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部门开始在推研发管理系统,需求、研发、测试都在系统里面管理起来,希望通过系统管理研发在每个系统上的投入,为成本分摊打好基础。
领导希望通过系统的任务数、缺陷数评价一个团队,评价研发人员,这样真的能客观评价吗?会失真吗?
如果以任务数为导向,造成大家都把任务拆的很细,维护任务花费大量时间,如果以缺陷数为导向,造成大家都不愿意承担,承担的越多犯错的可能性越大。
德鲁克说工作绩效在外部。即使内部数据很漂亮,如果没有解决外部的痛点,没有价值。关注内部更多,忽视了产品体验,用户体验,是得不偿失。
管理是管理一个人的积极性。
人有自主意识,人的积极性会因为环境、人、事有很大的变化。提升一个人的积极性,就是提升他的创造性,提升他做事的意愿,积极性被调动了,“不用扬鞭自奋蹄”。
首先是达成对目标的认同,是他想干的,如果不想干,需要结合他的诉求分析,怎么才能匹配,是否有可能干。
再是结合优势和兴趣,略高于当前能力,“跳一跳够得着”,形成较好的匹配,这样能激发最大的潜力。
人的性格差异很大,有的内向外向,有的乐观忧郁,很难改变,而且不要试图去改变一个人,用同理心引导提升一个人的积极性是可能的。
管理是管理一个人的能力成长。
团队中成员能力是有差别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任务上,体现出来的能力也不同,所以识人用人很重要。
理想的团队类型应该是有梯队,互补的,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攻坚技术难题,有的负责业务逻辑,有的负责交互体验。
成员之间相互吸引,产生化学反应,高效沟通协调,对自己做的事情专业,对别人的事情了解。
践行学习型思维,鼓励开放分享,不断提升自己,将个人成长和团队成长有效结合。
管理是手段还是目的?管理是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所以管理是手段,不是目的。评价管理手段的好坏的衡量标准应该是是否有效提升目标的达成。
用数据说话,但是不能光用数据说话,很多东西是在冰山之下,需要我们透过数据分析看透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管理是一门科学,怎么样才能更好地用好信息化,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