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看工程进度,给项目管理安上一双千里眼

近期,疫情形势再次变得严峻,多地出台防疫政策,限制人员跨省流动,减少传播风险。

人员流动受限,也就意味着很多工作需要远程协作,对于项目分散在全国,且需要实时把控工程进度、安全的房企而言,着实是一大挑战。

一直以来,进度、安全、质量被视为一项工程的生命线。以工程进度为例,如果项目整体建造时间增加,不仅会提升工程成本,严重延期还需进行违约赔偿。所以,保证工程按时完成,是项目负责人的关键任务之一。

云端看工程进度,给项目管理安上一双千里眼

△ 施工场景实景图

但是,在疫情期间,由于人员流动受限,催生了智能物联网设备代替人工作业的需求。一方面,智能物联网设备可高效、低成本地代替一些重复性的人力工作,如:工程进度管理、现场安全管控等等;另一方面,智能物联网设备采集的数据可实时上传至云端,供区域、集团进行查看。

无人机空间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奇志云平台,就基于智能物联网设备(无人机)采集的数据为万科、金辉、美的置业等房企提供工程进度管理服务。

01

智能物联网设备

代替重复性人工作业

传统的工程进度管理离不开实地考察,但是疫情管控往往从限制人员流动开始,导致很多人工作业无法正常开展。因此利用智能无人机设备代替人工前往现场,获取建筑工地的一线数据资料,可以大幅提升现场作业效率及安全性。

云端看工程进度,给项目管理安上一双千里眼

△ 智能物联网设备实现施工现场进度管理

当无人机采集完项目数据后,奇志云平台会在云端进行处理,然后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呈现在平台端,同时根据项目原计划清晰明了地标明各楼栋的进度现状。对于集团和区域负责人而言,不再需要亲临现场,直接在云端就能获悉工程进度,利用线上数据一键式管控,实现项目的统一管理

此外,奇志云平台还摆脱了人工作业的局限性。目前的施工进度管理,主要是采用人工报表、文档和照片记录等方式,工作量大且效率低,并且不同项目部之间采用的报表方式不一,文档兼容性有差异,这就大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需要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

云端看工程进度,给项目管理安上一双千里眼

利用无人机数据服务,则能够做到全集团统一标准、统一汇报路径,并且依托云端可视化模型,直观把控整个施工进度,提升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02

精细化数据

增加管理颗粒度

疫情影响下,房企的各个项目都在调整各自的进度计划,抢工期、保质量,争取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但是面对冗杂的项目,集团工程管理部往往缺乏时间去细化每个项目具体进度落地情况,所以会采用开会检查项目关键节点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仍难以保障信息真实性,进度层层汇报还会出现信息滞后,容易造成巨大损失。

奇志云平台的工程进度管理服务则能够有效增加房企的管理颗粒度,将精力放在实事上

云端看工程进度,给项目管理安上一双千里眼

施工现场,项目人员能够直接查看施工情况,随时进行人力、物力资源调配,而且也不用再花大量的时间整理报表、文档,减少重复工作;

区域的管理人员则可以使用不同阶段的施工数据做好工程日记,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及时追踪或复现施工现场,避免工程纠纷;

云端看工程进度,给项目管理安上一双千里眼

△ 奇志云平台实现每期项目监测

集团层面,管理人员可以在一个云端平台实时查看多个工地施工进展,实现全集团项目进度全局把控。

03

端到端数据

无人为干扰,减少信息差

房屋建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的进度管控手段往往容易滋生问题.

云端看工程进度,给项目管理安上一双千里眼

这种问题一方面来自于信息的冗杂,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数据量庞大,容易造成混淆,同时层层上交的反馈模式也会导致数据的遗失,不利于管理;

另一方面,人员的主观因素也会影响项目进度的管理,比如说在施工进展欠佳的情况下,施工单位会出现隐瞒真实进度的情况,这背后则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奇志科技的形象进度管理直接从全流程出发,移动端采集数据后自动上传到云端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整个运行期间无人为因素干扰,保证了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云端看工程进度,给项目管理安上一双千里眼

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处理、分析、应用模式,能够减少层级信息差,为房企解决进度瞒报、漏报、误报的三大问题

总结

奇志云平台的形象进度管理服务,改变了传统的人工实地考察模式,实现了数据端到端传输,全流程自动更新,自上而下实时管理。房企通过奇志云平台的服务,利用「数据 – 模型 -智能物联网设备」三者联动,能够明确项目真实进度,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工程进度的数字化、透明化管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9日 上午10:16
下一篇 2022年7月29日 上午1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