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20)

各位代表:

我代表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

2020年,全市法院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市政府大力支持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政治建院、质量立院、智慧强院、文化兴院、从严治院”工作方针,纵深推进“六个实质化”,扎实开展“扫黑除恶决胜年、营商环境优化年、诉讼服务提升年、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加快建设西部现代化法院,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51300件,审执结50710件,结案率98.85%。其中,市中院受理案件4417件,审执结4358件。市中院荣获全省法院综合工作优秀奖。审判监督工作受到最高法院通报表扬。

一、依法惩治犯罪、保护人民,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达州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扫黑除恶决胜年活动,强力推进“六清”行动,依法从严从快审结一审涉黑恶及“保护伞”案件63件572人,结案率100%,一批作恶多端、为害一方的“市霸”“街霸”“村霸”受到严惩。依法审结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的吕显波等37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被省法院誉为“四川法院审理涉黑恶案件的成功典范”。依法审结卓义才受贿,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案,彰显“有伞必打”的决心。加大“打财断血”力度,依法追缴、罚没财产近2亿元,坚决摧毁黑恶犯罪经济基础。深入推进“行业清源”,向相关单位发出司法建议52份,涉及客运、娱乐、建筑、教育、采砂采矿等行业领域,反馈率100%,司法建议工作居全省第一。

突出打击重点领域犯罪。审结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 155件,审结侵害留守妇女儿童、危害校园安全、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犯罪案件38件,审结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犯罪案件19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和“舌尖上的安全”。坚持厉行禁毒方针,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206件269人,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118人。被告人刘波多次贩卖、运输品,数额巨大,被依法执行死刑。禁毒题材短视频《你以为》荣获平安中国看四川“三微”比赛第二名。坚持铁腕反腐,审结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48件56人,其中被告人原为县处级以上6人。依法推进网络空间治理,联合六部门发布《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公告》,审结相关案件26件,决不让网络成为法外之地。

切实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统一,让司法既有力度也不失温度。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审结案件1282件。对未成年人犯罪、初犯、过失犯罪等依法适用管制、宣告缓刑等非监禁刑816人,免予刑事罚3人。保障律师依法履职,为946名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对33名未成年人封存犯罪记录,帮助未成年犯回归社会。对653名罪犯依法裁决减刑、假释,促进其改过自新。

二、紧紧围绕“六稳”“六保”,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服务保障夺取“双胜利”。联合市级政法部门出台《依法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的十条意见》。开展涉疫案件和复工复产专项审判活动,依法从严从快惩处妨害疫情防控犯罪,依法审结钟某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案,该案入选全省法院2020年度十大典型案例。智慧法院建设在疫情防控期间“大显身手”,通过微法院等平台网上立案7591件,网上调解2146件,网上庭审2365件,实现“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广大干警闻“疫”而动,深入当地街道社区开展疫情排查、法治宣传等志愿服务4200余人次,“利用无人机、巡回审判车助力疫情防控”经验做法被最高法院推介。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指示精神,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一审审结商事案件13853件,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成功审结达钢集团破产重整案,为达钢集团异地搬迁、转型发展和第二工业园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该案入选全省法院2020年度十大典型案例和全市年度十大法治事件。深化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改革试点工作,审结一审行政案件399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91.63%,助推法治政府建设,优化发展软环境。审结破产案件18件、知识产权案件114件,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增强企业信心。

积极推进建好“示范区”。出台司法服务保障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意见。与重庆二中院签署《司法协作框架议》,推进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执行等领域务实协作,联合发布涉金融、涉民生等领域司法白皮书及典型案例13件,提升司法一体化水平。开设万达开诉讼服务专窗,办理跨域立案、委托送达、委托调查取证事项1712件次,实现异地通办、同城效应。

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审结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30件,审结金融借款、民间借贷、保险等案件9557件。深化司法助力脱贫攻坚,审结涉农纠纷案件161件,为农民工追回工资报酬903.2万元,向确有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201.7万元。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司法保护屏障,审结乱砍乱伐、污染水源等破坏环境犯罪案件125件。集中发布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典型案例。夏某某非法捕捞水产品,被依法判处刑罚并承担渔业资源损失赔偿责任。广泛适用补种复绿、增殖放流等修复性判决方式,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纵深推进诉源治理。积极参与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推动各县(市、区)综治中心挂牌成立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与住建、人社等20余个部门建立“诉非衔接”机制,全市创建无讼村(社区)38个。达川、万源等地法院积极探索“网格法官”、诉源治理工作站等举措,推动矛盾纠纷防范化解向基层延伸。开展“民法典宣讲基层行”“以案释法”等活动,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全市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收案同比下降6.25%,诉源治理成效日益显现。

全面提升诉讼服务品质。开展诉讼服务提升年活动,以“三中心六室”为标准,优化服务窗口设置,加快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共引进15个第三方调解组织、113名调解员入驻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完善分调裁审机制改革,诉前调解案件7618件,委派、委托和邀请调解案件2482件,司法确认案件1221件,以简案速裁方式办理案件13759件,实现“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诉讼服务中心质效评估名列全省前茅,大竹、达川法院被评为全省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示范法院。

健全切实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按照“三统三分、三区六化”总体思路,深入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运行,向着“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不断迈进。执结案件16356件,执行到位标的35.7亿元。完善执行查控联动机制,108名网格员协助查找被执行人及财产线索365件次。坚持惩戒与激励并重,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9979人次,限制高消费10156人次,限制乘坐飞机、高铁动车等30339人次,罚款、拘留和追究刑事责任158人;建立信用修复机制,依法及时将3907名已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移出失信名单,营造惩治失信、激励守信的社会氛围。

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过硬法院队伍

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向市委、市委政法委报告重点工作、重大事项16件次,确保法院工作正确政治方向。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标准化建设,有效利用“两网两微一抖”等平台,打造“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坚决维护全市法院意识形态安全。深化法院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金色天平”智慧党建平台荣获全市机关党建“创新奖”,3个党支部被评为全市“党支部标准工作法”示范党支部。

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以文化建设实质化为抓手,推进以文化人、文化兴院。组织开展案例研讨、专题调研、办案竞赛等活动,分级分类培训干警982人次,着力提升干警治理能力,推进法院队伍“四化”建设。建立青年干警导师制,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和选任力度,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连续三年入选全省法院“十佳庭审”,一件庭审入选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14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获奖,35个集体和48名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

深化纪律作风建设。认真开展“以案释德、以案释纪、以案释法”警示教育,严格落实“三非”工作机制,正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扎实推进省委巡视、市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制定209条整改措施,新建、修订制度30项,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率先在西部地区法院探索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信息化系统,实现全员全域全流程智能化监督管理,经验做法被最高法院推介。市中院在全省中级法院院长会上作党风廉政建设经验交流发言。

过去一年,全市法院始终牢记审判权来自人民,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认真落实去年市人代会审议法院工作报告时提出的意见建议,承办代表建议4件,把学习宣传《民法典》、完善多元解纷机制等多项意见建议转化为工作规划和务实举措,有力促进了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诉源治理工作。积极配合人大专题调研、集中视察,开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联络活动,邀请人大代表参与研讨座谈、观摩庭审、见证执行等300余人次。

过去一年,全市法院各项工作的发展进步,是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和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位代表依法履职、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认识到,全市法院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立足审判职能提供的司法产品还不够丰富,服务保障的效果有待提升。二是专家型、领军型、复合型人才数量还不够充足,人才培养机制尚需改进。三是审判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依然任重道远。对此,全市法院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21年,全市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持守正创新、稳中求进,促进“六个实质化”由“深”到“固”,忠诚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奋力推进新时代全市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达州坚定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

一是着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聚焦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准确适用刑法修正案(十一),切实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达州。巩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黄赌毒、盗骗抢、食药环等突出犯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网络“套路贷”等犯罪,坚决遏制犯罪形态智能化、网络化势头。

二是着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司法应对,助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深化万达开司法协作,妥善审理涉“示范区”建设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相关案件,司法助力乡村振兴,依法支持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金融审判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推进执行工作现代化建设,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三是着力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社情民意和群众诉求为着眼点,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诉源治理体制机制,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助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切实贯彻实施民法典,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广泛开展以案说法、以调释法活动,为守护群众美好生活传递法治温度。

四是着力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有序谋划和推进“十四五”时期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任务。以更高标准推进刑事庭审实质化、民事庭审标准化、行政审判优化审,进一步提升审判质效。加快构建与新型审判权力运行模式相适应的制约监督体系,强化事前、事中监管,确保放权不放任、监督不缺位。坚持强基导向,加快建设智慧法院4.0版,深化线上诉讼服务平台建设及运用,提升审判法庭和人民法庭建设现代化水平。

五是着力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院队伍。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审判,落实全员政治轮训制度,不断提升干警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实施青蓝工程和智慧法官培育工程为牵引,构建年轻干部梯次培养链,壮大领军型、专家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从严管理向纵深发展。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市法院将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大会决议,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达州坚定实现“两个定位”、奋力 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1月17日 上午10:42
下一篇 2023年11月17日 上午10: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