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镇党员教育工作创新做法(党员教育工作方式创新)

一、概述

伊金霍洛镇采取运用“九个一”工作法提升党员服务能力,突出抓好“五坚持五提升”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全覆盖格局,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上率下扎实推进,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努力打造既有党性修养又有科学发展能力的党员队伍。

二、具体做法

(一)建立一套党员分类管理办法

根据全镇各党支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将党员分为一类党员、二类党员和三类党员。一类党员是指在职在岗、能按时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二类党员是指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三类党员是指因身体健康状况不能参加组织生活的离退休党员。

一岗双责”管好一类党员、以党支部为基础,加强在职在岗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强化组织、纪律和制度规范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履行好工作职责。公布党员信息,亮明党员身份,让有困难的群众找党员帮忙,让党员服务群众从身边做起。利用好“党员活动日”时间,引导党员进社区,积极参与社区的创文巩卫等活动。定期到居住社区党组织了解惠民政策,当好社区“代言人”,做好教育、医疗、社会事务等政策宣传,增强为民服务意识。

互联网 ”管好二类党员、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帐。根据流动党员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实现对流动党员的跟踪动态管理。建立专人联系制度。党员外出前,由所在支部掌握外出原因、地点、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然后由支部具体确定联系人,负责了解外出党员的思想、工作状况,及时向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按照“把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一个支部每一名党员”要求,依托“互联网 手段,探索“互联网 支部”新路径,通过QQ群、微信,建立网络党支部,为长期流动在外的党员搭建网络学习和交流平台,让党员离乡不离家、流动不流失。动员流动党员多为家乡献策献力,发挥好流动党员宣传动员优势,多形式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回引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发展,进一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和空巢老人问题。

“送学上门”管好三类党员、结合三类党员年龄、身体状况等特点,采取“送学上门”方式,打造三类党员流动课堂,改变读报纸、学文件等固有模式,创新学习教育方式。在讨论会、座谈会、党员固定活动日、上党课等学习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图片、视频、电影等学习教育方式,让三类党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根据离退休干部党员的个人专长、兴趣爱好、工作经历等实际情况,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引导三类党员继续发挥余温余热。

(二)建立一个结对联系信息平台

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嘎查村支书与党员、贫困户与包户干部、包社干部与联系户、工作组长和贫困户、第一书记与所有常住户),畅通各主体沟通的渠道。

(三)构建一个“网络课堂全覆盖”格局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全覆盖的现代远程终端站点格局,搭建党员网络教育培训平台,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小鱼易联等软件观看视频。同时,通过网络连接,与专家点对点交流学习,为党员群众提供网上信息查询和发布服务,不断满足了党员群众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科技资源、专家资源与党员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2月7日 上午11:04
下一篇 2024年2月8日 上午9: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