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平台惨状!或是一场骗局
现有业务结合低代码有没有必要?
有,低代码平台主打的是一个科技创新。至于是“降本增效”,还是“增本降效”其实都不重要,能讲出故事最重要。
低代码平台有没有市场?
有,无论B端,C端,G端都有科技创新绩效考核,采购低代码系统平时可以不使用,但不能没有;功能好不好用不重要,但不能没有,并且要堆的多。
垂直领域&通用低代码平台
其实很多公司自研低代码平台起初都是希望结合自己的现有业务和客户,比如解决80%或90%场景,但是一旦面向业务,就要通过低代码解决100%的需求,逼迫下那道边界线根本就没有。
如果从一个行业开始切入,你会发现同一个行业下的不同客户的系统差异,有时候比跨行业的系统差异还要大。垂直平台只会被迫变成通用平台。
为什么通用低代码平台难做?
这里有一个认知问题,大部分人都是从UI侧去理解低代码,聚焦在组件的排列组合上。其实“拖拉拽”在前端领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技术,逻辑编排与运行时是低代码平台的核心,却一直被忽视。
一套严谨的低代码平台,通常是一个模块联系十分紧密的“大型单体系统”,逻辑几乎全部在前端,跟传统业务开发有本质区别,精密的设计与评估在很多公司很难保证,投入的资源也很少,但时间却很急。
低代码部署占了50%的环节
部署,灰度,与现有系统结合,被其它系统集成,跨平台,跨小程序 是剩余的50%,但却也需要占据大量资源投入
从产品经理层面
由于技术专业度太高,沟通成本很大
大厂很难做好低代码
一个绩效周期短一点3个月,最多6个月团队成员可能轮换了一半
需求方
真的有需求方,一堆内部不想维护的、重要性很低、通用性很低、一次性的、很急的、需求都会砸过来。
低代码用户
真的没有,很多都是平台开发者“代运营”,自己开发一个平台自己用
目前各厂的低代码平台都比较封闭,几乎都是把自己现有能力重新api化。所产生的应用本身的互联互通是个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