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防范隐债:全面加强投资项目立项管理和可研质量把控

文/德泓咨询,关注我,带你看更多行业信息!

当前财政重点工作以及重要财政纪律就是既要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以时间换空间,将债务风险逐步化解,同时也要保持高压态势,对新增隐债行为坚决查处,防止一边化债一边新增的情况出现。

根据相关数据,当前我国显性债务压力尚基本可控。但是考虑到城投公司,尤其是中西部财力较弱的省份,包含的城投债、银行贷款、非标融资在内的庞大的带息债务规模,整体偿债的压力就比较大。

从源头防范隐债:全面加强投资项目立项管理和可研质量把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为化解隐债,近日,有媒体消息,地方下半年将获批重启发行1.5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虽然特殊再融资债券是能够立竿见影的化债方式,但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自2019年以来,特殊再融资债券就一直保持常态化发行,主要的作用是通过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将隐性债务转化为显性债务。

但这种方式并不会成为化解隐债治标又治本灵丹妙药,而且如果把这1.5万亿平摊到12个地方债务压力较大的省份和地区,每个地区能分到份额也是杯水车薪,所以这1.5万亿的特殊再融资债券更大的作用应该是向市场传递信心。

其实我国已经历经三轮化解隐债的过程,但这隐债犹如离离原上草,每一次化解完,马上都能死灰复燃,而且每次债务的反扑都是一次更加无序扩张的攀升。所以不解决隐债的根源问题,隐债问题就不会彻底得到解决。

一、隐债的根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隐债的背后的成因很复杂,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各地,尤其是市、县级政府在政绩考核驱动下和不断扩张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压力下,存在着超载投资,盲目投资的冲动和融资需求,这才导致债务问题的不断累积。

县市区级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往往缺乏上级财政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论证复核,这也导致了许多政府投资项目在立项管理上就存在疏于把控的情况。

从源头防范隐债:全面加强投资项目立项管理和可研质量把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而本应对政府投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往往是良莠不齐,有的可研报告在编写过程中,缺乏实地调研,有的甚至简单粗暴、盲目套用模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混乱。

这样的报告既无法从可行性和必要性上深入论证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也无法通过项目财务效益和回报机制等方面充分论证政府投资的可行性和可融资性,也让本应成为高质量发展决策支撑的可研报告,最终沦为形式,甚至成了滋生隐债的温床。

比如,我们就发现有些收益不足项目,在财务分析过程中,财务测算依据不足,或者刻意虚增收入,低估成本,将本来收益不足的公益项目“包装”成收益与投资规模平衡的经营性项目。

从源头防范隐债:全面加强投资项目立项管理和可研质量把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还有的情况是,专项债项目中普遍存在预期收益无法实现的问题。这些项目的可研报告往往缺乏一线调研的深入论证,资金来源语焉不详,财务指标运用混乱,有的甚至是模版随意套用,而这些项目往往在资金拨付后,也是进度缓慢、资金闲置,甚至出现违规使用的情况。

所以,如果要想真正从源头上防范住隐性债务的风险,就需要规范决策程序,严格立项管理,高度重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质量,深入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和可融性要求,落实资金来源,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平台公司转型。

二、源头防范隐债的相关建议

1、项目决策提级管理在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策和立项过程中,为确保地方投资能力和财政承受能力相匹配,就要对以县级政府为主的投资审批权限,适度收紧,做到相应约束

湖南作为首个通过化债方案的省份,去年就已经在《进一步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策和立项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办法》的通知》(湘政办发〔2022〕26号)中要求,政府投资项目根据投资规模(县市区级总投资额5000万元及以上、市级2亿元以上),在完成同级政府论证程序后,还应上报上级投资主管及行业主管部门评估论证复核。可以说,提级管理的做法是从源头上防范财政风险,约束地方投资冲动的有效措施。

从源头防范隐债:全面加强投资项目立项管理和可研质量把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2、全面加强可研报告高质量把控

(1)深度调研、构建专业指标体系

可研报告的编写不是闭门造车的空中楼阁,而是需要深入一线实际调研。只有收集到的信息越全面、越深入,可行性研究的可信度与科学性才能越高,才能搭建符合行业或项目类型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指标体系。

此外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项目落地的可融性,需要深度分析项目的盈利模式;股权架构设置;强化财务收益与风险分析,完善价格形成与调整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项目后期的落地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与指导。

(2)建立高质量审核体系

可研报告的编写是多专业的协同合作,既要确保工程技术内容的专业性,也要实现财务、法律方面的可行性,所以高质量的可研报告编写要加强对研究成果的质量评审,实现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的多重把关。

所以针对一些重大、复杂性政府投资项目,应重视组织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集体评审工作,除了邀请机构内部相关技术人员及管理者参与,还应与身为委托方的业主深度沟通交流,通过双方的共同探讨及时发现可行性报告存在的问题。

从源头防范隐债:全面加强投资项目立项管理和可研质量把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3)依道而行,强化社会责任

(4)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该将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要有承担起社会保障的社会道义感、责任感,要将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放在首位,要努力追求环境与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这才对得起每一份可研报告所承载的沉甸甸的责任。

本文由德泓咨询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了解行业知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1月22日 上午10:50
下一篇 2023年11月22日 上午11: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