工作机制,牵头制定落实具体实施细则,规范数字经济政策相关申报程序,加强审核评估,强化县、区和部门会商,充分利用信息管理平台,避免多头重复享受政策,切实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推动有关部门制定完善有关配套政策,做好相关配套政策和具体举措的向上衔接、内部对接,形成政策联动,加快资金拨付,加强资金监管、绩效评价和审计监督,有效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强化工业互联网生态品牌建设。开展“工业互联网生态”品牌建设行动,成立九江市“工业互联网生态”发展领导小组,推进一批“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联合国内知名单位和企业共同成立工业互联网发展联盟,举办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论坛和峰会,联合国内权威机构共同发布工业互联网白皮书。

(五)强化宣传培训

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理念的宣传培训。面向各地有关政府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工作,通过开设专栏专题、举办专题展览、举办专家讲座等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多题材地集中开展数字经济相关政策解读和各类试点示范的宣传,不断提高在职人员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等工作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面向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主题宣贯活动,大力推广一批优秀成果和典型案例,进一步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加强企业职工数字技能培训,定期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持续提升劳动者的数字素养。建设面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的人才实训基地,培养复合型人才。实施数字经济专业人才招引培育计划,鼓励九江职业大学、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九江学院等本地高校加强数字经济相关专业教育和实用型人才培养。推进数字经济再教育计划,建立覆盖全市党组织、政府机关、学校、企业和社区的数字经济教育培训网络,消除“数字鸿沟”。

附件

重点任务推进清单

领域

重点任务

重点事项清单

一、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一)建设“1+N+N”数字经济发展格局

1、创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核心区: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为引领(重点布局5G、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可穿戴设备)、以九江经济开发区和共青城高新区为协同。(重点布局电子电路、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新型光电显示、无人机等电子信息制造业),支持率先开展数据价值化试点

2、创建市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县(市、区)(3-5个)

3、创建市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10个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2-3个;市级“虚拟产业园”示范(核心产业方向)1-2个;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5个。

二、核心产业“塑魂”

(二)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及工业互联网生态品牌

4、工业互联网服务体系。建立九江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和产业生态,引进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服务提供商。

5、工业互联网支撑体系。建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与工业互联网服务互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6、“工业互联网生态”品牌建设。打响九江“工业互联网生态”品牌。

(三)5G产业体系及品牌

7、开放5G应用场景。重点在工业、商贸、文旅、农业、城市服务等九江优势领域挖掘一批应用场景。

8、建立5G产业链。重点围绕5G智能手机、5G智能电器、5G半导体照明、5G物流机器人、5G无人机、5G超高清设备、5G+VR终端等引进一批5G终端,积极引进5G传感器、5G通信模组、行业网关、高频元器件等产业链环节。

9、建设5G创新链。建设5G创新中心,搭建5G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孵化器。

(四)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及品牌

10、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搭建人工智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人工智能赋能中心、企业咨询服务平台、人才培育基地、新业态培育平台,支持建设华为九江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11、拓展“智能+”应用。推进人工智能在制造、航运、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示范应用。

12、人工智能产业链。重点发展工业和物流机器人,拓展智能税控机、智能卡、智能仪表、智能交互一体机、多功能无人机、可穿戴设备、智能诊断设备、智能船舶、无人船等智能产品,引进培育一批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企业。

(五)其他前沿产业品牌

13、量子通信。推动九江经开区建设江西量子通信产业研究院,支持如洋精密、汉唐光电、中船九江海洋装备等企业积极参与量子通信核心部件及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

14、惯性导航。支持寻准智能、冠成仿真等开展惯性导航系统集成及器件研发、生产、制造,积极发展惯性导航产业。

15、区块链、虚拟现实。支持开展区块链、虚拟现实等底层技术研发,有序引培一批区块链、虚拟现实相关软件开发与信息服务企业。

三、核心产业“固本”

(六)电子电路产业

16、PCB产业链。开展PCB工艺改造,加快发展柔性PCB、高密度互连板、特种PCB等高端PCB产品,引进一批新型金属基板、陶瓷基板、复合基板等配套企业。

17、电子材料产业链。重点发展氟硅新材料、稀土发光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锂电池电解液材料、锂电池隔离膜等。

18、集成电路设计与封测产业链。拓展无线充电芯片、低功耗蓝牙芯片、触控芯片、触控显示整合芯片等设计领域,重点开展自动焊线为第二点压球焊接方法、先进的铜线焊接技术、先进的多芯片组件封装等技术研发。

(七)智能终端产业

19、智能终端。推动智能电器、智能家居、移动智能终端产品链和产业链升级。

20、智能家电。加快推进恒通自控、瑞智机电、TCL空调、艾美特电器等龙头企业扩产达产,引进培育一批配套企业。

21、智能家居。大力发展智能仪表、智能门锁、电源环境控制等智能产品。

22、移动智能终端。中高端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超高清视频终端、医疗健康设备等新型移动终端产品,搭建一批移动智能终端产学研创新合作平台、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推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落地,打造集研发、设计、软件开发、整机制造、配件生产到销售、物流、售后服务于一体全产业链,集群式承接长三角地区智能终端产业转移。

(八)半导体照明产业

23、打造两大基地。依托瑞昌市和武宁县LED产业集群优势,加强技术攻关、产品创新和应用领域拓展,打造长江经济带(瑞昌)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和江西(武宁)绿色光电产业基地。

24、丰富和完善产品结构。重点发展砷化镓LED、硅基LED等芯片产品,蓝宝石、砷化镓、硅基LED等器件产品,以及封装设备、荧光粉、引线等配套产品。

25、高端LED细分市场。积极拓展智慧路灯、景观照明、智慧照明、植物照明、体育照明、防爆照明等新型应用领域。

(九)新型光电显示

26、上游关键材料和器件。支持维信诺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加快发展8.5代以上玻璃基板、高性能液晶材料、彩色滤光片、偏振片、掩膜版、柔性基板、有机发光材料、靶材等上游关键材料和器件。

27、LCD显示。以低温多晶硅、氧化物等先进背板技术为基础,着重发展4K/8K、高分辨、低功耗、窄边框的40英寸以上电视面板以及用于车载显示、曲面显示等小尺寸高端显示面板。

28、AMOLED显示。着重发展高分辨率、低成本的6-14英寸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以及55英寸以上大尺寸显示面板,推动可折叠显示、柔性显示等新产品发展。

(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29、工业软件。面向石化、轻纺等优势产业,引进培育一批面向流程性行业的工业管理、知识图谱、流程控制以及面向离散型行业开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深度学习算法、营销服务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支持市内工业企业布局工业软件“云化”新业态。

30、应用软件。抓住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需求,面向政务、金融、医疗、教育、电商、物流、港口、文旅的信息化建设,引进、培育一批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围绕物流、医疗等具有一定应用软件基础的领域,支持本土平台型企业做大做强。

31、信息安全产业。建设以信创为重点的信息安全产业园,打造江西信创云品牌,引进鲲鹏计算产业链生态,面向城市安全、数据安全和面向石化等市内重点传统工业的工控安全,引进一批高校及科研院所和信息安全龙头企业。

四、制造业“智造”

(十一)重点制造领域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

32、重点制造领域工业互联网网络。加围绕设备网络化改造、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标识解析建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等领域,加快推进九江经济开发区、共青城市国家高新区等工业园区建设5G、高质量外网、NB-IoT等高水平工业互联网网络。

33、重点制造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围绕石油化工、钢铁有色、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羽绒及服饰等行业,支持领军企业牵头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垂直行业制造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大力推进企业上云计划,加快推广工业APP。

34、重点制造领域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面向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安全生产需求,加快建立工业互联网多层次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九江市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和应急管理平台,联合建立工业互联网全产业链数据安全保护体系,积极引入工控安全领域的领军企业。

(十二)智能制造

35、推进数字化研发设计。以研发设计模式创新为突破口,加快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生产,发展众包设计、网络协同研发、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研发设计模式。

36、推进智能生产。推动传统优势行业龙头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企业生产环节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试点示范。

37、推进智能化经营管理。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全面打通设计、生产、采购、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资源,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的深度优化和智能决策。

38、推进智能运维服务。支持石化、钢铁等行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工业设备和产品状态在线监测、故障在线诊断、远程运维、预测性维护和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等服务,提升高价值设备的运维能力。

五、数字商贸“数通”

(十三)新型数字商贸

39、智慧航运。以智慧港口、智慧物流建设为核心,着力完善航运物流基础设施,强化航运物流产业链体系,探索航运物流新模式,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航运物流、港口运营的深度融合,推动九江航运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40、电子商务。继续实施全域电商赋能行动,培育特色电商品牌企业,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商务集群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

六、智慧文旅体系“重构”

(十四)智慧文旅体系

41、智慧文旅资源体系。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推进文物资源数字化保护,优化提升“自在寻游”小程序、“九江文化云”平台,加强智慧旅游平台(一期)运维和“自在寻游”小程序的推广应用,打通智慧旅游平台和九江文化云”总平台,推动文化和旅游数字资源互通共促。

42、智慧文旅体验场景。支持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开展智慧景区建设,搭建数字博物馆,推动“八馆一院”等重点场馆提供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仿真体验、全息场景体验等服务,推动文物保护单位开展非遗传承、文物古迹线上展示,开发全域旅游手机APP,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数字信息服务集群建设。

43、智慧文旅新业态。打造旅游“超级IP”,支持“旅游+平台经济”、“山水文化+传统工艺产品”等业态创新,培育智慧文旅平台企业。

七、智慧农业“提质”

(十五)现代数字农业

44、现代数字农业。加快推进精准种养殖,大力推广精准种植试点,建设数据渔场,推广智能农机,发展农村电商和休闲农业。

八、数字治理“智治”

(十六)数字政府

45、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持续提升“赣服通”九江厅服务功能,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延伸建设“赣政通”九江平台。

46、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搭建满足政务协同、物联感知、数据治理、AI赋能、应用生态等“五位一体”需求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构建以人口库、法人库、信用库、空间地理库、电子证照库、专题库、行业库等为核心架构的政务数据资源体系。

47、一件事改革。推进“一件事”集成改革重点领域延伸扩面,推进涉企服务改革创新,推进数字化创新成果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

(十七)智慧城市

48、城市数字设施。构建覆盖城乡的智能感知体系,积极推进城市大脑建设,积极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时空平台、公共技术支撑服务平台等,探索发展数字孪生城市。

49、城市治理数字化。以城市大脑为统领,协同推进智慧环保、诚信体系、智慧安全、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规建、智慧国土、智慧房管等建设。以网格化管理平台为基础,在市、区县、街镇建设三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50、基层治理智慧化。有序开展智慧县城建设,开发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智慧社区。

(十八)公共服务数字化

51、智慧交通。完善九江市智能交通综合指挥集成平台功能,依托“智慧九江”二期,统筹推进智慧交通城市大脑和交通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路网智能监测、人车路智能管控、路网应急指挥,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52、智慧医疗。推进医院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推动智慧医院建设,提升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等线上服务便捷化智能化水平。

53、智慧教育。建设“教育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教育大脑)”、“教育物联网及网络安全工程”、“智慧教学应用平台建设”等重点项目。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打造“5G+人工智能+教育”试点。

(十九)数字乡村

54、信息进村入户。加快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建设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提升全省自然村组通宽带网络覆盖比例。继续建设益农信息社。

55、生活服务设施智能化改造。部署环境监测传感器和垃圾智能化无害化处理设施,推广应用“万村码上通”管护平台。推广武宁县农村人居环境信息化服务平台,提升农村中小学、医疗卫生机构光纤宽带、5G网络接入能力。

56、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继续完善“12316”三农热线专区,促进平台向乡镇延伸,推进乡村公共管理数字化建设,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推进农村地区“雪亮工程”建设。

九、发展要素“补短板”

(二十)创新要素

57、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依托全市龙头骨干企业和科研机构,深化与中科院、工程院等“国字号”研究机构及知名企业合作,高水平建设中科院庐山植物园。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究平台。

58、科教基础设施。推动本地高校加快构建科教基础设施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数字科教设施和仿真示范实训基地;瞄准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推动在九江建设分支机构和技术转移转化基地。

59、产业技术创新集群。打造数字经济科创城,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现代航运物流、智慧文化旅游、新兴数字经济等五大重点领域建设产业技术创新集群,创建省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

(二十一)数字基建

60、通信网络。抓好“03专项”,开展“双千兆”建设工程,实施移动物联网感知设施智能化改,加快全市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的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升级改造;推动城市灯杆、监控杆、电力杆等杆塔向5G建设开放。

61、数据基础设施。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数据资源存储、简单计算需求;构建面向公共服务、行业的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建设人工智能超算设施,推动建设边缘计算数据中心。

62、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动交通、物流、清洁能源、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城乡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集约共建公共服务平台。

63、融合基础设施新模式、新业态。围绕城市大脑、网上教育资源平台、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多式联运等行业通用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等新应用,围绕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城市、网上课堂等推广一批新模式,围绕行业大数据中心、车联网、充电桩、互联网医院、能源互联网等发展一批新业态,积极发展具备行业属性互联网平台经济。

(二十二)数据要素

64、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九江大数据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数据标准体系,建立高质量的政务数据资源池,建设一批行业、经济、社会数据资源库并推动与政务数据资源池的融合对接。

65、数据价值体系。开展数据要素价值化试点,支持在潘阳湖生态科技城率先开展数据确权沙盒实验,在文旅、商贸等产业优势领域建立全国数据确权试点,开展数据融资以及数据资产证券化试点,探索建设数据银行。

66、数据产业支撑。利用九江大数据应用联合实验室,推进数据技术和工具的共研共享,培育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交易、应用、安全等全数据产业链条,积极发展数据采集与数据存储产业,加快培育数据处理产业,探索发展数据交易产业。

67、数据安全防护。落实国家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数据交易管理制度等数据安全管理要求,推动数据防窃密、防篡改、防泄露、数据脱敏、数据审计、数据备份、加密认证、流动追溯等安全技术研发和部署,加强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和开放等环节的安全保护。

(二十三)人才要素

68、数字人才引进。制定数字经济领域“高精尖缺”人才目录,围绕电子信息制造、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及细分行业数字化领域,引进一批高端人才;依托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携成果来浔创业。

69、数字人才培育。鼓励本地高校增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和方向;推动建设数字经济产教融合联盟和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推动数字经济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70、数字人才发展环境。全方位落实人才奖励补贴、薪酬待遇、社会保险、子女入学、住房需求等政策;继续推行院士咨询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市高层次人才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

十、规划保障

(二十四)组织领导

71、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发挥市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的统筹作用,深化数字经济产业链链长制;建立健全跨县区、跨行业、跨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对数字经济重大项目、重点任务进行跟踪、协调、督导。

72、数字经济监测。建设九江市级数字经济监测平台,制定数字经济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估办法。

73、开展培训。举办数字经济领域相关的峰会、论坛等活动;发挥数字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九江市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作用,举办专题培训。

(二十五)政策支持

74、专项资金。继续设立数字经济发展扶持资金,用好数字经济发展基金,统筹设立传统产业数字化专项引导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创新支持力度。

75、惠企政策。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激励税收优惠等创新激励政策。切实落实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

(二十六)安全保障

76、城市安全大脑。推进风险预测、威胁检测、安全可视、编排响应、价值度量和生态共建,打造全面的网络安全能力,打通各类安全事件的预防、保障、监控、应急等全运营流程。

77、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加强金融、能源、交通、通信等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的安全保护。

78、数据安全技术与产品。支持非结构化数据库安全技术应用,支持开展多源计算机密性保护、数据安全预警、数字水印、数据谱系等技术产品应用。加强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推进专业化隐私保护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应用。

(二十七)组织实施

79、完善法律法规。依法落实国家、省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推动制定地方性法规和管理办法。

80、强化实施管理。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督导、检查、评估、评价等工作机制,牵头制定落实具体实施细则,规范数字经济政策相关申报程序,加强审核评估,强化县、区和部门会商;推动有关部门完善配套政策。

81、特色品牌建设。开展“工业互联网生态”品牌建设行动,成立九江市“工业互联网生态”发展领导小组,成立工业互联网发展联盟,举办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论坛和峰会,发布工业互联网白皮书。

(二十八)宣传培训

82、数字经济发展理念宣传培训。开展数字经济相关政策解读和各类试点示范的宣传,提高在职人员开展相关工作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大力推广一批优秀成果和典型案例,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

83、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加强企业职工数字技能培训,定期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持续提升劳动者的数字素养。实施数字经济专业人才招引培育计划,鼓励本地高校等本地科研院校加强数字经济相关专业教育和实用型人才培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3月13日 上午12:47
下一篇 2024年3月13日 上午9: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