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进度管理制度(作业进度管理制度内容)

作业进度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为了控制作业进度,保证完成生产作业计划所规定的产量和交货期限指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定义:作业进度控制是在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对有关产品生产的数量和期限的控制。

第二章 控制内容

第三条 完整的进度控制内容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1.投入进度控制:对产成品的投入日期、数量、及对原材料、零部件投入提前期的控制。

2.工序进度控制:控制生产中在每道工序上的加工进度,将作业人员把握的每道工序,以时间形式予以确定。

3.出产进度控制:

(1)对成品的出产日期、出产数量的控制。

(2)对产品的配套控制和品种出产均衡性的控制。

4.生产设备控制:生产设备无故障性与产品生产同步性,同时,注意部门协同性和数据共享性。

第三章 进度计划的审批

第四条 进度计划的审批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

1.进度计划是否满足订单要求:进度计划满足订单交货期的要求,同时符合进度计划中关键时间节点的要求。

2.进度计划是否与作业方案一致:作业方案中的生产方法、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以及组织方式直接影响进度计划安排,因此在审查进度计划时须检查施工进度计划是否与生产作业方案一致。

3.资源计划能否保证进度计划的需要:

(1)审批进度计划时,要求提供各工种劳动力、生产设备、生产材料等相关数据,通过审查资源计划是否与进度计划相符,评价进度计划的可实施性。

(2)资源计划不能满足进度计划的要求时,调整资源计划或进度计划。

(3)进度计划被批准时,资源计划成为进度控制的依据。

4.进度保证措施是否合理:

(1)进度保证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季节性施工措施。

(2)进度计划一旦被批准,进度保证措施将作为进度控制的依据。

5.关键工作及非关键工作的总时差是否明确:

(1)控制关键工作和总时差较小的非关键工作的进度。

(2)检查现场的生产条 件是否能够满足进度计划的要求。

第四章 进度监控

第五条 进度监控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跟踪实际进度;二是监控影响进度的因素。

第六条 作业计划:用工序进度来保证生产项目和每层的时间节点,而工序进度控制的依据是作业计划。

第七条 进度周报:将进度控制的周期确定为一周,要求作业车间每周日提供一份进度周报,以便检查、对比和分析一周内的实际进度。进度周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

1.前一周的实际进报表,包括本周内开始工作的开始时间、本周内完成工作的完成时间、本周内还未完成工作的完成程度。

2.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结果,包括进度偏差、导致进度偏差的原因、本周进度偏差对以后进度及主要时间节点影响程度。

3.进度偏差的解决措施,对影响交货期或主要时间节点的进度偏差须要求相应的对策措施。

4.下周计划安排及需要协调的问题。

第八条 协调机制:通过三种机制解决进度协调问题。

1.例会制度,每周进行一次例会,解决不是很紧迫的问题。

2.专题协调会,通过召开专题协调会的方式,解决比较紧迫、处理起来比较棘手的协调问题。

3.每天碰头会,进行沟通,不需形成会议纪要。

第九条 风险预警机制:一旦发现作业异常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布警报信息,提醒其及时采取有效对策。

第五章 附则

第十条 本制度由生产部负责解释,自××××年××月××日起实施。

作业进度管理制度(作业进度管理制度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6日 上午10:36
下一篇 2024年4月26日 上午10: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