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浙大”学习有感(赴浙江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赴“浙大”学习有感

学习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我也比例外,这次能有机会参加党建工作培训班,感触颇多,收获很大。

我们40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出资人、党建工作指导员和部分职能部门分管党建负责人、党务工作者,是3月27日清晨,乘坐一辆客车前往浙江大学,参加为期一周党建理论培训班。

这次培训采取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两种方法。理论教学就是在教室上课。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有两种,一种是讲解书本知识,直接传授;另一种可以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我们这次上课就属于第一种直接传授知识。第一节课授课老师为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学研究室专职教师孙家良,他主讲“二十大报告中的经济思想与中国经济未来走向”,他是把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结合起来解读的。比如,制度——投资——人才。各个学员需求知识不同,所获得的内容也是不同的,例如,我在这节课里,从人们的生活中获取了整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发展,从通讯方面来说:大哥大、BP机、固定电话、移动手机(三星、摩托罗拉、诺基亚比亚迪、华为、小米、中兴等等)。

孙教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出师生互动,有问有答,有时又开展讨论,不仅让学员们学到了知识,也让学员开阔了眼界。

这次培训班为五天时间。由于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不仅白天上课,晚上也要上课。晚上授课的老师分别为传化集团智联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副主席陈献勇讲授“非公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杭州市委党校党建与统战教研室二级教授胡序杭讲授“费用党建品牌案例分析”,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国际与公共事物学院长聘教授和二级教授徐家良讲授“五社联动社区治理体系探索与实践”等。这三位老师给我的感觉是:首先,每位老师认真准备了,内容丰富,课堂气氛活跃;其次,所授内容很有针对性,又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再次,他们讲课能听得懂,可以说给学员们送上了实实在在的“精神大餐”。

在这些人授课中,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事胡序杭教授所说的,如何解决企业与党建“两张皮”的问题,给出了他们的具体做法,就是“三必解”、“四必访”和“五必谈”。所谓的“三必解”有困惑必解;有苦难必解;有要求必解。“四必访”即:有病住院必访;红白喜事必访;天灾人祸必访;职工生日或党员政治生日必访。“五必谈”就是,新人入职必谈;工作调动必谈;表彰、处罚必谈;年度总结必谈;个人有想法必谈。这样不仅把企业职工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也把亲情、友情和人情融入到工作,做到了人性化的管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中发挥中重要的作用,让员工个个“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实现了自我价值。当然这种做法值得借鉴,但是不能照搬照抄。要学会“取舍、吸收、消化、运用”,结合我们本地的党建工作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用发展的眼光,战略的眼光,来制定出客观的、适用的、科学的,适合于我们党建工作方法和制度,如果全部照搬照抄,出现“水土不服”现象,我们就会束手无策了。路子走对了,我们会一路高歌,畅通无阻,当然工作就会锦上添花。

现场教学内容由:老板电器传化集团传化智联红色驿站、义龙社区、湖滨商圈、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建兰中学、未来科技城数字经济党群服务中心、江浙盘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教学主题:非公党建、新业态驿站、新业态党建、民办学校党建、园区党建和互联网非公党建等真是目不暇接。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现场教学,都将进一步提高学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为我们今后的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这次学习,我想谈谈对学习的理解,就像文章开头的那句话:“学习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后面再加一句话,学习也是永痕的!当然,虽然时间短,但是“充电”很有必要,这样“恶补”的方法能激发学员学习的激情和热情,也能让某些学员树立起学习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不过在在纷繁热闹的今天,要坚定长期学习的信心,我认为必须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

“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这三句话是我的亲身体会,也是我几十年工作的总结。1985年获得全国硬笔书法特等奖的张秀说过,只有“一根筋”的人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做一样事情。她曾经跟我说过,她从五岁开始写毛笔字,这一写就是几十年,而且始终如一,孜孜不倦,终于“修成正果”。她说的话既概括出文化人挚着追求的刻苦精神,又道出知识分子酸甜苦辣。用知识分子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种爱好,一生的向往,一辈子的追求。

耐得住寂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苦不怕、累不怕、穷不怕,最怕的是寂寞。常言道,寂寞难熬呀。长时间的寂寞能把人逼疯,甚至性命攸关。但是,真正做文字的人,他们不仅不怕寂寞,而且积极去寻找寂寞,因为他们需要寂寞。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是最为寂寞的时候,他们可以全神贯注,挑灯夜战,伏案展卷,奋笔疾书;三更灯火时,他们聚精会神,苦思冥想,咬文嚼字,甘做“苦行僧”。在我看来寂寞是一种境界,寂寞是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伴侣。

抵得住诱惑更是不易。人非草木,都有七情六欲,孰能抵挡得住呀。那是需要非凡的勇气,更需要坚定的毅力。面对花花的票子、秀色可餐的美人、眼前高官的“宝座”,谁不曾动心过,谁不在垂涎三尺,谁不在梦中醉死期盼。读书人那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还在灯火阑珊处

守得住清贫难上加难。现在有人调侃,文人就是穷人的代名词。说的也是实话,文人一辈子注定是“两袖清风,一身毛病”,他们不讲究吃,不讲究喝,不讲究用,也不讲究穿,唯一嗜好—书也,宝贝也,无书,何以活也,这是读书人的初衷,也是他们的生命之所在。他们长期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像蜗牛一样孑孑独行,深山老林里前面看不到边际,抬头望不到星空,埋头劳作前行,无期无限。可是,他们游在其中、泡在其中、行在其中、乐在其中,这就是知识的无穷魅力。(杨家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6月26日 上午9:22
下一篇 2023年6月26日 上午9: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