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魏岭乡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1 3 N”发展机制,围绕“组织建设、产业谋划、资源整合”多方发力,助力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1”即党建引领为核心,坚强组织体系
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建引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乡党委核心作用,将村集体经济发展列为党建工作“书记项目”。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重点项目进度,建立“每周一推进、每半月一调度、每月一指导”工作机制,年初至今开展项目落实现场督导10场次、专业培训5场次,压实责任,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党建赋能产业链作用,深入推广“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发展模式,5个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党组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切实加强了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党建工作现场督导
“头雁”工程。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乡党委坚持按照“一好双强”的标准,积极吸纳致富带头人、优秀年轻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深化农村“领头雁”培养,严格落实乡党政班子成员“一对一”帮带村党支部书记制度,定期指导研究解决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导师帮带”活动5次,帮助提升薄弱村“两委”班子创富、带富能力。扎实开展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行动和新时代乡村振兴主题培训,乡党委定期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赴先进乡镇、村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拓展其发展思路和视野,为进一步转变村级发展思路,创新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组织开展电焊技能培训
注重“情怀”培养。倾心打造“理响魏岭”红色故事宣讲团,由村级优秀青年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青年志愿者担任“红色宣讲员”,展现红色往事、追忆红色人物、凝聚红色力量。以主题党日为载体制定“七个一”特色党课(重温一次入党誓词、重走一遍解放兰州路、参加一次拓展训练、缅怀一次革命先烈、观看一场红色纪录片、留存一件红色文创产品、吃一碗红色食堂忆苦饭),不断培养村“两委”班子和全乡广大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推出“用好红色资源 共谱发展新篇”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主题年系列活动,计划通过举办“开放日”、庆祝建党102周年、纪念解放兰州74周年、“庆丰收、感党恩”“特邀日”等主题活动,不断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红色旅游、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热情,促进形成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社会风气。
在沈家岭举办各类主题活动
“3”即突出三种发展模式,拓宽致富渠道
突出文化开发。沈家岭村党支部以沈家岭战斗遗址红色资源为依托,抢抓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项目机遇,整合各方面资金约3000万元,建成了集红色遗迹瞻仰、党性教育体验、民俗接待体验、游客接待服务、户外拓展训练“五位一体”的红色美丽村庄。2022年该村注册成立了红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创造了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作的崭新模式。此外,沈家岭村党支部还依托红色路线在沿途周边大力发展生态种养、花卉种植等村级集体经济绿色产业,走出一条“红带绿、绿衬红”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沈家岭沿途生态种植
突出农旅融合。白家岘村党支部、绿化村党支部依靠狗牙山、七道梁、象狮山等自然生态资源大力推动以“农家乐”为主的城市近郊乡村游,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利用自家宅院落或者两三户联合等方式发展农家乐,解决30余农户就地就业问题。沈家岭村党支部充分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邮票、纪念扣、文化衫等红色文创产品,打造邮政咖啡、红色邮局、农家油坊、农产品后备箱集市等有创意、有特色的红色旅游项目,让大家在近距离触摸和感受红色文化的同时,拓宽农产品销路。海家岭村党支部深入挖掘本村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创建了“阑岭乡韵 至臻百合”特色百合品牌,将农耕文化的乡情乡韵与百合产业充分结合,发展百合种植户200余户,带动周边百合种植800余亩,农户的百合收入占到家庭总收入的70%以上,收入增幅明显。
沈家岭红色邮局、农家磨坊等地
突出资源主导。充分发挥村集体主观能动性,采取多元化、分类实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建立村级集体闲置资产有偿使用制度,通过转租村集体闲置的资源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增加集体收入。小山口村将村集体历年积累的资金、土地补偿费等货币资产存入银行获取利息和资产增值等资本运营收入,并充分盘活辖区闲置宅基地等资源,致力打造集绿色共享农业、文旅康养度假、农科田园教研、活力户外营地于一体的康养文旅田园综合体。柳树湾村、龙池村通过对村集体闲置的厂房等进行租赁,从而盘活闲置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绿化村充分利用近郊区位优势,结合设施农业与邻近农田布局采摘、耕作体验,为辖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
绿化村蔬菜大棚
“N”即各类资源为保障,凝聚发展合力
健全机制保障。着力健全机制,强化保障,夯实农村集体经济“支撑柱”。坚持齐抓共管,共下“一盘棋”,构建“区统筹、乡组织、村实施”的发展机制。通过建立领导小组、召开联席会议、组建工作专班、编制发展规划等方式,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做好统筹整合,共唱“一台戏”,聚合扶持效力,统筹惠农项目、优惠政策等资源,集中打捆使用、因需精准投放、接力持续支持,以实打实的扶持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强化规范管理,共织“一片网”,坚持集体办、集体管、集体享的原则,健全经营管理、考核激励、决策与监督、容错纠错、利益分配等运行机制,共建共享农村集体经济,充分激发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参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热情。
聚焦人才保障。坚持将各类乡村人才聚集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产业链上,通过深入摸排、村组举荐、个人自荐等方式,把懂技术、善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等27位能人纳入乡土人才队伍。结合乡村产业特色和农民需求,在全乡范围内组织开展中式烹饪、农业技术、电焊等各类培训,有效提升农户生产技术和综合能力。主动分析研判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及时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从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优秀分子中进一步培养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16名、村“两委”后备干部50名。强化对乡贤、致富带头人等各类人才的政治宣传动员,把他们吸收到党的队伍当中,充分服务于乡村振兴事业。
坚持激励保障。根据各村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意识,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专题研讨分析各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以村干部年底考核为抓手,对成绩突出的村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对积极作为的村干部提高绩效,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并注重平台搭建和工作支持,结合全面推动“145”信访工作法,了解党员群众干事创业需求,搭建发挥平台,提供技术指导,解决创业瓶颈问题。同时,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各党支部、广大党员、群众和社会各界提高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注程度,进一步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通讯员:杨媛媛 编辑:贾丽娜
责编:梁倩茹 审核:陈亚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