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地震总是以肆虐的破坏力给人们带去猝不及防的灾难,防震减灾显得尤为重要。
地震科技兴则防震减灾事业兴,由浙江省地震局、省科技厅、省安监局和省科协联合主办的2018年浙江省地震科技创新大会今天在杭州召开。
浙江的防震减灾技术和能力如何?有哪些实用的防震减灾高科技?跟着小布来涨姿势吧~
浙江地震速报时效实现了从“小时级”向“分钟级”的飞跃
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的基础性核心业务。目前浙江多维地震监测台网基本建成,有测震、地壳形变等各类观测台项271个,达到每万平方公里20多个,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震监测能力陆域达到2.0级,近海海域达到3.0级,部分重点地区达到1.5级。
地震监测技术实现了从人工模拟到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革新,地震定位精度实现了公里级的提升,地震速报时效实现了从小时级向分钟级的飞跃,地震信息公共服务初步实现了精准普惠,为迅速开展文成-泰顺交界多次震群以及磐安、临安等地震的震后应急处置提供了科学准确、及时高效的震情信息服务。
小知识:
地震产生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传播速度快但能量较小,一般不会造成破坏;横波速度相对较慢但能量大,是造成地震破坏的主要因素。
地震预警就是利用这两种波的传播速度差异,自动检测到纵波后快速估算地震参数,在横波传到某地前发出警报信息。
防震减灾,多的是你意想不到的高科技
省地震局长期坚持开放合作,协同创新正在形成:
- 与省公安厅合作建设视频地震灾情快速获取系统,共享省域内百万级摄像头;
- 与省测绘局合作共享地理空间数据资源;
- 与浙江电信合作开展感知网研发及大数据应用;
- 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开展量子绝对重力仪研发测试及应用推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与远眺科技公司合作研发地震云计算产品;
- 与超距科技公司合作开展氢、汞检测仪器的测试应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量子重力仪
量子重力仪是一种新型的高精度绝对重力测量仪器,它基于冷原子物质波干涉的方法实现精密的重力加速度测量。
量子重力仪所拥有的高精度重力测量能力,能够有很大机会检测到板块移动、挤压过程中引起的异常重力信号的变化。通过多台重力仪形成的重力网观测重力值的变化,有可能预测出即将发生的地震,是地震预报的一种可行的方式。目前这种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
减隔震技术:JK-VFD流体粘滞阻尼器
防震减灾,除了预测地震的发生,其实更容易做到的是做好房屋等的减隔震处理,如果真的有地震来临,减隔震能力强的房屋,能够减少伤亡的发生。
粘滞阻尼器采用性能稳定的高耐温阻尼介质和进口密封元件,通过性能试验不断修正,具有结构合理、受力机理明确、性能稳定、耗能能力强等特点,可大幅提高结构抗风、抗震性能。
热力图应用系统
当地震真正发生了之后,应急救援显得特别重要。热力图应用系统包含了海量实时地理数据的实时分析技术研发、人口动态热力图的实时生成与渲染;人口热力图信息的实时发布、给定范围内人数的自动统计、热力图的自动推送。
应急事件发生后,基于地图、热力图数据,结合当前位置,综合避难场所区域,以及目标路径上拥挤程度,并结合救灾路线,生成最优的避难路径。为政府部门地震震后的救援减灾提供决策依据和辅助支撑,在获得一定授权的情况下可实现精准救援。
这些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从震前、震后等各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的伤害。下一步,省地震局将围绕浙江省情、震情、社情,实施“一场二域三维四化五融合”计划。
“一场”
以地球物理场为目标,加强基础研究。科学选定地震实验场区,引入断层气等新的观测手段,深入解剖典型震例,探索地震孕育发生物理过程。
“二域”
以拓展地震监测为目标,强化海域与陆域地震监测均衡发展。
“三维”
以“地下、地面、空间”为目标,加强三维立体综合研究。
“四化”
以防震减灾现代化为目标,对接“智慧服务”,对标“公众明白”,推进浙江“台网现代化、数据资源化、应用云端化、服务智能化”的“智慧浙江地震”建设。
“五融合”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政、军、校、所、企之间的相互融合,形成数据共享、项目共建、服务共融的新局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