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东区:“大党委”破解社区党建“三难”问题

米东区:“大党委”破解社区党建“三难”问题米东区:“大党委”破解社区党建“三难”问题

社区工作者常常会遇到社区和驻区单位协调难、社区和驻区单位资源共享难、社区内党员作用发挥难这些问题。

如何破解这“三难”问题,市委提出建立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就是要改变社区与驻区单位在党的组织上互不隶属、行政上互不关联、管理上条块分割的现状。

米东区:“大党委”破解社区党建“三难”问题

通过社区“大党委”,广泛吸纳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居民党员代表、党员民警进入社区党委班子,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的社区党建工作模式,使社区党建工作从垂直管理向区域整合,实现社区党建工作“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

米东区:“大党委”破解社区党建“三难”问题

米东区永祥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周疆艳说,自去年5月,辖区五个社区成立“大党委”以来,基层党建工作得以加强,初步建立起政府与企业相互支持、资源共享、有事共商、相互配合的良性运转机制。

社区企业共建和谐院

社区“大党委”将原先辖区内各自为政的单位相互联系起来,统一协调,让社区与辖区单位真正成了“一家人”。

在米东区华凌市场内,有一个居民聚集区——和谐院,这里生活着40户居民,160人,其中儿童有59名。之前这些居民都居住在市场内的临时彩板房里。

去年7月,永祥街街道华强社区召开“大党委”例会后,华凌畜牧产业公司腾出市场原有的空房,投入20万元,粉刷房屋,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具,给在这里工作生活的流动人口打造了一个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还配有六点半课堂以及妇女儿童之家的生活区。

“单靠社区的力量,很难建起这个院子。”华强社区第一书记王爱凤说,“这多亏了华凌畜牧产业公司的支持。”

华凌畜牧产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华强社区“大党委”副书记李杰说:“和谐院居住的居民全部都是市场内的工人,我们做这些工作,不仅是帮助社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的员工。”

各自认领问题清单限时整改

“大党委”工作机制开展以来,社区、驻区单位以及驻区非公党组织之间加强了联系和沟通,整合了社区各类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向社区商户居民和各单位提供更优质服务。

“市场内道路清雪不及时、不彻底。”“商户反映暖气不热,自来水管冻裂。”“市场内窨井盖频繁丢失,影响商户和顾客出行。”……

这份问题清单上,涉及米东区华凌市场内道路清雪问题,供热问题,公共设施维护、养护等问题。每条问题后面,还附带着建议解决问题的相关部门。

在华强社区“大党委”例会上,针对商户和居民反映的问题,社区召集“大党委”成员单位,认领问题清单。

会上,全体委员积极发表意见,在充分酝酿、沟通、协商的基础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会议讨论事项形成决议。

永祥街街道“大工委”副书记、华凌建材进出口基地负责人张春仁说,这些问题将会转给涉及到的市场物业办、华凌热力公司等部门,能解决的划定解决时限,解决不了及时说明原因。

周疆艳说,通过辖区各自单位发挥各自作用,认领问题清单,及时解决涉及商户、居民和驻区单位共同利益的环境整治、设施建设、文明创建等方面的问题,解决了市场与商户的矛盾,也营造出良性经营的市场环境。

“隐形党员”主动亮明身份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坚强战斗堡垒。

米东区:“大党委”破解社区党建“三难”问题

社区“大党委”将商户党员、居民党员重新组织了起来,让他们找到组织,找到家,告别“脱钩”状态。

有着21年党龄的张新磊是米东区华凌市场一家木业公司的销售人员,与其他销售员不同的是,张新磊的左胸显眼位置佩戴着一枚党徽。

“有顾客看到我是共产党员后,增加了对我的信任,而我也会用诚信经营来回报这份信任。”张新磊说。

张新磊说,自己以前忙着赚钱,成了一名“隐形党员”。“社区成立大党委后,我将组织关系转到社区,归属感强了,党员风采也能展示出来。”

永祥街街道华瑞社区第一书记阿里木江·乃赛尔丁说,辖区有25名党员,其中商户党员就有17名,将商户中的“隐形党员”和流动党员纳入社区党员管理之中后,可以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目前,华瑞社区成立了8个由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并经常开展慰问保洁员、看望困难居民等活动,还累计捐助爱心款14万余元。

米东区:“大党委”破解社区党建“三难”问题

编辑:丁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2月3日 上午10:42
下一篇 2023年2月3日 上午10: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