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党建小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近日,云阳县盘龙街道党员志愿服务小队来到三龙社区“融”党建小院,了解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群众意见,大家围坐在小院“清风廊”,热烈讨论,不时发出阵阵掌声。今年以来,盘龙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基层自治、善治新模式,创新打造党建小院,实现“党员 群众”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开启基层治理新格局。

党群活动有了“新阵地”

党建小院所在的三龙社区是原九龙乡场镇所在地,因撤乡并镇,场镇人口减少、服务功能相对减弱,进而引起人居环境、信访矛盾、乡风文明等问题日渐突出。经过前期走访调研,盘龙街道党工委立足三龙社区业态群体服务实际需要,将服务阵地前移,打造了集纪检、组织、宣传、政法、民政等工作于一体党建小院。

“这里原本是群众茶余饭后经常聚集的地方,也是社区党员最集中的地方,我们将这里的闲置资源利用起来,打造成服务党员群众的活动阵地”盘龙街道组织委员何欣介绍说。

党建小院虽然只有100多平米,但是它的功能却丰富多样,党员群众学习、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居民矛盾纠纷调解、文体娱乐活动等大事小情都可以在这里开展。目前,小院按照“1 5”模式设置,即1个党建小院和5个站点(清风驿站、红旗小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服务工作站、综治信访工作站)。社区党总支书记熊术全说:“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阵地前移,带动服务跟进,让群众“融”入党建小院,在这里享受一站式服务。”

群众服务有了“贴心人”

党建小院针对社区实际情况,整合社区各类人才,将人大代表、骨干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返乡大学生、医务工作者等发动起来,形成合力发挥作用。成立志愿服务小队、党员先锋队、法律服务队等,定期集中为群众开展服务活动。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我们平时智能手机不会用、孩子教育不会辅导、医保不会买等问题在这里都能得到专人的解答和帮助。”三龙社区群众刘其云说。

“我退休后在家比较闲,以前无聊的时候只能在家看电视,现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发挥余热,我感觉生活更充实,而且参加志愿服务积攒的积分还可以兑换粮油、清洁物品等生活用品,有意义又特别实惠。”社区志愿服务者王先方说到。

群众办事有了“服务台”

通过建立党建小院,真正实现了服务就在群众身边,许多以前需要去街道办事处才能办理审批事项,现在在党建小院就能一站式解决。

“这里建立阵地后,我们会在赶场日将办社保、低保、残疾认证等事项搬到这里,让群众少跑路多办事”,盘龙街道社事办主任李艳梅说。

在党建小院,不仅可以举办党员群众教育、政策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等,它还是一个劳动者的避风港湾、为你提供生活便利的“百宝箱”。

党建小院建立以来,通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利用各类优势资源,开展各种便民活动,将一些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就地解决,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小院虽小,作用却大。小院,既是党员发挥作用的“园”,也是群众共同的“家”。(谭优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月21日 上午9:31
下一篇 2023年1月21日 上午9:4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