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5月6日电 (记者贺勇)6日清晨,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之一——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冰坛”项目完成了冰壶项目训练冰场的浇筑,标志着该项目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验收阶段。
据介绍,“冰坛”项目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的两个新建冰上项目场馆之一。从高空俯视,综合训练馆像一个冰壶的横剖面,从底部到顶部呈现圆壶形,珠光灰色的金属屋面在阳光下透出亮白色。从侧面看,综合训练馆的外立面就像是一道道短道速滑结束后的“冰痕”,故而得到了“冰坛”的别称。
“冰坛”总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度为30.15米。该工程地上6层,地下一层,局部地下两层,包括两块符合国际赛事标准的标准冰场,其中一层的冰场是标准冰壶训练场地,三层冰场是短道速滑训练场地。1—3层除冰场外,还包含科研教学用房、医疗康复用房、餐厅、运动员休息室等其他附属配套设施;4—6层为运动员的宿舍。
“冰坛”之中,冰场是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施工最大的挑战。冰场需要严格按照专业冰场体育赛事级标准打造,满足“冰面温度在零下5摄氏度左右”等“硬杠杠”,同时对冷凝热回收系统等专业分包设计、统筹、管理的要求也极高。两块冰场面积都是1900平方米,下面铺设的铜质制冷管长达2.5万米。如此大的冰场,混凝土浇筑需要历时9个小时一次性浇筑完成。“如果像普通场地的分区域浇筑,就会存在缝隙,影响冰场的平整度。”中建二局三公司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项目总工房世鹏介绍。
按照北京市重大办的要求,“冰坛”项目在严格把控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有序组织复工复产。2月13日起,工人开始陆续返京,目前现场共有工人250余人,主要进行冰场施工及最后室内装修作业。5月4日,“冰坛”首块冰场——短道速滑冰场混凝土浇筑完成。
房世鹏介绍,“冰坛”采用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新型环保制冰技术,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无污染、纯天然、易提取;整个跨临界系统为直接蒸发制冷,大大节约了冷量损耗的同时,还能精准控制冰面温度,可以为运动员提供更优质的比赛及训练场地。
据了解,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冰坛”除了继续作为国家队的训练场馆外,还将作为全民健身和推广普及冰上运动的场所使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