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领航 创新农业托管——临县探索“三创三带”农业生产托管新模式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临县是全省农业生产托管高质量发展试点县,去年以来,该县积极推广党组织主导下的农业生产托管,探索出“三创三带”托管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农业劳动力短缺、农村土地撂荒、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创主体,带动托管组织发展壮大。依托市场主体培育和倍增政策,积极培育农作物、红枣、核桃、农机等方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促进形成稳定活跃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市场。一是培育服务主体。公开遴选服务能力强、服务效果好、信誉良好、群众满意度高的30家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服务主体实施试点项目,建立服务主体名录。二是成立服务协会。成立由各服务主体、行业专家等组成的临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协会,开展宣传培训、入户指导、监督检查等,引导服务主体以协会为桥梁,以资金、技术、服务等为纽带开展合作和联合。三是加强组织保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涉农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对服务主体进行评审选定、专题培训、实地督导,乡村两级主动对接服务主体进村入户,点对点开展工作,确保协议签订、托管实施、检查验收、绩效管理顺利推进,保障服务主体管理到位、规范运行。截至目前,全县公开选定的30家服务主体,完成农业生产托管17万亩,其中农作物托管4万亩,核桃林托管9万亩,红枣林托管4万亩,签订合同28000份,受到农民群众普遍欢迎。

创基地,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试点示范的原则,支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绿色生产。一是打造示范基地。以乡镇为单位、以村为单元,以农户承包地为主,选取农业基础较好、群众积极性较高的乡镇打造示范基地,确定白文镇城庄镇为2023年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乡镇,整体推进两个乡镇的农业托管工作。二是划分托管区域。按全县产业布局划分为北部农作物区、东部核桃林区、西部红枣林区三个托管区域。北部农业区重点开展以机耕、机播、机收、秸秆还田为主的托管服务,东部核桃林区和西部红枣林区重点开展以整坑、防治、修剪、采摘、销售为主的托管服务。每个片区安排3-5个服务主体实施托管试点项目。截至目前,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了4.1万亩,特别是红枣林通过统一耕整、嫁接、修剪、防治等,亩均增产30%、增收400—500元,托管成效显著。

创模式,带动农业生产节本增效。依据农业劳动力状况、农户的生产需求、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等因素,探索出“托管 N”模式,降低了农业生产作业成本和物化成本,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品质。一是托管 机械化。结合本县丘陵山区的独特地貌,以“托管 机械化”模式带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各类在用农机具总数达到3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18.3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33%,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引领全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是托管 集体经济。采取合作社采购种子、统一施肥、无人机喷洒除草剂、统一犁地等措施减少农户种植成本。以白文镇阳坡村为例,通过公开招标采购,每亩地需投入的种子、化肥等成本降低15%;通过无人机喷洒农药,每亩杀虫剂投资减少52%,原来撂荒的121亩土地通过托管全部耕种,该村也被确定为“吕梁市党建引领农业生产托管示范村”。(王富贵 王瑶 陈镜全)

吕梁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9月13日 上午10:49
下一篇 2023年9月13日 上午11: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