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理工建筑工程与空间信息学院以“党建+思政”激发课程新模式(山东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实施办法)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与空间信息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抓牢课程建设“主战场”,夯实课堂教学“主渠道”,打造教师队伍“主力军”,积极探索建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切实提高育人实效。

学校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课程思政组织领导。学院成立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心,完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院每年拿出2-3万元用于支持课程思政项目立项、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以及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建筑工程与空间信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规划(2021-2025)》《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按照时间节点分步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最终形成“人人讲思政”“课课有思政”的局面。

搭建载体平台,积极探索“党建 课程思政”长效融合机制。在教工党支部开展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项目立项,并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必选项目,教学系、教学团队、课程组建立课程思政的集体教研制度。党支部的活动主动与教研活动实现有机融合,把课程思政的建设、改革和实施,作为专业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教师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获学校基层党建创新项目立项。

山理工建筑工程与空间信息学院以“党建+思政”激发课程新模式(山东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实施办法)

抓牢课程建设“主战场”,激发课程思政活力,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学院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教学改革,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和优势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制定精确合理的培养目标,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比如,工程管理专业将培养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作为课程思政目标,让学生既要懂得工程领域的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依法执业,更要有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工匠精神

学校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推进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与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组织教师全员参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共提交63份教学设计与视频,169份思政案例。校级课程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27项,2门课程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立项, 7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入选案例,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刘建平教授讲授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集科学原理、工程技术、实践应用于一体,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提出了思政线与知识线“双线融合促发展”的课程建设理念,将思政育人目标与“金课”建设目标相结合,完善了超级工程、名人轶事、典型事故、学科前沿、虚拟仿真、实践拓展等思政素材,依托MOOC SPOC,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赢得师生一致好评。李素蕾老师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获山东省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创新课程考核模式,激发学生成长成才内生动力。设计“提精神-压担子-干实事”课程考核模式,通过主题汇报、海报制作、实践调研、情景模拟、工程伦理、职业规范等开放性题目考核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成果,将“认识课程-习得知识-梳理价值-遵守规范-合理决策”的专业知识体系教育链与“入耳-入心-内化-行动”课程思政教育链融合,持续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

夯实课堂教学“主渠道”,增强课程思政鲜活性生动性。灵活采用互动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案例研讨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索,勤学善思。将工程案例“活素材”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工程师职业责任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深挖思政元素,全过程融入。学院教师深度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始终坚持“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融入思政元素,深化价值引领。比如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教师在设计课程设计作业时,通过选择革命烈士的成长轨迹进行空间化展示或者对其发生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空间分析和地理环境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过程。还有教师在课程中融入北斗卫星空间站航空航天技术知识,特别是国家自己解决的一些“卡脖子”难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打造教师队伍“主力军”,提高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加强培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课程思政建设关键在教师,学院积极组织有关课程思政的专题培训和讲座,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课程思政”进行深入解读,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引导专业课教师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旁观者向积极参与者、示范者转变。通过举办示范听课观摩学习、课程思政经验交流沙龙活动、课程思政微课比赛,提高教师参与度。同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通过教师自评、专家或同行点评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实施教师课程思政考核制度,建立动态化、常态化、滚动式评价模式。将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作为评价教师的关键内容,倒逼教师优化教学内容,使得课堂节节有质量,课课有提升。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院领导和教学督导深入课堂一线,对生搬硬套、生硬空洞等现象及时发现,及时反馈整改,鞭策教师真正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上下功夫,使教师“人人能思政”“处处讲思政”。

(文/山东理工大学 黄文娟 高文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2月10日 上午10:00
下一篇 2024年2月10日 上午10: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