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的措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的措施有哪些)

摘要:

市场经济改革推动了社会的整体发展,我国经济环境也产生了较大变化,在此基础上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趋于稳定性并得到进一步拓展,也对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工作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通过我国事业单位完善财务预算相关管理机制,可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事业单位开展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事业单位可持续稳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经济计划

事业单位是在政府的引导下所构建社会服务组织,其从事的领域包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多个方面。事业单位开展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工作主要是以通过综合性分析资金资源情况,合理性制定经济计划为主要内容的工作类型,主要通过分析单位财务资金收入情况对每年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合理制定,以便维持单位资金收入及支出间的平衡,协调单位内各项计划及指标的开展[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应对自身经营方向进行明确,通过对财务管理流程的改革及完善,确保资金得到有效利用,使单位适应社会整体发展需求,提高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效率。

一、事业单位开展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主要工作职责是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或公共产品,最终目的与盈利不存在关联,无需参与市场经营类活动,因此市场经济模式改变及发展状况不会对事业单位造成影响,导致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不严格情况,出现财务管理紊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进行限制[2]。在开展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工作中容易受单位目标制定及有关措施的更改而产生变化,因此要求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单位实际财务状况进行掌握,提高其财政管理能力及专业水平。事业单位通过开展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可达到积极作用效果,资金预算管理可对事业单位日常顺利运转进行指导,经预算资金管理提前对事业单位内部各项公共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制定出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合理化、科学化方案,将工作内容细化,并明确分配至各单位,为事业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单位资源合理化应用[3]。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可对工作人员进行激励,在管理中开展绩效考核环节,针对性奖励管理措施落实部门、个人或工作态度认真工作负责的工作人员部分奖励。对执行能力有待提高或工作不积极的人员相应进行惩罚。通过在事业财务预算资金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模式,可有效提高工作人员参与积极性及工作热情。事业单位内应用预算资金管理可使财务管理更具透明化及高效化,单位内其他人员均可对财务收入及支出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事业单位资金的有效应用。

二、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现状

通过对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事业实际管理中不能讲我国现有财务预算管理政策、制度、相关法律等进行贯彻落实,导致工作人员开展财务预算管理中意识薄弱,导致事业单位开展财务预算管理效果不佳,管理混乱,甚至出现系列性违法行为。事业单位主要职责即为社会提供系列公共服务,因此应在财务管理绩效考核评定中纳入预算编制,通过有效绩效考核情况对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进行调动[4]。但我国事业单位各项绩效考核制度的应用重视程度不高,未对考核范围、指标及相关制度进行明确,导致事业单位开展财务预算管理时无法有效落实应用绩效管理标准。事业单位具有非盈利性质,对其开展资金预算管理的模式进行规定,多借助非盈利会计核算模式开展资金预算管理。我国尚未对非盈利会计核算有关内容进行明确,导致在实际开展核算工作中存在一定纰漏。主要包括信息填写不具规范性、报账程序模糊、原始凭证管理缺失等,均指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及工作素质有待提高。通过分析我国事业单位开展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人员实际情况,发现其综合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少数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等缺失,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干扰。甚至有工作人员在多元化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出现迷失,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造成不良后果。另一方面,由于国家事业单位的预算模式缺乏科学性,而且在预算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还缺乏相应的监管制度,这便造成了国家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随着领导的基本意识有所变化,从而降低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最终不能完成资金所制定的使用目的。

三、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强化措施

应加强建设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全面性贯彻预算管理中执行、审批、监督、评价及编制原则,在遵循预算方式及各项规定基础上进行编制,通过有效应用零基预算方法确保可细化处理预算收支项目,明确各部门预算支出情况。事业单位应公开预算内容,并接受单位职工及社会群众的监督,在相关制度的指导下实现资金分配,达到有效压缩预算外支出的目的。通过财务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及各项流程的完善可对资金流动进行规范,加强事业单位各员工对资金应用的认知,加强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力度,提前做好资金应用规划,提高资金利用率减少腐败、资金浪费等情况发生率,使其在新社会环境下更好融入市场经济发展,并确保其整体可持续发展提高。

(一)加强管理者对财务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重视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事业单位管理者的思想意识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起到决定作用,其素质和领导水平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为此,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在思想和观念上加深对财务预算管理的理解和认识,重视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

(二)制定良好的财务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一份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指明单位资金预算的方向,还能帮助财务预算规划出完整的流程,建立资金预算的制度需要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配合,以此来增强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在事业单位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对国家资金利用的主要状况加以管理并给予评价,这能有效发挥单位的检查与审核作用。

(三)预算资金的高效利用与科学管理

预算资金管理措施实施于事业单位中可以管控国家拨下的资金,因此保证财政资金在事业单位中得到有效利用。关于低效率使用财政资金这一问题,单位可以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首先对资金给予合理科学的预算方式,事业单位在对资金进行预算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科学地预算。其次,监督资金在事业单位的流向情况,为避免浪费或者挪用资金情况的出现,必须严密督查单位的预算资金。最后,对预算资金将要使用的方向给予合理的规划。

(四)加大预算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力度

在对事业单位进行资金预算时必须以零基预算为准则,方案的制定需要根据其绩效编制展开,以此对预算的收支加以细化,从而保证每笔资金用到实处。严格核查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的支出账务。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并由专业机构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核查,并对单位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五)促进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提升

为了更好的提升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水平,必须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定期的对其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以及职业道德培训,从而保证其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与此同时,对不同管理人员的权限进行详细的规定,同时明确其自身的权利与责任,进而发挥出每一位员工的潜在价值,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

四、结语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针对非盈利会计核算相关要求进行规范化说明,确保在实际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有关条目进行核算,避免核算过程中出现系列性问题,影响财务预算管理。针对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工作培训,为工作人员提供进修、学习机会,提高其专业素养及工作能力。通过制定及落实奖惩制度,对工作表现好的员工进行相应奖励,带动工作积极性及工作热情,确保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吕美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分析[J].财会学习,2016,11:97.

[2]任继平.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乡镇事业会计,2016,09:78-79.

[3]李硕.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现状与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4,21:173.

[4]宫相荣,刘永泉.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存在问题与对策——基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2012)[J].中国集体经济,2013,04:54-56.

作者:郑敬袖 单位:沈阳市于洪区国库收付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8月1日 上午10:50
下一篇 2023年8月1日 上午11: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