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举行人工智能与艺术专业委员会座谈会,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高纬度科技与艺术的结合。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会长倪健中主持座谈会,中国电信集团原总裁、全球云网宽带协会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李正茂,钱学森生前秘书李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国GLM创始人许斌,中国移动通集团咪咕公司副总经理王刚,寒武纪总架构师刘道复,中央美院信息中心主任孟虹等与会。
倪健中:
再造汉文化圈的大战略,确定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方向
对于新质生产力,倪会长认为,一是电力,二是算力,三是智力,三力合成,形成元宇宙时代的新质生产力。原来电力公司卖电力,到今天为止还在卖电力,电信公司到今天还是卖话费流量套餐。电信公司和电力公司应当联合起来成立中国算力公司,是国家主力队,提供优质电价、优质网络,优质算力。
他认为,元宇宙就是人的七窍延长的工具,它延长了七窍的功能,我们将会通过科技的手段来认知钱老讲的灵境是否就是今天我们通过七窍还没有感觉到的世界。
他表示,中国大陆的汉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新文明,今天我们在数字时代,在元宇宙时代架构的时候,我们应当把历史文化和未来的发展,整个战略布局要把它结合起来。
他强调,要加强移动信息通信产业的输出,在数智化时代及在AI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训练方面制定长远战略。再造汉文化圈是一个大的战略,我们在高科技方面不能落后,要立足于我们自身的文化,自身的生活方式,自身广大的基础人群,我们对市场服务好,然后影响周边的文化过渡带和国家民族,我觉得我们就能够是个大赢家。
李正茂:
元宇宙虚拟空间的算力是最典型的新质生产力
李正茂在发言中强调,元宇宙的发展对未来的数字经济、未来的社会发展乃至未来的整个意识形态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他认为,人工智能取得的成就正是元宇宙发展的表现,它们更好地为元宇宙的发展打下了一些重要的基础。比方说文生内容,文生音乐、文生视频等等这些,元宇宙就是需要这样的技术。所以内容生成可能是元宇宙里面最关键的技术,而内容生成现在看来,人工智能是它最重要的技术,或者是一种最好的技术,用来驱动生产。
李正茂表示,元宇宙里面还有大量他所特别关注的交互显示技术。苹果在这项技术上领先,苹果之所以现在要放弃造车,他认为他们已经在这方面找到了未来的一种新发展方向,就是把人工智能和空间计算结合,因为再好的东西最后要做到的元宇宙虚拟空间呈现的话,都需要一个非常好的交互式技术。
他认为,元宇宙是数字经济的下一波浪潮!元宇宙数字经济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内容设计问题。他强调,当前算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元宇宙虚拟空间的算力是最典型的新质生产力。
李明:
所有的科学最后都要回归到一门课程
李明秘书在2001年到2009年陪伴了钱学森生命的最后八年。钱老的50多封关于元宇宙的信就是李明秘书提供的,非常珍贵。
倪健中认为,钱老最大的贡献是他晚年对人体科学的认识和研究,这是最伟大的,超越了其他的科学家。
钱学森生前秘书李明认为,钱老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了声音,通过“三立”为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立功,服务两弹一星,是我们这个国家历史上重要的时空点。立言,钱老的“灵境”思想,“大乘智慧学”是完整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立德,突破冲冲阻挠,毅然回国,更是令人敬佩,在对金钱、荣誉、权力的态度上充分体现出钱老的高尚道德。
1986年,一位国家领导人有一份报告征求钱老的意见,问我们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什么,并标注工业农业交通等。钱老在旁边加了两个字:信息,说信息将来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他说,今天信息不但是一个支柱产业,更是我们社会的形态。现在是网络信息技术时代,将来能带来的是一次产业革命。要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方式,不仅仅是工业农业的,我们的工作和教育等等一切都要改变,这才叫产业革命。
他介绍了钱老所说的第六次产业革命,也就是关于生物基因技术的革命。“从三年疫情也看出来了,生物基因技术对我们人类有重大影响,紧接着就是关于人的革命,人类科学革命的根本目标,不是说让我们成为神、仙,具有超常费功能,而是要人的潜能的提升,而这个人的潜能的提升,这个人就有超常能力。”
他说,钱老师总是辩证的看问题,他谈结合,比如人机结合,以人为本;灵境也是,灵境结合以灵为主,人类最终总是要为人服务的,所有的科学最后都要回归到一门课程,就是关于人的科学,这是大方向。虽然钱老那么强调人体格局和人的意识的本质,但他最后还告诉你落到物质上,落到人民上,落到人民幸福上,还是要落到提升大国的实力上。
孟虹:
人工智能需要与文化研究深度融合
中央美院孟虹主任探讨了人工智能和文化思想的应用,以及如何在经济发展和收入提升的背景下推进文化思想的推广。
他认为大语言模型里图的问题用文字很难解决,分享了图的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强调了视觉性和灵性部分的重要性,并指出文字和抽象的表达方式在理解和表达中的差异。同时,也探讨了语言在表达意涵和交流转换中的作用,以及语言在精细推理和模型中的重要性。他强调了抽象和具象表达的区别,并强调了具象表达的重要性。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首先是图和文的集成,而非简单的技术集成。
孟虹探讨了信息表达形式的重要性,图的效率高于文字效率,并指出视频是连续的图,需要瞬间理解和判断。多模态集成的核心是便于一切性,即通过数据的统一,使人类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接受事物。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可能带来算力的提升,这可能会使算法的效率更高,从而减少计算的消耗。
他还分享了美术技术的应用,包括将美术参数附着在绘画动作上,将美术知识转化为参数,并将传统文人画向文化和生活化移动,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人工智能的出现,将推动高质量、小批量低成本的个性化定制产品的生产,解决了产品形态不够丰富的问题。此外,工作流规划的提高,使得绘画小板的三维模型可以快速打印,实现了高端个性化产品的产生,这也是新质生产力,突破性的高质量的生产力。
蔡天琪:
AI加持下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清华大学博士后蔡天琪介绍了她和蔡恒进教授最近在《长江文艺评论杂志》的约稿,题目是《AI加持下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她认为这个题目和今天座谈会的主题“AI 艺术”是一个探索性理论方面的尝试。利用AIGC这个技术去做一些结合,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艺术内部的学习,更要如倪会长刚刚提到的怎么推到海外去,发挥国际影响力,这样才能提升我们的AI模型应用在国际的影响水平。
她表示,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去做一个转化,像以前大翻译运动的时代,但是我们不是一个简单的翻译了,是要通过一些AI的技术,结合我们的传播对象,去把我们国内的一些传统基因、文化基因、艺术基因把它转换成对方可以理解、接受的一种方式。
蔡天琪介绍,清华博后出站以后,她想做人工智能方向的老师,他认为自己是在实践AI加艺术,也希望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带领学生团队为人工智能与艺术专委会做一些贡献,比如参加一些比赛,去做一些理论艺术上的尝试。
蔡天琪相信AI技术很大的功能就在于放大个人的能力,不指望它能取代一群人,但是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AI可以把一个美术学生甚至一个设计团队顶掉,这种能力是有的。AI就是要在数字世界去创造自己的场景,元宇宙也好,其他的数字应用空间也好,理论上这个数字资产是可以无限大的,它可以在维度去找到它的一个价值标尺,然后去满足它自己成长的需求。
张家铖:
AI与艺术的三应用
清华大学博士张家铖表示,在AI与艺术方面有三个比较好的应用。
一是AI再创,如果我们不懂艺术,但可能会有一些创新的灵感,我们没有画画的本领,但我们可以进入AI把想法都画出来。
二是AI拟真,通过AI对现实中的场景进行重绘,比如我们有一个照片,我们可以把它重绘,我们有一个古老的壁画需要修复,我们也可以用AI进行一些重复类型的修复。
三是AI可以打造一些易感世界,我们平时想象不到的世界,比如火星上的世界是怎样的,外星人是怎样的,宇宙的很多方面是我们想象不出来的,那就可以借助AI,帮我们对这些无法想象的事物进行绘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