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永远在路上之一:人才+阵地+经费 呼和浩特市不断夯实基层党建

城市基层工作的中心在社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也在社区。近年来,随着呼和浩特市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街道社区在城镇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基层党建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呼和浩特市积极围绕“人才 经费 阵地 =区域化党建互动大格局”的社区党建工作思路,全面夯实社区基层党建基础,有力推动了社区基层党建水平的整体提升。

呼和浩特市辖4区、4县、1旗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31个街道、297个社区,社区党组织292个,其中党委15个,党总支93个,党支部184个(含3个联合党支部),不断夯实基层堡垒,有效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才能铸强党建核心,为首府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为了实现社区党建有高素质人管事,自2008年开始,呼和浩特市连续四年采取招考方式,招考了770名大学生“居官”充实到社区工作急需的网格化管理、专职党务工作、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4大类566个岗位。同时采取轮训、选拔培养等方式,加大对社区干部的培训力度,使得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大专以上学历占比由53.3%提高至82.2%,35岁以下占比由10.3%提高至35.1%。

党建永远在路上之一:人才+阵地+经费 呼和浩特市不断夯实基层党建

玉泉区兴隆巷街道清泉街社区党员绣党旗

为了突破首府党建阵地建设瓶颈呼和浩特市依托城建规划,以老旧城区为突破口,结合旧城区和棚户区改造,将解决社区办公及活动场所作为新建小区的硬性指标,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努力破解社区办公和服务场所建设难的问题。

具体工作中,呼和浩特市与开发企业签约,建立保证金制度,与开发商签订社区办公及服务场所建设协议,要求开发商至少提供500平米的场所,预缴2000万元保证金。工程完工后,对按要求提供场所的,返还保证金;未按要求提供的,用保证金为社区购买或新建办公及服务场所。全市共签约新建57处社区办公及活动场所,己交付使用28处,最大的6200平米,最小的500 平米。目前,全市社区办公及活动场所面积达到300平方米的社区257个,所占比例由过去的45%提高至87%,其中新建1000—3000平米以上的社区51个,3000平米以上的社区15个,有效改善了社区办公及服务环境。

基层党建人才的培养和阵地的建设都离不开充足工作经费的支持。为有效提高社区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能力,市委组织部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落实基层党组织运转经费保障的意见〉的通知》(呼党组通〔2014〕49号),明确要求将基层组织运转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文件规定,每个社区每年列支10万元办公经费和10万元民生保障金,分别由市、旗县区两级按1︰1比例解决。目前,市、旗县区两级财政已全额拨付相关款项,包括自治区10万元为民办实事专项资金在内,社区各项工作经费平均达到了30万元,“三级投入、街道管理、社区使用”的经费投入管理使用格局已基本形成。

有优秀人才的集聚、有阵地平台的搭建、有充足经费的支持,呼和浩特市构建起区域化党建互动工作的大格局。通过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统筹、协调和指导辖区内机关、社区、学校、企业、“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形成了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通过确定议事范围、议事规则和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签订党建项目管理协议书等,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开展“六联”共建活动,实现了驻街道社区各类党组织协调互动常态化和党建要素的合理流动。

党建永远在路上之一:人才+阵地+经费 呼和浩特市不断夯实基层党建

新城区海东路街道办事处体校巷社区上门为老党员服务

目前,全市成立街道大工委31个,社区大党委292个,实现了全覆盖。组建各类文化、医疗等功能性党组织375个、确立带头人3000余名,为提升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呼和浩特新闻网记者 张秀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6月21日 上午11:14
下一篇 2023年6月22日 上午9: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