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直升机所五措并举提升设计质量(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质量控制)

对直升机产品而言,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特性直接关乎用户的使用体验,也直接关乎产品的市场成败,而所有这些特性的基础都来源于设计。中航工业直升机所作为我国直升机产业发展的龙头,对直升机产品设计质量的精益求精是其永恒的追求。

直升机所所长洪蛟认为,“质量管理要关注细节,细微处的问题才是可怕的。做强、做优、做大航空产业要清醒地认识到质量是保障、细节是关键、体系是核心竞争力。”2015年直升机所职代会提出了新的质量管理理念,把质量作为实现发展目标的基础,要求质量管理向设计一线延伸,从源头上严格管控设计质量,并通过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优化管理运行体系、实施设计质量量化考核等措施,将集团公司“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理念融入设计人员的血液,以质量立所,以质量取胜。在新理念引领下,一年来,直升机所实施了打造精品设计的“五大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性牵引

质量管理重构科研设计流程

2014年,直升机所“质量可靠性工程在直升机研制中的整体解决方案”获得 “全国质量标杆”称号。直升机所还参加了工信部组织的在山东、广东、陕西、四川、江苏等地“质量标杆”方法推广活动,将相关的设计开发质量管理、可靠性工程、制造过程控制、精益管理、企业质量经营等典型经验对外进行交流推广。直升机所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这也是直升机所在研发实践中一步步将质量管理与科研设计相融合的宝贵财富。

直升机所副总设计师、可靠性研究室主任曾曼成介绍说,“五性”是指可靠性、安全性、维护性、测试性、保障性,其中可靠性是设计的基础。然而在国产直升机研发早期阶段,由于我国工业基础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国产直升机产品本身固有可靠性差:一是系统设计和可靠性设计是两张皮,可靠性工作与设计工作是分离的;二是虽然拥有完善的可靠性设计理论,但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实际应用的统计数据积累。

为了提升设计质量,直升机所将质量管理延伸到科研设计源头,引导科研人员以“五性”为牵引,力求减少设计环节的质量缺陷。为此,管理部门通过总结以往型号的工作经验,查找薄弱环节,重点从“五性”组织的管理、“五性”分析的深度、维修性与性能设计的同步、保障资源的规划等方面开展工作,实现从“事后补救”为 “事先预防”,从“要我关注质量”为“我要关注质量”,从“节点检查”为“过程控制”三个转变。“质量可靠性工程在直升机研制中的整体解决方案”是对质量可靠性工程技术应用的总结,体现了对质量可靠性工程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直升机所在国内质量可靠性工程领域的技术优势。

奖励应用

质量管理融入试验制造过程

直升机所努力打造“精益研发”,开展“DFSS”六西格玛型号设计及研发应用,取得初步成绩。2015年4月,中国质量协会对2014年申报的质量技术成果进行表彰,由直升机所的《QFD和DOE在桨叶加热组件疲劳试验夹具设计中的应用》DFSS项目荣获全国质量技术奖三等奖,《某型机桨叶加热组件疲劳试验夹具设计》和《直升机桨叶除冰加热组件自主设计》DFSS项目荣获全国质量技术奖优秀六西格玛项目奖,中航工业仅有两家成员单位获此奖励。

此外,直升机所还获得QC国家级优秀个人1名、集团级优秀小组1个、地区级优秀小组2个。直升机所对获奖者给予了重奖,其中奖励国家级优秀质量活动团队2万元,奖励集团级优秀质量管理小组1万元。

QC(Quality Control,质量控制)在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同时,还能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近年来,直升机所质量管理工作以“提高质量保证能力,强化质量终身问责”为出发点,以质量技术进步、质量创新和竞争能力为牵引,完成了质量管理体系换版、质量管理体系优化、体系运行监督强化、质量过程管控、编制贯彻型号顶层策划和型号专用规范等工作,有效推进了质量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为直升机所质量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研究成果应用和促进型号研制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创新方法

质量管理预防解决设计缺陷

这是一组实打实的数据,某重点型号科研样机试制过程中,单架机试制过程中的询问单数量明显减少,第二架机和第三架机分别比前一架机减少80%和60%,保守的按每张询问单处理和返修需0.5人/日计算,单架机节省350人/日。

统计数据的背后,除了是技术上的进步,也离不开质量管理创新,而这一整套由直升机所主持的《基于循环开展螺旋上升的研制过程设计质量复查》方案获得了第17届江西省企业文化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这项管理成果在于通过与研制过程协同的设计质量复查提前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设计质量,节省了研制时间,保障了研制进度,在型号定型转入批量生产后,提高了经济效益。

直升机所按照“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充分运用PDCA过程方法。预防设计缺陷从研制过程的上一阶段转入下一阶段,及时发现、充分利用已暴露的质量信息,彻底整改研制各阶段的设计缺陷;设置了与研制过程紧密协同,分阶段、有重点、可循环的质量复查项目;按照“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关注策划、关注重点”、“结合设计过程、结合制造实物、结合问题建议”的“123”实施原则,从设计输入和设计输出两条线,通过质量复查项目的循环运行模式,使设计质量螺旋上升,持续优化,最终达到预防设计缺陷提升设计质量的目标。

设计质量复查运行模式具体到操作层面分为型号研制初期、工程设计、详细设计三个阶段。在型号研制之初,直升机所就通过开展类似设计信息复查,规避以往型号研制缺陷在新型号上复现,提高型号设计输入的全面性。此外,在技术规范和成品协议书完成时开展输入复查,确保输入的充分性、合理性和适宜性,在这期间还要根据研制情况循环开展“回头看”专项复查,清理直升机主机和产品研制以来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确保主机和产品输入的充分性和适宜性。在工程设计阶段,通过开展过程复查,在审签图样过程中明确审签要点,规范审签过程,提高设计质量。在详细设计完成时,开展设计复查,保证设计输入、输出符合性,消除设计隐患,提高设计质量,并在研制过程中循环开展优化设计专项复查,重点复查研制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更改、落实情况,保证设计输出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细化考核

质量管理渗透强化内外管控

今年下半年,直升机所出台了《设计质量考核实施细则》。此举旨提高了设计质量管理考核的有效性,增强全员质量意识,落实岗位质量责任,发挥质量奖惩的激励作用,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在对内管控方面,设计质量考核主要从设计过程、软件过程、试验过程、质量问题及综合质量五个维度进行,共计73个考核要素。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考核,采取日常检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日常检查着重于及时发现处理设计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不足,集中检查则是开展每半年一次的专项检查。该细则明确了设计质量考核结果的运用,对于受到通报批评的单位和个人,将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相反,设计质量较高的单位和个人则会获得奖励。实行设计质量考核,将有助于从源头上减少设计缺憾,并养成员工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对外管控也是质量管理的抓手之一。作为主机所,直升机所有责任对提供配套产品的供应商从严管理。所长洪蛟在全所员工质量培训课上特别强调,质量大部分决定于设计,质量管理要对设计工作加强监督,强化设计制造符合性管控,对供应商管理要健全制度,不合格的供应商必须摒弃。通过强化设计制造符合性控制,设计人员更加关注细节,对供应商产品质量进行分级和定期检查。

资源保障

质量管理关注软件工程研发

直升机设计早已进入无纸化时代,软件在设计、试验、测试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为提高软件工程质量,在通过GJB5000A三级软件年度复评价后,直升机所管理高层下定决心,变革现有软件管理分散模式,整合所内资源,成立所级软件工程中心和软件测试中心。软件测评中心负责制定直升机机载软件测试相关规范、软件测试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全所机载软件测试环境和工具的规划与建设、全所自研机载软件的配置项测试和系统级测试等工作。软件测评中心的成立提高了型号软件研发顶层策划指导能力,同步提高了软件测试能力。

直升机所还积极推进工程设计仿真软件的部署及测试工作。测试的完成验证了工程设计仿真软件的远程共享的可用性,为异地工程协同研发奠定了基础。当前,直升机所完成了天津和景德镇两地专用网络的阶段性直连工作,两地研发环境一线贯通。为充分共享、高效利用两地设计、分析及仿真软件资源,直升机所在打通网络的同时,部署工程软件系统环境,并组织对其进行远程调用等测试,极大地提高了津景两地协同设计能力。此外,直升机所不断强化组织层面软件工程管理力度。在高层推动下,直升机所将新型号软件强制纳入GJB5000A管理,实施民用直升机软件开发与适航验证,规范软件过程管理,提高软件研制能力、支持能力和管理能力,确保提高软件质量和安全性。

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研发质量是产品价值链的源头,源头质量的提升必然带来研制全过程效益和效率的提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1日 下午3:22
下一篇 2024年4月11日 下午3: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