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海:以党建统领全局 聚合力筑牢根基(以党建工作统领全局)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赛宗山下党旗红

回首70年,党的力量就像涓涓细流,浸润着赛宗大地,成为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改革发展的红色引擎。特别是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兴海县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正确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乘风破浪,奋勇向前,汇聚起了推动兴海发展的磅礴力量,奏响了一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兴海高质量发展的和美乐章。

积极推行“党建 精准扶贫”行动六大攻略

近年来,兴海县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积极推行“党建 精准扶贫”行动六大攻略,充分发挥党支部及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坚持把落实工作责任作为重要举措。县委专门成立联乡扶贫工作组,形成县委牵头、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力量向脱贫攻坚集中,切实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责任落实到各级党组织。重大项目实施期间,把精兵强将充实到项目上,把主要精力放在脱贫上,使任务一项一项得到落实,为全县精准脱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把提升干群素质作为强大动力。坚持“请进来”,从省州相关部门和党校等教研机构,邀请专家学者现场授课,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坚持“走出去”,选派乡镇干部、村干部、第一书记到经济发达地区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切实感受差距。坚持“沉下去”,整合县委党校、县百姓宣讲团师资力量,组成流动党校和宣讲团送学下乡,为基层送理论、送知识、送科技,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知晓政策、运用政策和讲解政策的能力。

坚持把建强基层堡垒作为固本之举。通过实施“基层党组织堡垒加固工程”,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切实优化组织设置,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政治引领的核心、团结群众的核心、聚焦精准脱贫的核心。实施领导班子整体战斗力“全面提升工程”,狠抓村(社区)“两委”班子建设,修订完善村(社区)“两委”工作职责、议事规则,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思想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提升服务能力。

坚持把培养后备干部作为长远之计。坚持全方位挖掘村级后备干部,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库。2017年,在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从村级后备干部库中优先使用72人,使建立的村级后备干部动态管理机制得到充分运用。同时,选派21名优秀村级后备干部参加州级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工程进行长学制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村级后备干部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坚持把夯实基础保障作为重中之重。打造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的融合平台,推进各领域重大项目落地见效。2018年投资8233万元完成异地扶贫搬迁,彻底解决了贫困户住房难的问题。将2330万元产业到户扶持资金以入股分红或发展种养殖产业等方式,使1017户贫困户3642人受益。2018年投资8600余万元在县城打造扶贫产业园,让2121户贫困户7766人受益。把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与精准脱贫等工作深入结合,2018年底,全县57个村集体经济均达1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237.71万元,在全州率先完成村集体经济“破零”目标。

坚持把培育先进典型作为关键一招。扎实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晒成绩、亮承诺、做表率”等活动,在全县选树了县委办等7个先进集体,郭延照同志等20名省州县级优秀第一书记,马永红同志等15名优秀共产党员,在全县营造了向典型看齐、向先进学习的浓厚氛围。实施“党员带富”行动,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涌现出公保杰、本加等一批致富能手,通过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贫困群众等方式,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

日映草原景更美,党旗鲜红照征程。通过大力实施“党建 精准扶贫”行动六大攻略,兴海县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有效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贫困村退出步伐明显加快,从根本上筑牢了脱贫致富的群众基础。18个贫困村脱贫退出,2139户763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县实现脱贫摘帽。

东风起时荡春潮,党旗辉映谱华章。站在新的起点上,兴海县必将在党旗引领下,初心不改,以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的姿态,在开拓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妙笔挥写新诗篇。

“百姓宣讲团”让理论走进百姓心坎里

如何把党的政策理论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怎样把文件中的惠民政策与群众实实在在的需求紧密连接?

面对这样的现实命题,兴海县“百姓宣讲团”用三年时间的探索与实践给出了“理论不但有用,而且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鲜明回答。

“讲”通高原腹地基层理论普及“最后一公里”。“百姓宣讲团”深入全县各乡镇、学校、村、社区,紧紧围绕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结合全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区、精准扶贫、生态保护等相关知识,进行分层分类宣讲,做到宣讲工作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组建以来,“百姓宣讲团”走遍了兴海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深入全县7个乡镇57个村,采取专题宣讲、自主宣讲、重点宣讲等方式,开展宣讲交流活动480余场次,将理论政策送到田间地头、牧场草原,受教育党员干部群众达6.7万余人次。不仅做好了偏远地区农牧民群众的理论宣讲、政策引导、法治规范、思想教育工作,更用接地气的方式讲好“中国梦”、讲好兴海故事,凝聚起广大群众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的强大合力。

“百姓宣讲团”的成员既有扎根基层真诚服务百姓的司法干警,也有部门机关兢兢业业的业务骨干,还有曾经数十年夙夜在公的退休干部,都熟练掌握运用老百姓的语言来阐述道理、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结合老百姓的家长里短阐述关乎民生、惠及民生的大道理,让理论能够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坎里。

以“六式”打出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组合拳”

近年来,兴海县纪委监委以党建为统领,突出党纪党规党性教育,以“六式”打出党风廉政警示宣传教育“组合拳”,助推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迈上新台阶。

宣讲式教育,扩大宣传覆盖面。通过采取支部理论学习、专题辅导、研讨交流、跟班学习等有效措施,充分利用“学习强国”,把学习政治理论和党规党纪作为宣传工作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选派懂藏汉双语的业务骨干先后深入各乡镇、县直各部门集中宣讲29场次,受教育干部及群众2200余人。

案例式教育,提高事例警示性。县乡村三级层面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报曝光近期发生在省州县内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将中央和省、州纪委通报曝光的典型案例编印成《警示与忏悔》《以案说纪》,发放给全县党员干部,教育党员干部时刻心存敬畏,严守“底线”,不越“红线”。

基地式教育,增强纪律震慑力。全面修订和完善警示基地展厅内容,组织全县各级党员赴县委党校警示教育基地,让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接受情境式现场教育,告诫在场的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以案为鉴,警钟长鸣。共安排全县7个乡镇和37个县直机关单位3000余名党员干部参观学习。

平台式教育,筑牢纪律防火墙。组织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党员领导干部,采取邀请上级纪委专业人员进行廉政专题讲座、赴省州警示教育基地听取违纪违法人员现身说法等方式,开展廉政教育活动4次,接受教育达760余人次。精心选取全州18起及本县7起涉及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典型案例等方式“零距离”对全县干部开展警示教育,达到了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人的目的。

主题式教育,增强教育影响力。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大力宣传全县党风廉政建设成果。共发布党风廉政建设信息资讯591余条。认真开展宣传月活动,以全县各级党员干部为对象,集中利用一个月时间,督促指导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全面深入开展了党性宗旨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优良作风教育。

谈话式教育,提高制度规范化。充分运用执纪监督问责“四种形态”,制定出台《兴海县关于对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谈话的暂行办法》,灵活开展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和警示提醒等活动,着重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抓早抓小,让提醒谈话成为常态。近年来,县纪委运用“四种形态”处理干部188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处理141人次,避免以整改代替“问责”的现象发生。

探索党建引领基层依法治理有效途径

近年来,兴海县深入落实“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大要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依法治理的有效途径,着重把法制宣传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做到了“宣讲队伍到位、宣讲对象到位、宣讲内容到位、宣讲方式到位”四个到位。

宣讲队伍到位。成立了以懂法律、懂政策、懂双语的政法干警、党校教师、老干部、老党员为成员的“百姓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了上百场次法制宣传教育,深受老百姓欢迎,受到了省州的充分肯定和表彰奖励。

宣讲对象到位。把广大农牧民、学校师生、外来务工人员作为普法的重点人群、重点宣传、重点教育,着力提高他们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宣讲内容到位。充分结合当前农牧区社会现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重点、因地宣讲、因人施教,精选《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草原法》等内容作为重点进行宣讲,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宣讲方式到位。采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进村与入户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各领域的法制宣传教育,让法律走到群众身边,让法治走进群众心里,真正解决了法制宣传谁来讲、讲给谁、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

以“四化”建设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今年以来,兴海县紧扣“走在前、作表率”的要求,着力夯基础、强组织,抓整改、补短板,突出组织设置“科学化”、组织生活“规范化”、管理服务“精细化”、阵地建设“标准化”的“四化”建设,不断提升全县机关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突出组织设置“科学化”。采取撤销、合并、新建相结合的办法,及时组建和改建党组织,明确组织隶属关系,同时加强对新设立和调整后的基层党组织的检查指导,配齐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提高党的组织覆盖力和群众服务力。

突出组织生活“规范化”。为全县机关党支部统一印制“三会一课”一本记,印发《开展党支部“三会一课”纪实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全面推行“三会一课”全程纪实痕迹化管理,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开展组织活动痕迹化、经常化。

突出管理服务“精细化”。结合党支部“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工作,在全县各机关党支部开展以争创“五好”党支部、争做“五星”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双五联创”活动,不断提高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突出阵地建设“标准化”。按照“十有”标准,大力推进机关党组织阵地规范化建设。通过充分利用现有干部职工活动室、会议室等设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实施县直机关党组织党员活动室升级改造工程。

采取13项措施确保基层党组织进步过硬

今年以来,兴海县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梳理出“三个聚焦”“七大目标”“三项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和领导能力,确保全县实现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聚焦行动内涵,要求各级党组织深刻认识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对党组织书记政治素质进行考察,引导党组织书记自觉担起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聚焦理论武装,要求广大党员加强学习,着力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增强谋党建、抓党建的自觉性;聚焦工作重点,党委(党组)书记牵头,每年围绕突出问题展开调研,年底开展优秀调研文章评选,并推广运用调研中形成的好思路、好办法。

党的组织架构体系化,组织部门牵头对全县党组织设置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对存在问题进行大力整顿,确保组织健全、设置合理、运行规范。党内组织活动经常化,党支部每年制定组织生活计划,报上级党组织审核备案,上级党组织定期抽查并通报计划落实情况。基层组织整顿升级常态化,扎实开展“堡垒指数”考评工作,对先进党支部分板块打造党建示范点,对后进党支部及时进行整顿。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各党(工)委每年对党支部书记进行一次“政治体检”,对不胜任、不担当、不作为的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党员队伍建设标准化,党支部严把党员发展关,将政治审查关口前移,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之前进行政治审查,做到程序严谨、手续齐全。基层组织运行规范化,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各级党组织民主集中制、述职述廉、询问质询等制度。强化党组织对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等群团组织的领导,要求村党支部每半年听取一次村级各类组织工作汇报,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常委会每半年听取一次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汇报。党员领导干部严格执行“三个一”制度。县委组织部长每年至少选择5-7个各领域党组织下基层支部过组织生活。强化经费落实。财政部门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探索建立村集体经济效益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强化活动阵地。持续推动村(社区)等各领域党员活动阵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确保到2021年底全县所有机关党组织活动阵地全部达到“十有”标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6月22日 上午9:30
下一篇 2023年6月22日 上午9:4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