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似乎特别害怕和导师沟通,一提起导师就跟耗子见了猫一样。其实大可不必。
先聊一下导师的分类,以对待自己学生毕业论文的态度为标准进行划分的话,导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完全放任不管。
这一类导师又可以分为几种情况,有些是脱离科研比较久了,忙着在外面赚钱或者是在家养老。有些是科研大牛,成天满世界开会,没有时间和精力管学生。这种情况下,论文只能靠自己。和这一类导师联系的关键是,找到人!可以想办法打听他的课表,到课堂上堵他,最少要沟通三次,第一次是开题,第二次是送审,第三次是答辩签字。其余的都看你自己的了。
第二类,瞎指挥。
完全放任不管其实远远要比瞎指挥好得多。瞎指挥也分很多种,有些是导师有一定的能力,但是对毕业论文不了解,给出一些脱离学校要求的指导意见。
还有的是,导师自己完全不会某种方法或者是理论,但是强迫学生必须要在论文中体现,如果这种方法比较难,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最近我的一个客户是中部某财经大学的,导师要求必须作实证,但是导师也不会,就无法指导,现在这哥们已经表现出非常强力的抑郁倾向,导致我在给他写论文的时候,还要兼职心理辅导。
再就是有些导师可能脱离科研一线很久了,仍然用陈旧的方法在指导学生。最近刚刚收到一个北京211论文的盲评意见,其中一个盲评意见对论文思路的建议和我最初的想法几乎完全一致,但是和导师有冲突,经过和客户、导师的协商,决定仍然按照导师的思路来,等客户答辩完毕,我会把这个盲评意见单独开一篇文章进行分析。
还有一篇南方211的文章,在最初写之前,我就和客户说,你能不能找几篇你同门的优秀论文我参考一下思路,客户给了我一篇,说导师给了这篇非常高的评价,于是我按照这个思路写的第一稿,导师评价结构非常混乱,客户跟我吵吵了半天,我说我完全按照你给我优秀论文来的,他就是这么写的。于是客户和导师再次沟通,说是按照师姐的论文结构来的,导师一听,支吾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最后来了一句,“反正你和他的不一样,就是不能这么来!”好吧,我认输,好在是第一稿,浪费的时间不算多。后来的预答辩也是一样,都说按照预答辩的意见来,完全不考虑这些意见是否适合。
还有某沿海双非,开始我在绪论中写了背景、意义、研究方法等等,结果这个导师说没必要,但是在客户给我的论文要求中,这些都是必须的,后来导师说到,那按照学校的要求来。
对待这一类导师,你自己一定要有主见,不能完全听从导师的忽悠。在格式问题上,要听从学院教学秘书或者是学院行政上的要求,因为有些导师是真的不知道论文到底是什么格式或者是要求,即便是已经是带过很多学生的,可能也不会留意这个。多参考一些自己学校已经毕业的学生的论文,尤其是那些比较负责的导师的学生的论文。
第三类,悉心指导。
这一类导师,在我有限的代笔生涯中,这一类导师太少了。
说几个印象比较深的。
一个是东北211的一个导师,这个导师很年轻,属于刚带学生的那种,第一稿出来后,导师很快回复了,也给出了非常具体和详实的意见,后来的沟通中,导师都回复的特别快意见给的也很让人信服。有一次要提交了,导师一直等到十点多,就是为了再最后给一次意见,让你再修改一次。特别敬业。后来针对预答辩、答辩以及盲评的意见,导师也都逐条进行了分析,哪些可以采用,哪些不能用,可以说是非常认真了。大部分导师都会直接说按照盲评/答辩的意见来,但丝毫不考虑这些意见是否真的具备可参考性。
一个是某中部985的导师,这个导师也很认真,意见的回复很及时,而且还会和学生探讨一些想法。
还有一个是南方211的,这个导师其实只指导了三次,本来这个学校是5月毕业,但是突然改到12月答辩了,搞得非常被动。当时匆匆忙忙赶了一稿出来给导师,导师拿到文章,直接给定了框架,说就按照这个来,后来框架基本没动过,后两次全是改的格式。
对于这种导师,你好好听他的,一般没错,但是我也支持你多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进步。
如果对这三种导师评价,悉心指导>完全放任不管>>瞎指挥。
首先,不要抱有一种害怕的心态去面对导师,克服这一心态最好的办法是,你自己对论文或者是研究动态有充分的理解,其实这一点并不难做到,你只要沉下心来,好好看一些论文就能做到。
其次,你要和导师合理的陈述自己的想法,我一直坚信,在某个细分领域,导师未必比你懂得多,当你真正的研究了某些东西以后,你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导师,告诉他自己想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如果你能说出理由,我相信大部分导师是可以支持和理解的。
最后,到了研究生这个阶段,毕业论文是自己的事情,更多的时候还是要靠自己。
再补充几句。
和导师沟通的时候,也不能完全顺着导师的意思来,因为无论是那种类型的导师,对于你这个方向的研究可能是仅限于知道这个题目而已,所以可能会提出一些并不合适的想法。近期和一个即将毕业的双非聊,他说他的论文可能要被毙,导师要求大改,但是我看了他的论文,前半部分写的还算不错,后面就很难受了,整个逻辑比较混乱,我比较奇怪,因为按照前半部分的写作水平,不应该写成这个样子啊,后来才知道,后半部分完全是导师的思路,他把导师每一次的指导都融合到一起了,所以显得非常混乱。
后来我和他重新商量的思路,修改了后半部分的框架,现在已经送审了,希望能顺利通过吧。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导师的话并不是金科玉律,一样会有问题,你如果对自己的论文方向确实有一定的把握和研究,就要学会和导师解释,明确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才是最优解。
另外,很多人就喜欢一直闷着头写,导师不要也完全不给,这样肯定是不行的,我认为几个关键的节点上是一定要给导师的看的。(1)定下来论文的框架;(2)第一稿完成;(3)预答辩完成;(3)收到盲评意见;(4)答辩完成。虽然很多不负责任的老师,在你和他说了预答辩、盲评等意见后,他只会说按照意见改,并不关心这些意见是否合适,是否具备可操作性,但是出于礼貌,也仍然要和导师说一下。
祝顺利,各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